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流”而为“预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感

来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学术命题,与时代更迭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可分离。
其他文献
对钟敬文先生学术遗产的承继和阐扬,是民俗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工作内容之一。其中钟敬文先生提出的“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道路,做出了符合我国现实情况和学科特点的规划。对这一思想的回顾和进一步阐扬,有利于民俗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所具有的多学科学术脉络。这一点,在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钟敬文先生亲历了民俗学与民族文学研究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这对他形成自己多民族的民俗学观念具有决定作用。中国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其历史文化典籍稀少,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本民族文字,或者使用本民族文字的历史相对较短。研究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实地调查是基本途径,口头传统是主要材料。口头传统研究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今日中国民俗学的学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蒙古史诗传统学术讨论会”于2012年5月26Et至27日在京举行。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北京等地的三十多位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了学术讲座。前来参加“第四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的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列席了本次会议。
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某些方面是重合的,每个民族都受地域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样,同一民族因所处环境不同,也出现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既是地域的又是民族的。“民族身份”和“地域身份”的互为表现,是一把双刃剑,它成就了裕固族作家,也限制了裕固族作家。
滑稽是朴善锡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他常以滑稽的艺术表现手法叙述一个荒唐的故事,以之讽刺和批判社会不合理的各种现象。在他的小说中,滑稽、荒唐和讽刺构成一个掎角之势,成为他的小说的最基本的艺术特色,辛辣的社会批判意识也从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那么他的这种批判意识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小说看,朴善锡是中国朝鲜族农民的代言人,他有一个非常牢固的社会底层人的被压抑的心理情结。这种情结驱使他通过小说说着老百姓的心里话,反映农民阶层的思想情绪。
艾拜杜拉·易卜拉欣历史小说创作的部分承担历史文献的功能,实用主义思想浓厚以及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等特点跟作家的历史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该作家的历史观进行较为系统的、客观的研究,将有利于科学地揭示他历史小说创作的整体发展轨迹。同时,以历史观为切入点来研究长篇历史小说对整个维吾尔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研究来说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孟哮是元明之际著名的色目文人,其生平和创作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生卒年是研究孟哮文学创作的基本前提。由于文献不足,所有的传记资料或不载其人,或于其生卒年付之阙如,而仅有的考证也与事实相违。通过对孟防同时代作家诗文集的辗转考索,我们可以考知盂防生于1309年,卒于1370年后,至少享年六十二岁。作为当时颇具影响的西域作家,孟防的诗文存世极少。从存世作品看,孟防古文兼采众长,有秦汉之风,被认为是开明代李梦阳、何景明一派古文的先声,其诗歌学唐代李贺,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首席学术顾问,国际著名的史诗学者、古典学者和口头传统比较研究专家,《口头传统》学刊创刊人,“通道项目:口头传统与互联网”创办人,口头传统研究国际学会发起人,美国密苏里大学威廉姆·拜勒杰出人文学术教授,校董会古典学和古英语教授,约翰·迈尔斯·弗里(JohnMi1eSF01eY),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3日凌晨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逝世,终年65岁。
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重庆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6月8日一i2日在重庆文理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兴德米特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技巧出众、颇具成就的中提琴演奏家。这样一种双重身份使得他所创作的中提琴作品既具有相当的技巧性,同时又往往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创意,使得他的中提琴作品成为中提琴文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兴德米特《中提琴奏呜曲》0p.11No.4为例,从它的结构特征与演奏处理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阐明兴德米特中提琴作品的特点与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