可控阻尼磁流体轴承的振动控制性能研究

来源 :制造技术与机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一种新型铁磁流体轴承,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内部磁场进行了模拟。以漏磁系数为优化对象,对铁磁流体轴承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介绍了铁磁流体轴承测试平台的工作原理,包括了伺服电机控制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采集卡和电源等。最后,对磁流体轴承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试验用结构尺寸和流体成分的磁流体轴承,当外加电流小于或等于0.08 A时,铁磁流体轴承支承的转子振幅随外加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此外,转子的动态稳定性也与转速有关。当外加电流为0.08 A时,磁流体轴承转子的振幅随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钢铁冶金企业在内面临着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压力,在外受到贸易战、国际政治形式、国际市场环境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即一方面是部分钢铁冶金企
期刊
回转精度是衡量机床主轴性能的基本指标之一。轴承作为主轴系统的支撑部件,其动力学特性与主轴回转精度密切相关。主轴在运行过程中,随着主轴轴承磨损的加剧,轴承的内部间隙不断增加。基于主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主轴轴承间隙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基于Gupta轴承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角接触轴承内部径向间隙模型,将其引入到主轴轴承-转子动力学模型中,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研究了轴承内部径向间隙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主轴回转误差随轴承内部径向间隙增大呈现整体增大趋势。
针对国产机床可靠性差、可靠性实施方法难度大、对人员的数学基础要求高等问题,在长期对机电产品可靠性开展技术研究和企业应用的基础上,从产品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
针对机器人关节工件组装生产过程中,工件种类多、产量大、人工分拣与装配耗时费力等问题,在经典LeNet-5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LeNet-5网络,该网络输入图像的大小修改为32×32,卷积层增加至4层,激励函数改用Leaky ReLU以防止过拟合。同时,将改进型LeNet-5与经典LeNet-5、GoogLeNet模型进行训练、测试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LeNet-5效果最好,测试集的准
基于目前对电火花线切割工艺在发动机连杆裂解槽的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连杆裂解槽加工要求以及目前国内外裂解槽加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连杆材料分析电火花线切割工艺在连杆裂解槽加工上的应用现状,并指出该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得面曝光快速成形制件的强度,利用传统多项式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制件强度模型,建模结果显示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最大偏差为9.5632 MPa,平均偏差为2.3812 MPa,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最大偏差为4.997 MPa,平均偏差为0.8435 MPa。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结果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并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用于面曝光快速成形系统制件强度模型的建立。
针对铸件三通管为工件,介绍了一种基于RobotStudio搭建工业机器人打磨工作站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空间布局及程序合理性。首先,根据工件的特殊性设计专属的夹具以及工作站;其次,设置I/O信号以及关键数据,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最后,通过仿真数据配置实际工作站进行加工工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满足加工要求,并且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
针对目前研制的某型号比例压力流量集成阀,通过搭建液压试验台对比例压力流量集成阀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比例压力流量集成阀的稳态压力-流量特性和比例压力流量集成阀的流量微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某型号比例压力流量集成阀在稳态状态下,供油压力越大,流量会随着控制压力的增大而随之增大。集成阀阀口打开以及关闭时,随着电流的增大,流量也随之缓慢平稳变化,负载平稳起动,流量可控性较好。此试验为集成阀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为了实现机械臂对给定轨迹的高精度实时跟踪,设计了分层循环MPC控制器.建立了6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从分钟级控制器和秒级控制器2个层次设计了控制器,分
在温度因子的驱动下,研究基于FDM技术的3D打印机喷头设计思路。采用比例因子法,设定多目标条件下的3D打印机打印精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3种不同喷口直径和2种不同加热腔结构,共形成6种比较方案,在12种打印介质的联合比较实验中对其性能进行分析。(1)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发热元件的温度控制精度,使其控制在打印介质熔融点附近,可以有效提升3D打印机性能。(2)加热腔温度传导机制下,T=1.03T 0时系统效率最高。(3)缩小喷口直径D 0,可有效降低成型效率比例因子B DS的统计学表达。在统计学角度证实了更小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