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博是“微时代”网络的典型新媒体,其开放、原创、交换等特点深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喜爱,本文在分析微博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微博的特点、新情况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要求,为在“微时代”抢占先机,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辅导员能力提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在3G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的同时,新浪和腾讯等媒体迅速推出微博服务平台,抢占“微博”市场。微博以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超高速的传播速度和便捷的操作方式赢得了高职大学生的亲睐,玩微博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面对“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如何用好微博,通过科学运用微博平台增强师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思想潮流,有效占领和高效使用微博宣传阵地,成为“微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大学生“微博热”原因分析
微博是网络时代继QQ、MSN、飞信等新兴媒体之后产生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式的网络交际服务,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新媒体领域知名研究专家陈永东将微博定义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受大学生的亲睐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高职大学生亲睐微博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微博平台操作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
微博的注册非常简单,尤其是腾讯微博,QQ用户都可以使用QQ界面中的微博链接直接登录微博,这更加符合90后高职大学生的需求。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就可以登录微博,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登录的要求。微博发布内容上限为140个字(含标点符号),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具优势,因为高职大学生普遍写作能力不高,简单的只言片语,如一个表情,一句话,或是一张照片等等都可以作为微博的内容发布,微博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高职大学生亲睐微博的原因之一。
(二)微博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在微博平台,每一个用户都扮演着自己微博的导演、设计师、作家等角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独特方式进行微博广播和评论,广播的内容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校园趣闻轶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见闻,所思所想和独特感受,甚至是关注的微博和对其他微博的评论和转播。呈现的形式既可以是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甚至是视频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微博的个性化和内容的丰富性,满足了高职大学生更加自如的表现自己、个性展现的需求。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微博是一个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平台,微博平台的先进功能最大程度保证了微博用户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其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快捷。正常情况下,信息可以在儿秒钟内实现开放式的广播,可以让其他微博用户阅读、评论和转播,在一些知名微博,一个突发新闻事件可以在几分钟内传遍全国各地,微博的互动性能也是其他媒体难以匹及的,微博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它还可以开放式的多人同时交流,同时微博的转发、评论和回复功能使得信息得以更广泛的分享,越来越多对话题感兴趣的博友可以加入讨论,真正体现出微博的交互性特点,这也是高职大学生高度关注微博、热衷和推崇微博的主要原因。
二、“微博”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新挑战
根据有关学者的相关调查发现,微博的使用频率仅次于QQ、飞信等通讯媒体,微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发表的超高速、互动性等特点对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辅导员掌握和使用微博媒体,通过微博媒体继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众多新的挑战。
(一)开放的环境干扰思政教育因素增多
微博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网络媒体的开发性功能,为学生开辟了一条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超高速通道。登陆微博就能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一切,学生受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开放的环境使得各种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眼,进一步拓宽了高职大学生的视眼,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但学生处在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引起青年的思想观念波动。挑战了现有的高职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降低和削弱了现有模式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对辅导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必须成为传播信息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在微博媒体中,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的途径实现了多元化,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该项功能,甚至在局部范围出现了失控的现象,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对辅导员的媒体运用能力和网络舆情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必须了解微博媒体的各种功能,了解学生的关注对象和聚焦事物,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微博热议的事件或观点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做到对微博媒体舆情的及时掌控和正确引领,因此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辅导员面对新的形势,要主动求变,找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律,找到新媒体工作中的主要抓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主动出击,科学占领微领域
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实现对微博媒体的有效占领,为实现这一目标,辅导员要勇于创新,善于突破,主动研究和使用微博媒体,创建微博思政教育专属平台,建立班级的、年级的、专业的各类微博圈,对全体学生的微博加关注,对特别活跃的微博博主要重点关注,通过这种主动的科学有效的做法,逐步实现由点到面的全覆盖,辅导员微博要经常更新,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贴近的言论,发布主流的价值观,通过主流思想和舆论引导微博的粉丝,在占领新的宣传媒体领域的同时,逐步实现与学生的融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以人为本,培养一批学生干部微博领袖
辅导员要想通过微博产生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微博的粉丝数量,即辅导员微博的知名度。由于大部分辅导员进驻微博领域较晚,辅导员的微博影响力或知名度不足,为弥补这一不足,辅导员要借助学生的力量,要通过一些微博知名度较高的学生来实现教育的力量逐级传递。其中学生干部是首选,辅导员要选择在微博运用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赋予其特殊的使命,聘请他们担当微博领袖,让他们在微博中,通过非主流的形式,围绕主流价值观开展相应的话题讨论,并积极引导其他的同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良好微博舆情,帮助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三)与时俱进,逐步提升辅导员的媒体运用能力
“微时代”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传统的业务能力要求,更要求辅导员善于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和深入研究新的微博媒体,提高新媒体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水平。逐步实现辅导员在大量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信息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辅导员熟练运用微博的语言、时尚的主题吸引和团聚身边的学生,实现消除隔阂和打破形式主义的束缚,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最终成为微博舆论的真正引导者,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时代”新型媒体还将不断涌现,在挑战辅导员传统工作方式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个崭新的平台,辅导员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特点,从新的角度、理念和方式方法,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卢忠萍,唐国平,邓敏.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4]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作者简介:邹婧(1983—),女,江苏无锡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在3G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的同时,新浪和腾讯等媒体迅速推出微博服务平台,抢占“微博”市场。微博以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超高速的传播速度和便捷的操作方式赢得了高职大学生的亲睐,玩微博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面对“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如何用好微博,通过科学运用微博平台增强师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思想潮流,有效占领和高效使用微博宣传阵地,成为“微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大学生“微博热”原因分析
微博是网络时代继QQ、MSN、飞信等新兴媒体之后产生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式的网络交际服务,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新媒体领域知名研究专家陈永东将微博定义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受大学生的亲睐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高职大学生亲睐微博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微博平台操作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
微博的注册非常简单,尤其是腾讯微博,QQ用户都可以使用QQ界面中的微博链接直接登录微博,这更加符合90后高职大学生的需求。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就可以登录微博,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登录的要求。微博发布内容上限为140个字(含标点符号),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具优势,因为高职大学生普遍写作能力不高,简单的只言片语,如一个表情,一句话,或是一张照片等等都可以作为微博的内容发布,微博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高职大学生亲睐微博的原因之一。
(二)微博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在微博平台,每一个用户都扮演着自己微博的导演、设计师、作家等角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独特方式进行微博广播和评论,广播的内容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校园趣闻轶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见闻,所思所想和独特感受,甚至是关注的微博和对其他微博的评论和转播。呈现的形式既可以是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甚至是视频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微博的个性化和内容的丰富性,满足了高职大学生更加自如的表现自己、个性展现的需求。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微博是一个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平台,微博平台的先进功能最大程度保证了微博用户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其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快捷。正常情况下,信息可以在儿秒钟内实现开放式的广播,可以让其他微博用户阅读、评论和转播,在一些知名微博,一个突发新闻事件可以在几分钟内传遍全国各地,微博的互动性能也是其他媒体难以匹及的,微博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它还可以开放式的多人同时交流,同时微博的转发、评论和回复功能使得信息得以更广泛的分享,越来越多对话题感兴趣的博友可以加入讨论,真正体现出微博的交互性特点,这也是高职大学生高度关注微博、热衷和推崇微博的主要原因。
二、“微博”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新挑战
根据有关学者的相关调查发现,微博的使用频率仅次于QQ、飞信等通讯媒体,微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发表的超高速、互动性等特点对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辅导员掌握和使用微博媒体,通过微博媒体继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众多新的挑战。
(一)开放的环境干扰思政教育因素增多
微博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网络媒体的开发性功能,为学生开辟了一条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超高速通道。登陆微博就能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一切,学生受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开放的环境使得各种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眼,进一步拓宽了高职大学生的视眼,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但学生处在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引起青年的思想观念波动。挑战了现有的高职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降低和削弱了现有模式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对辅导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必须成为传播信息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在微博媒体中,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的途径实现了多元化,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该项功能,甚至在局部范围出现了失控的现象,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对辅导员的媒体运用能力和网络舆情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必须了解微博媒体的各种功能,了解学生的关注对象和聚焦事物,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微博热议的事件或观点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做到对微博媒体舆情的及时掌控和正确引领,因此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辅导员面对新的形势,要主动求变,找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律,找到新媒体工作中的主要抓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主动出击,科学占领微领域
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实现对微博媒体的有效占领,为实现这一目标,辅导员要勇于创新,善于突破,主动研究和使用微博媒体,创建微博思政教育专属平台,建立班级的、年级的、专业的各类微博圈,对全体学生的微博加关注,对特别活跃的微博博主要重点关注,通过这种主动的科学有效的做法,逐步实现由点到面的全覆盖,辅导员微博要经常更新,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贴近的言论,发布主流的价值观,通过主流思想和舆论引导微博的粉丝,在占领新的宣传媒体领域的同时,逐步实现与学生的融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以人为本,培养一批学生干部微博领袖
辅导员要想通过微博产生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微博的粉丝数量,即辅导员微博的知名度。由于大部分辅导员进驻微博领域较晚,辅导员的微博影响力或知名度不足,为弥补这一不足,辅导员要借助学生的力量,要通过一些微博知名度较高的学生来实现教育的力量逐级传递。其中学生干部是首选,辅导员要选择在微博运用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赋予其特殊的使命,聘请他们担当微博领袖,让他们在微博中,通过非主流的形式,围绕主流价值观开展相应的话题讨论,并积极引导其他的同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良好微博舆情,帮助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三)与时俱进,逐步提升辅导员的媒体运用能力
“微时代”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传统的业务能力要求,更要求辅导员善于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和深入研究新的微博媒体,提高新媒体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水平。逐步实现辅导员在大量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信息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辅导员熟练运用微博的语言、时尚的主题吸引和团聚身边的学生,实现消除隔阂和打破形式主义的束缚,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最终成为微博舆论的真正引导者,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时代”新型媒体还将不断涌现,在挑战辅导员传统工作方式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个崭新的平台,辅导员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特点,从新的角度、理念和方式方法,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卢忠萍,唐国平,邓敏.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4]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作者简介:邹婧(1983—),女,江苏无锡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