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与西方文化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咖啡文化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内涵。西方咖啡文化的特点总的说来是热情洋溢、奔放自由、简洁随意、快捷方便。咖啡文化是西方的人文传统历史文化之一。咖啡是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的一个文化传承载体,一个不可或缺的细胞。
  关键词:咖啡;地位;发展;内涵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身置何处都有人拿着咖啡杯乐在其中;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承载着人情和文化。咖啡的香醇总是令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无穷。
  一、美国人生活里的咖啡文化
  美国是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像它自身一样,没有禁锢,不落窠臼,率性而为,美国的咖啡文化也不例外。
  咖啡是世界上仅次于石油的热门货,而美国人消费的咖啡就占世界咖啡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正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上喝咖啡,把咖啡当作一种芳香醇美、值得仔细品尝的饮料来享用。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不需要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欧洲人冲调咖啡时的种种讲究,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可以这样说,美国文化就是建立在喝咖啡上的。不夸张地说,美国人快速、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正是在喝咖啡的过程中得以建立。有人曾形象地说,咖啡是这个国家里最受欢迎的、不受管制的毒品。
  美国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时深入他们的生活中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到达没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据说第一次载人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在归航途中曾经发生生死关头的故障,当时地面人员安慰三位航天员的一句话就是:加油!香喷喷的热咖啡正等着你们归来。
  不论在家里、办公室、公共场合还是路边自动贩卖机,美国人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咖啡。如此喝掉了世界咖啡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风靡全球的美剧Friends 中,六个好朋友除了在家里,俨然将最多的相聚时间投入在了Central Park咖啡馆里,人手一杯,惬意而温暖的彼此相伴。
  一般而言,美国生活比较忙碌紧张,不像欧洲、中东一带的人民那样能以悠闲心情享受生活,表现在喝咖啡上头,经常就是一大壶电热过滤式咖啡(Drip Coffee Marker),从早到晚。
  美式咖啡就是很淡很淡的咖啡,法国人把美式咖啡戏称为jus de chaussette就是洗袜子的水。
  在欧洲(法国和意大利),点美式咖啡很大可能会被人嘲笑。其中美国人饮用咖啡的方式有几点让欧洲人不以为然:第一,就餐时喝咖啡。这是美国人特有的习惯。
  第二,过分节约。居然把凉咖啡重新加热后饮用!
  第三,把咖啡壶熬好几个小时,直到咖啡脱水——就连这样的咖啡也不舍得扔掉!
  第四,过分强调便利性,极力推崇研磨后的咖啡。殊不知,不管罐装咖啡的密封性多好,只要是研磨后的咖啡,新鲜度都会大打折扣。
  二、土耳其悠久的咖啡文化
  咖啡在中东古国,宛如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神话,是蒙了面纱的千面女郎,既可以帮助亲近神,又是冲洗忧伤的清泉。
  要说咖啡,不能不提中东(土耳其)咖啡,是因为无论从回教或是基督教立场说咖啡起源,它的故乡都是在遥远神秘的中东山上。
  经过十三到十五世纪,长达三百年的回教宗教界禁止角色,咖啡在十六世纪正式传入土耳其,开始商业化,并且迅速传至欧洲大陆。这种盛行于希腊、东欧、中东、北非等地的咖啡饮用法,一般人惯称土耳其咖啡或阿拉伯咖啡,至今仍保持着早期宗教仪式话的神秘感。
  传统土耳其咖啡的做法,是使用烘培热炒浓黑的咖啡豆磨成细粉,连糖和冷水一起放入红铜质料像深勺一样的咖啡煮具里(IBRIK),以小火慢煮,经反复搅拌和加水过程,大约二十分钟后,一小杯五十cc又香又浓的咖啡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当地人喝咖啡是不过滤的,这一杯浓稠似高汤的咖啡倒在杯子里,不但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杯底还有渣渣。在中东,受邀到别人家里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最诚挚的敬意,因此客人除了要称赞咖啡的香醇外,还要切记即使喝得满嘴渣,也不能喝水,因为那暗示了咖啡不好喝。阿拉伯人喝咖啡,喝得慢条斯理,它们甚至还有一套讲究的咖啡道,就如同中国茶道一样,喝咖啡时不但要焚香,还要撒香料、闻香,琳琅满目的咖啡壶具,更充满着天方夜谭式的风情。
  三.维也纳的咖啡文化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可见维也纳人与咖啡的情缘。
  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这也许是诗人的夸大之辞,但维也纳咖啡馆数量不菲却是事实。
  从街角供人们站着喝的咖啡亭、大学附近学子聚集的咖啡店,到剧院旁、皇城边富丽豪华的咖啡厅,少说也有几十家,有的咖啡屋早晨6点半即开张,直到凌晨2点才打烊。因此,说"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而且弥漫着咖啡的清香,一点也不为过。
  維也纳人喝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在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大小城市中,咖啡馆林立,咖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欧洲,人们还不知其为何物。
  1683年,土耳其第二次进攻维也纳,当时奥地利皇帝奥波德一世同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签订有军事同盟,奥波联军粉碎了土耳其人的进攻。仓皇溃逃的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城墙周围的战场上丢弃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有好几百个装着神秘的棕色小豆的大口袋,胜利的维也纳人不知这些小豆该怎么处理。
  恰好,有一个潜伏进土军的波兰密探科尔席兹基曾在君士坦丁堡尝过用这种烘烤过的小豆煮出来的浓浓的黑饮料,土耳其人把它称为"Kahve",也就是现在的咖啡。
  咖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是世界公认的。与我国的茶文化一样,西方咖啡文化的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内涵,无论从咖啡的品质,还是饮用方式、环境或情调上,西方咖啡文化都还保留着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和讲究。虽然喝咖啡的利弊不一,但是还是阻止不了爱喝咖啡的心。
  【参考文献】
  [1]田口护.咖啡品鉴大全.中国日报,2014(03)
  [2]余泽民.咖啡馆里看欧洲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场景”是指故事展开的背景或者说是发生的地方,以场景的转换来串联故事是许多作家常用的写作方式,同时其创作情感也熔铸于这些场景当中。《太阳照常升起》给世人呈现了美妙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既有许多区别,又有一定共通性,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刻的认识两种唱法、有助于对两种唱法技巧的掌握。本文将简单介绍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发展史,从气息运用技巧、咬文吐字技巧、共鸣腔运用技巧、喉咙运用技巧等方面对两种唱法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比较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赏析可以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中国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都是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留学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留学生所面临的文化休克等不适应症也日渐凸显,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并提出对策,本文试从中国文化教学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适应;中国文化;教学策略;内视觉  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留学生学习成效的思想基础,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保障。随着中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蒙自,是我心仪已久的梦想。那年,我第一次见到“蒙自”这个名字,是在一本小说书里。当时,我便对她产生了一种如饥似渴的相见恨晚的好感。我寻找机会想去拜访她,更想一睹她
期刊
摘要:刘禹锡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诗歌创作从意象、意境到志趣都深深地受到道教及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刘禹锡;道教思想;诗歌创作  有着“诗豪”之称的刘禹锡诗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诗文俱佳,是唐代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是以清隽明朗、简洁自然为基本风格,在流派众多的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虽然时代的政治斗争在刘禹锡的诗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环境”,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结合国内外的信息网络实践,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网络社会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构建计
新的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整体上保证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科学研究;学生真正能没有压力地自由地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所需要的知识(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