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式成长 自然性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p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您好。在中学语文界,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当下,您可以说是一个知名教师。您是怎样看待、理解教师这一角色的?
  刘金玉:我曾在获江苏省哲学社科类优秀成果奖的专著《高效课堂八讲》中,将教师分为六类——坏教师、差教师、小教师、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这是按教师品性与教师能力由低到高排列的。坏教师、差教师、小教师自然是我们所鄙弃的。我们所追求的應该是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虽然不一定能够达到。
  而要真正做一个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就需要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第一要扮演好“母亲”——即要有母亲般的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爱心的人是不能做好教师的,这是做好教师的前提;当然,这种爱必须讲究方法,要有策略,要会爱;这种爱绝对不是所谓的小爱、偏爱、溺爱、错爱、短爱,而是大爱、正爱、博爱、真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装出来的爱;这种爱更需要自己的言行、思想要“正”,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无声的爱的教育。
  第二要扮演好“工匠”——即要有工匠般的匠心——光有爱心是不能教育好学生的,还必须要有本领,要有策略,要有方法,要有精益求精的品质,这是做好教师的保障。只有自己足够好,才能真正教好学生;只有不断求精、求进,学才高,学高才能为人师,技才强,技强才能教好书;在具体工作中,特别是备、讲、改、辅、考常规工作中,都需要精致、精细、精准,都要考究,而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否则,不仅荒了自己,更贻误了学生。
  第三要扮演好“纤夫”——即要有纤夫般的齐心——教育工作也必须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方能形成合力,走向成功,决不可单打独斗,搞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必须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与备课组教师、与领导、与家长、与学生齐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从语文教师做到班主任,做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站长,做到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团结大家,齐心协力”成为我工作的基本准则。
  本刊编辑部:现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而您却始终精神饱满,满腔热情,没有丝毫的倦怠感。您认为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刘金玉:事实上,我并没有能够做到始终精神饱满,满腔热情。在有些时候,我确实彷徨过、犹豫过、痛苦过。在我从大生初中调到洋思中学之时,我就想弃教师职业而去;在我爱人得大病之际,我曾经也坚持不住;在我面对诸多工作无法完成时,我就想草草了事,交个差使算了。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反正,我是没有做到“始终”——我以为这是“人之常情”。
  虽然没有做到“始终”,虽然确实对教师职业曾经有过反悔、悲观、痛苦情绪,但总的大方向却是充满正能量的——那种对教育的“不忠”只是短暂的,只是一时的,只是表面的。相反地,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坚定了我做教师的信心与决心,我也更加享受到做教师的成功与幸福。
  首先要做到“顺其自然”。这种顺其自然,绝对不是没有任何的作为,不是坐等时机,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在自我努力基础之上的“顺其自然”。因为文凭的不合格,我本没有资格教初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成了合格的初中教师;调进洋思中学也不是我的初衷,但到了洋思,上进心让我立足、发展了;我的爱人生大病,我没有放弃救治她,虽然仍病重,变成植物人,但却活着。——不为何来的有为?有为才有资格幸福。
  其次要做到“富而求进”。很多人都喜欢“知足常乐”,我不敢苟同。如果老是原地打转,没有些许进步,怎么可能有新的幸福产生呢?为什么年轻时很苦、很累,却感到快乐与幸福?就是因为“不知足”引发的、“富而思进”引发的。你看,一名教师从不定级到二级,从二级到一级,从一级到高级,一直在奋斗着。而相反,到了高级,职称上了,工资高了,却感到不幸福。原因就在于,自以为到达顶端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再追求了——不再追求,哪会有幸福?
  再者要做到“把握内涵”。幸福是一种感觉,确实是这样。我们所说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乐观的。幸福更是一种比较。但怎么比较,却大有文章可做。“人比人,气死人”就是错误的比较方法。正确的比较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是与自己的过去比,把自己比上来;而不是与别人比,把别人比下去——别人,充其量只是自己进步的一个参照。
  通向幸福的途径很多,我以为,正确规划—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科学反思,是通用路径,是必须路径,是绕不开的路径。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作为名师,您能否谈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的?您又是如何将这些教学主张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的?
  刘金玉: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如果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这是我的,这是我发现的、认识的、实践的且有一定的成效的,不是他的,那是很好的事情。我只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实践者,我对教育的认识总是随着我的教育实践而不断提升的。如果硬是要我说出我的所谓教育主张,那就是一个字:“正”,这是基于我所观察的教学实际和我的教学实践得出来的。——这个“正”,实际上也是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应该具备的思想、主张,只不过,我是第一个提出来的而已。
  所谓“正”,即教育必须做到“正向”“正行”“正果”。“正向”是指教育的方向要正,即必须切实回答好“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等等问题。“正行”是教育的行为要正,即必须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策略、路径,做到求正、守正、匡正;“正行”不仅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正”,还包括教师本身行为的“正”,即要切实做到“身正”。“正果”,即通过我们的教育,最终我们的学生能达到做人正——学会做人,做事正——学会做事,相处正——学会共处,求知正——学会求知。
  “正”是我语文教学的思想与主张,或者说,我的语文教学思想与主张就是“正语文”。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工作伊始,我就参与课改,从当初的“习问练读”教学,到“五读习问”教学,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到“高效语文”教学,到“阳光语文”教学,一直到现在的“正语文”教学,一路走来,实为不易。但每一步都是立足当时语文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当时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每一步,都是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规划,然后,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修正,再就是组内研究、组内推广、组内完善,最后,对外交流、对外推广。可以说,至今,“正语文”教学思想的提出,是对前面语文教学思想的总结、凝练、提升,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是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歪”“邪”“偏”“反”的有效解决,可以说,“正语文”教学思想是我20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的结果。现在,我常应邀外出讲学、上课,说得最多的就是“正语文”,也有幸得到了中小学语文界教师的深深认同与赞赏,特别是其操作实践被认为很值得学习与借鉴。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常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您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是如何发挥辐射作用,带领、指导青年教师走向成功,不断成长的呢?
  刘金玉: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个人努力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我的成长固然与我的个人努力有关,但离开了洋思团队,就不能走远。我是靠着团队成长起来的,自然,我也应该回馈我所在的团队,让我的团队、让我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也成长起来。
  作为分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我充分地利用工作平台——全校会议、教学教研工作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校迅通、听评课活动等等,及时地把我发现的问题,以及我的认识、体会、思想抛出来,让大家去讨论、体悟、研究、实践,从而在全校内形成一定的影响,促进教师思想的转变。我不仅传输着一些理论思想,更对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进行着实践示范。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开放的,欢迎教师不告而进,“破门而入”。
  我不仅在平时引领着广大教师前行,更在课题研究中、对外上课中发挥作用。课题研究中的每一步,我都是参与者、引领者、发现者,从方案的制定、实施,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在关注,更与大家一道研究、落实、总结、推广。为了让赛课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更是全程参与。我没有任何的指责、命令,只是与之探讨、商榷。有时,我还亲自操刀,示范上课。。
  我的引领不止于本校,还在于区域、全市。我是泰兴市沿江区域教研工作负责人,每年我都要负责组织至少十次活动。在每年的市局考核中,我们区域的五所学校教学质量都是名列前茅,区域教研工作得到高度评价;我是泰兴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负责全市的语文骨干老师的培养。三年来,我始终走在前面,引领示范,精心策划着每一次的活动——读书汇报会、课堂展示、“正语文”内涵研讨、高效课堂之我见、课外作业生本化、名著阅读有效性等等,努力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大家成长的催化剂。这些教师在工作室中成长很快,绝大多数都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骨干,有的成了校级领导,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还有的获得了市级表彰。
  本刊编辑部:刘老师,洋思中学是全国素质教育的典型。应该说,这个典型来之不易,需要洋思中学每一位教师艰辛的付出。作为主抓教师发展的领导,请您与大家分享一下贵校打造一流教师团队的经验。
  刘金玉:在洋思一楼长廊的横梁上,有这么一句话很醒目:“成就每一位教师应成为学校领导的价值追求。”确实,洋思的发展是团队的发展,没有团队的发展就没有洋思的发展。洋思就是靠成就每一位教师、打造一流教师团队起家和发展的。
  其实,洋思教师队伍的打造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采取的形式也就是他校经常采用的形式,只是更加精细一点,求真一点,实在一点,没有所谓的花架子,没有任何的“假大空”。我们的做法就三个字。
  一是“学”字。“学”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什么?学课标,学规范,学先进,学制度,学洋思课改经验,学各种优秀书籍——学校不仅将相关内容汇编成册,给教师购买一定数量的经典书籍,更是充分利用各个时间段引导教师学习,特别是利用假期切实开展好“教师暑期校本培训”,请专家来校讲课,请身边典型演讲,开展各种沙龙、各种研讨、各种争辩,有时还开展各种考试,通过考试达到真正理解、消化。
  二是“做”字。“做”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做什么?做学生的榜样與示范,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者,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做学生负担切实减轻的实践者,做学校美好形象的代言人。说来容易实施难。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准确而严格的考核,一方面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实事求是。不仅考核个人,也考核团队,实行“捆绑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负起责任来。
  三是“包”字。“包”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洋思中学从一把手开始,实行各个方面的承包,一层一层地承包,一层一层地过关,一层一层地推进。副校长如此,教导主任如此,教研组长如此,备课组长如此,任课教师更是如此。无人不包,无处不包,无事不包,无所不包。承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同志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每一个同志的潜能,中国就是因为承包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思同样如此。
  “学”,更换了脑子,提高了认识;“做”,培养了能力,历练了本领;“包”,落实了责任,增强了效果。洋思中学通过实打实的“学”“做”“包”,将教师团队打造成一支团结、顽强、执着、刻苦、扎实、奋进的集体,为洋思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质量的校本研修必将提升教师素养,产生促进学校发展的整体推动力。学校应探索校本研修的正确打开方式,适应教师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的需求。基于尊重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聚焦实践问题,将研修内容专题化、系列化,以课程化实施,创生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自觉。  【关键词】校本研修;课程建设;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6-0011-
期刊
【摘 要】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提出教研组特色建设。特色建设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特色活动,教研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学科活动;二是特色课程,教研组结合学科、年级、学生的特点,研发特色课程。教研组特色建设必须远离包装,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重视优秀教研组长的作用,形成组内专业学习共同体,秉持“向内看”的教学观。基于特色的创新,是教研组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教研组建设;特
期刊
【摘 要】数学教研曾经处于“被教研”状态,为此,学校确立了“激发内驱、学教磨研、成就卓越”行动指南和发展愿景,并在有效实现“内驱激发”和“学教磨研”教研改革上做出不少探索,为优质数学教研组的创建注入活力,努力行走在追求卓越的发展道路上。  【关键词】教研困境;观念转折;内驱激发;学教磨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4-0014-02  
期刊
【摘 要】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学校教研组建设,要让教研组制度成为教师的习惯,把学校“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要以课题为抓手,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作深入思考,实现专业成长;要发挥团队作用,让教师在团队中互帮互助,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要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要营造和谐氛围,发挥优秀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
期刊
【摘 要】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实施主体,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改进专业行为、修正专业认识、提高专业能力。目前教研组建设现状令人担忧,教研组的行政化倾向增强、教研组自身特有的专业功能逐渐弱化等问题都影响着校本研修的效果。究其原因,既有学校层面的原因,也有教研组层面及教师自身的原因。要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就应该寻求校本研修的改进对策,创建研究型合作团队,探索教研组建设的
期刊
江苏省教育厅启动的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是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拔尖工程,也是一个持久而扎实的发展工程,这些培养对象都是基础教育一线的佼佼者,在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基础上,希望他们继续攀登,飞跃跨越,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领先团队。  洋思中学的刘金玉,与所有培养对象一样,他的成长,我以为,一靠环境,二靠努力。  金玉老师想读名牌大学,但特殊的家庭背景,却让他进了中师,靠自学慢慢拿
期刊
【摘 要】孔门“问对”教学所呈现出的精彩,是《论语》具有持久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孔门私学,众弟子是一群好学善问的学习者,他们向老师提出了许多经典之问,有时直截了当,有时曲意婉转,但是多与学习修养有关。而孔子则是一位妙答善导的教育者,他随时直面弟子提问的挑战,将答教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树立了“诲人不倦”的师表形象。师与弟子“问对”间生成了诸多教育故事,其中无尽的韵味留给后人品赏至今。  【关键词】
期刊
尽管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阅读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静悄悄的革命》正是他颇具代表性的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让我深受启迪,作者对教学中形式主义鞭辟入里的批判令我受益匪浅,佐藤学先生平易、深刻、务实的工作态度,讲究实效、不懈探索的研究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有深刻的理论积淀,说理透彻,通俗易懂,立足于真实的课堂实
期刊
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安徽省心理学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暨滁州市心理学会成立大会系列活动。在交流环节,一位发言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后十年将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十年,心理咨询将迎来自己的春天。”而当我看到2016年9月7日《中国教师报》刊发的《“心灵捕手”潘丽莉》一文时,再次引发了我对这位发言人讲话的深层思考。笔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有章可循的。  然而,在人类和谐的主旋律下总有不和谐的音符
期刊
什么是现实生活中最理想的教育?无数人都在追问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做了母亲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最近有幸读到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的著作《天生就会跑》,这部著作表面上看起来与教育毫无关系,但是我却认为这本著作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我们认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是一位专栏作家,一直为《纽约时报》《跑步者世界》《男性健康杂志》等报刊撰写文章。他工作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