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原有纲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与突破原有的纲领,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看法与策略方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纲领
  
  一、语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实际反映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程观。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知识以及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不断遵循着语文课程学习的规律,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是文学性非常强的科目,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浓厚与丰富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略了学生们思想真实的体验,那么教学流程中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小,学生们阅读的效果同时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学生们就不会对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动作等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学生们的作文,以及作文的点评
  小学作文,是学生们语言文字的表达,课堂中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然而却不是衡量学生们反应快与慢的标准。因为作文是要经过细致的思维观察,以及思想表达密切综合的,它需要真实的情感,有结构中心,有重点与条理的。学生们能否写好作文,与今后各项科们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联系。
  特别是传统作文的教学,它有一个通病,不但影响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而且还让孩子们的文言水平得不到提高。那就是老师们只重视让学生们对范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忽略了范文中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情境。一如很多语文老师他们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还在“穿新鞋,走旧路”,即便老式落伍的教学方案早已更新了,他们却仍然按照范文里的时代背景,文章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生平简介和写作特点六大板块进行公式化地讲解,而且还周而复始,篇篇如此,这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抽象又乏味,便也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讨厌作文,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将本来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变得更加枯燥无趣,变得象老师只是在敷衍任务的“涂鸦课”。
  不仅如此,大多数小学教师在为学生们命作文题的时候,根本就未考虑过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与感情世界,以公式化的教程,课本上的死知识,为学生们出些根本就没兴趣以及根本就不想理解的作文题。这样一来,便让学生们无从下笔,更加丧失信心,由于作文题目大多数都是统一化的老套,外加不够新颖,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抄袭的现象。
  笔者认为,老师们应该为学生们的作文课,不断创造情境,或者将作文课延伸到课堂外,如校外风景区,爬山,郊游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整个作文课堂的气氛,还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与激情,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创作水平,这为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很大的帮助,并增加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与欲望,从中来慢慢喜欢作文,爱上作文课,这与老师正确的教学方式,完全分不开的,如若老师们还沉淀在以前的旧方案上,不去利用良好的环境与情境烘托,为学生们创建真实的气氛,来鼓动与激发学生们作文的兴趣,是难以唤醒学生们写作上的激情,是难以展开学生们智慧的翅膀,从而也将埋没了更多的人才。
  再来,学生们作文的好与坏,进步与退后,与老师的评价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评价不当,将会让学生们失去写作的激情,还会让学生们的内心得到难以言说的自卑。所以,笔者认为,老师们不能对学生们的作文,千篇一律地老套点评,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以及不同语言的评价,对于本身作文基础好的优秀学生,可以适当对他们的要求加大一些,反之,对于成绩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鼓励应该大过批评,只有鼓励得越多,表扬得越多,方可让一些作文比较差的学生,增加自信心,从而会更加努力与上进,这也需要老师们以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用着不同教学的方法辅导了。
  三、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让学生们能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们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中让学生们在无形之中,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并发挥了学生们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学生们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着只重视写,却忽略了其他多元化的训练。特别是学生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视。其中,就有一部分的老师们,在学生们的早读训练中,从不关注,特别是那几十分钟,学生们集体朗读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不在身边监督,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话,便可让各别学生们没有自律性,夹在全班同学的声音中,混水摸鱼,将书本放下或者将嘴巴闭上,思想开小差,直到老师回来后,才会装模作样地重新张开嘴巴,跟着集体一起朗读。笔者认为,学生们在朗读训练的时候,若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老师最好不要离开教师,将朗读监督的工作和监考一样做到位,杜绝个别学生的懒惰行为,影响到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坏风气的悄然上升。所以只有将朗读的训练加强,监督工作加强,才能为学生们的脑海灌输更多的知识。不仅如此,长期又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们增强语言的感官,读得通顺与流畅的同时,从中就会提高了学生们组词与造句的训练,久而久之,就可增加学生们朗读的兴趣。而且,学生们朗读的章篇,都是文体质量很高的名言名篇,这为学生们学习各种语言的文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所以学生们的朗读训练一定要加强,老师们可以在学生们朗读训练中的听,说,读与写四个环节中下功夫。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依据江苏省2010年高考体育新方案,从组织训练、常见的问题两大方面,分模块进行训练实践探究。  【关键词】高考健美操专项技术训练实践    一、组织训练阶段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健美操的文字与录像资料,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以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遵循一般的训练规律、训练原则下,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基本动作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死板单调、毫无生机的低效益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的必要性,从而为了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提出了,要营造轻松快乐、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兴趣;用游戏激活调动美术课活力;使美术教学内容形式活泼多样;因材施教,激发热情,培养信心;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等。这些都是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呢?师生关系合作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形式多样化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学管理策略化是教师付出劳动和精力后能够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评价多元化能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合作化 策略化
多少历史小说、戏剧、影视抢走了历史教育的风头,很令我们这些历史教育工作者汗颜!我们由此反省,是什么原因,使“正宗”的历史与青少年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公众隔离,竟人为地筑起了一堵不能沟通的围墙?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所以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力求从现实入手,因为只有真实的才可信,只有可信的才能接受。  一、赋历史于时代感,为历史注入勃勃生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宽松和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以求得教与学的和谐共振的最佳效益。  一、联系实际,唤起学习氛围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按数量词归类识字”,我先问学生:“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本文仅从挖掘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虽有对立的一面,但更有统一的一画,把“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统为一体,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的境界。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为了让学
随着课改的步伐,学校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感受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感受祖国的美好;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关心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身心上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美无处不在,处
【摘要】我国当前的初中教学体系中,在语文教学方面通常只重视课内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即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上下大力度。这种教学方式和思想严重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生硬的语文知识,但很少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要克服这些问题,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现
运用好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我们对白板的使用有了一点感想,在如何让白板最大限度的服务数学教学,构建更有效的课堂,有一定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开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白板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