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来源 :教育·读写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如东遇见新教育,是缘分,是追随,更是对理想教育的孜孜以求。于是,2009年仲夏,在江苏,我县正式成为新教育实验区。
  从此,我们不断在新教育实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一、梦想的力量:新教育给我们“隐形的翅膀”
  引领我们敢于有梦
  理想,是新教育的灵魂。翻开《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等朱永新老师的著作,毫无疑问,“理想”是鲜亮的主题词。朱老师说:“旗帜鲜明地重申教育乌托邦、理想主义,强调激情与梦想,强调职业认同,这是新教育实验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舍此,便无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集结了一大批具有情怀的理想主义者,点燃了老师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梦想,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原本普通的老师变得不再普通,那么多原本平常的学校变得不再平常。实验新教育,让我们看到了梦想不是装点人生的花边,点燃梦想就能点亮人生。
  引领我们勇于追梦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理想、激情、活力、创造、超越、使命等充满青春精神的人文情怀,感召如东新教育人不断突破自己、勇于改变自己、寻找远方的自己。于是,我们的新教育管理团队确立了这样的团队文化——我们的理想信念:书写教育的历史,成就幸福的人生;我们的工作愿景: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建设好每一门学科,服务好每一所学校;我们的核心价值:务实、精致、卓越;我们的使命担当:学习、研究、指导、服务;我们的服务理念:以纯粹赢得口碑,以专业打造权威;我们的实践策略:系统化研究、专业化指导、智慧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我们的成长追求:师德的楷模、研究的专家、改革的先锋、成长的导师。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愿景。我们如东教师团队,更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怀揣着理想和激情,安安静静,踏踏实实,任凭时光流逝,不论贫穷富有,共同担当起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使命。“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特别讲科学、特别负责任”的如东教育精神,更是成为我们如东教师不懈追求的强大支柱!
  引领我们勤于圆梦
  朱永新说:“中国教育现在是有许多弊端,也值得批判,但仅仅是怒目金刚般的斥责和鞭挞,虽然痛快却无济于事。不如通过建设来进行批判,只有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评,新教育就是要寓批评于建设中。”新教育,新就新在“对当下教育的改造和革新”。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都将对教育理想的追寻指向了贴近师生生活、真实具体可感的日常行动的改变。抱怨不如改变,改变始于行动,行动成就梦想,这正是成长的动力、圆梦的秘诀。
  二、思想的力量:新教育给我们“宏大的视野”
  在朱小蔓教授看来,新教育是“一个思想性的实验”。新教育实验的精神、愿景、特征、学理基础、实验追求、行走方式、教育定律等,很好地帮助我们努力用教育的眼光和理性来办好教育。在我们看来,“幸福完整”正是新教育与其他教育实验的质的区别。
  完美的追求
  新教育实验的最高追求,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样的理念启示我们: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即要求我们把学生由学习的机器还原为活生生的人;而且不是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苟且生活的人,而是要努力成为一个能感受到快乐、拥有幸福体验的人。同时,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准备”“更应该面对当下”。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给儿童“完整的教育”。此外,新教育还认为“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显然,与教育相关的人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可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着眼人的发展尤其是精神的发育,兼顾了教师与学生、学习与生活、认知与情感、个性与共性、现在与未来等多种因素的多重追求,相对于当下正在推进的其他教育改革来说,其立意更为高远、境界更加完美。
  这种完美的追求,激励我县坚持“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的理念,在不断叩问“基础”中,着眼人的幸福完整,适时调整教育的目标定位,力求科学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探索提出了“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身心发展为轴心”“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夯实基础、凸显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思想,力求基础的全面性、层次性、不可替代性在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上得到彰显。
  完备的体系
  新教育实验的 “十大行动”,让教育改革找到了基于教育现场、更接地气、更容易行动的立足点。新教育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让我们知道了要圆满完成国家法定的课程教学任务,需要师生的广泛阅读,让人的精神世界不断丰满和迭代;新教育所倡导的“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等,让我们知道了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推动,需要师生思维的参与,需要一种基于反思的自我唤醒、自我驱动;新教育所倡导的“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等,让我们知道了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一种开放办学的意识,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建共育;新教育所倡导的“构筑理想课堂”,让我们知道了教育是一个多要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需要多维度、多视角地进行探索,提炼出理想课堂的共性,创造出适合本地、本校乃至本班师生实际的操作模式。总之,新教育让我们感悟到有效的教育改革需要整体布局、整体思考的意识,其相对完备的体系让如东教育改革找到了更切合基层学校、普通教师的抓手,也让我们教育改革的体系变得更为完整。
  基于这种完备体系的启发,我们不少学校强化了办学理念的完整架构。例如,我县实验小学,秉持“让儿童成为儿童”的办学理念,实施童心教育,从“为童年设计”“必须保卫童年”“享受童年幸福”整体谋划,丰富童心文化标识、建设童心校园、打造童心师群、实施童心德育、倡导童心教学、构建童心课程、开展童心活动,闪亮了儿童幸福的童年。我们的掘港小学,实施爱的教育,培育爱心师群、活力师群、智慧师群,体验七彩课程(农艺类、游戏类、乡土类、健身类、德育类、学科拓展类、艺术类),培育掘小阳光少年——像白兔一样可爱;像蜜蜂一样勤奋;像松鼠一样灵活;像海豚一样善良;像雄鹰一样勇敢;像大雁一样团结。我们的宾山小学提出了“过有滋有味的教育生活”办学主张,追求、践行着“有根有底”的校园文化、“有本有源”的课堂教学、“有情有义”的教师团队、“有声有色”的社团活动,让教育生活“五味”調和(生活味、儿童味、书香味、艺术味、文化味),“六艺”长进(阅读、运动、科技、艺术、劳作、远足),让师生幸福成长。   完善的过程
  面对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新教育倡导一种动态的、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较之于其他教育改革,基于基层学校和普通教师的改革行动,也让新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突破,由“六大行动”拓展为“十大行动”。“推进每月一事”,将教学内容由认知拓展到情意,完善了新教育的内容版图;“研发卓越课程”,将教学活动由“学习”拓展到“生活”,完善了新教育的活动版图;“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建”等,将教育空间由“物理空间”拓展到滋养心灵的“精神空间”,完善了新教育的空间版图。这样的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完善,让新教育最为看重的教育即是对人的精神生活施加影响,有了一个立体的生活背景。这正是新教育的“未来观”——一种动态的、创造的、主动走出来的未来的教育。可见,新教育自律永远是一个有待完善的过程,其目的地永远路上,在我们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的创造之中。
  经过新教育多年的熏陶和实践,我们如东教育人深信,我们在平凡岗位上所做的平凡事,都是有意義、有价值的,都是推动新教育前进的一份力量;我们更是欣喜地发现,我们如东教育人勇立潮头不跟风,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敢于开展自己的个性化实践。因为新教育启示我们,教育版图的完整需要你、我、你们、我们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的共同努力。进而,随着教育版图的不断完整,我们能感受到如东教育离新教育的理想越来越近。
  三、行动的力量:新教育给我们“坚实的脚力”
  新教育一直秉持“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价值取向。新教育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恰恰是在理论表述清晰和精练的基础上,操作运用、田野实践的宽厚和力道,而不是书斋中的玄谈。
  缔造完美教室:由“构筑物”到“生命共同体”
  在我们看来,教室不仅仅是一个构筑物的存在,而更应该是一个体现生命与文化的生命共同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努力走出“无特征空间”的局限,试图把全县小学、幼儿园的教室建设成为一个温润的精神空间。
  一是设计充满童趣的文化标识。我们就班名、班歌、愿景等方面的建设提出要求,班主任和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共同商定个性化的班级标识。“小蜗牛班”“笋芽班”“大拇指班”……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精神和希冀。“做最好的自己!”“向上,向上,再向上!”自己的班级口号坚定嘹亮,昂扬奋进。教室的多样性,折射的是学生的多样性、教师的多样性。
  二是开拓丰富多彩的展示空间。我县完美教室的设计,注意激活和引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善待、满足、成全每一个生命。由学生自己编制的小古文、经典诗词、百科知识、生活感受等,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儿童参与其中,进而使教室墙壁的“无声叙说”满足儿童的表达欲求。
  三是记录生命拔节的成长过程。我们把教室环境作为学生分享、交流、出彩的平台,“我的智慧我绽放”“我手绘我心”“奇思妙想”等等栏目,放大学生生命拔节的过程。有些学校还研制了《我与教室一起长大——学生成长手册》。由此,教室真正成为有着信念、有着追求的儿童的精神家园。
  营造书香校园:由“美化净化”到“文化味书卷气”
  一是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引导学校编制文化手册,提炼办学理念,设计文化景观,表达美好愿景,凝聚师生力量,努力做到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相统一。高度重视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每年都要购置新书、期刊,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师生的阅读需求。
  二是大力推进学生阅读。在全县小学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鼓励学校研制相关读物。在全县小学推行课外阅读分级评价。小学六年,要求每个孩子至少完成100首古诗词的背诵,40首儿童诗,30首对韵,30条名言,30篇小古文,以及《安徒生童话》《西游记》《草房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48部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在全县初中开展必读活动,要求学生阅读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繁星·春水》《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等20部名著的阅读,以经典涵养心灵。学生的阅读列入每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促进学生真阅读、深度阅读。组织好端午、中秋、重阳、春节、“4·23”、“七一”、教师节以及暑假、寒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读书活动,推动读书活动正常化、系列化。大力推进亲子阅读。如东实验幼儿园、如东双甸中学的读书活动分别在央视、《扬子晚报》报道。
  三是持续推进教师阅读。在全县教职工队伍中组织开展“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主题读书活动,已经组织了13年。我们推荐并赠送干部、教师必读图书,组织校长读书考学和交流,力争形成“教书——读书——教读书——著书”的良好氛围。我们组织“悦·读吧”师生优秀音频作品大赛并在微信公众号展播优秀作品。组织“生命的化妆”读书沙龙系列活动、“我的阅读半径”晒书单等系列活动。每一个县名师创新团队、乡村教师培育站和青年教师写作班以及800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年的读书情况都组织考核。组织评选年度书香校园、读书创意活动、读书先进个人和推广阅读先进个人等。
  构筑理想课堂: 由“重教”到“真学”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进步,师生才会成长。在构筑理想课堂的实践中,我们提出建设“真学课堂”的理念和行动,较好地实现了从“重教”到“真学”的重心转移。
  一是坚持学生立场。我们以构建理想课堂六个维度和三重境界为指导,提出了“真学课堂”建设六条要求:自主先学是“真学习”,小组合作是“真互助”,课堂展示是“真交流”,质疑问难是“真问题”,教师讲授是“真需要”,当堂反馈是“真训练”。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二是实施项目攻关。我们将构建理想课堂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炼归纳为10个项目及30个子项目,组织全体教师立足校本、集体攻关。学校自主申报攻关项目,教师围绕项目,网上申报微型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持续优化课堂教学生态。   三是打造活动品牌。我们小学、初中都有个让老师引以为豪的“黄海潮”大型教研活动,持续多年的潮落潮涨,成为如东课程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届活动围绕一个专题引领教师进行近一年的深入研究。“互动生成与有效教学”“课堂提问与有效教学”……系统的研究有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课堂生态。
  研发卓越课程:由“统一性”到“个性化”
  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新“跑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载体、为校长的教育理解提供新动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新内涵,这是我县研发卓越课程的出发点。
  一是在全县小学研发主题性综合活动校本课程。为了儿童的舒展和自由,我们组织所有小学研发、实施主题性综合活动课程。这一课程,主题与主旨是“儿童至上”;元素与结构是“融合统整”;主体与载体是“指向校本”;路径与方式是“活动体验”。课程内容有学科基础类、社会生活类、乡土文化类、节日时令类、校本特色类。诸如,实验小学的艺术校本课程、掘港小学“爱的教育七彩课程”、宾山小学的耕读课程、马塘小学的月习一礼课程、双甸小学的农耕课程、丰利小学的珠心算课程、凌河小学的经典诵读课程、长沙小学的写字课程、袁庄小学的儿童歌谣课程、先民小学的编结课程等。去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素质教育在江苏·如东专场”,我县展示了所有小学的课程实施情况。
  二是在全县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在《新教育》一书中,朱永新教授专用一个章节来论述早期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合科学性、合发展性的早期教育才能为个体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基础与可能。我们将课程游戏化作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用教师的行动来研发幼儿园园本卓越课程。课程游戏化,力求遵循课程论和教学论,把“课程”与“幼儿课堂文化”这两个要素联系在一起。用课程的观念来设计游戏,用游戏的精神来实施课程。我们的课程游戏化项目,有课程研发指南,明确课程设计的理念、体系架构、操作实施;有研讨活动,结合课程的实施,既有案例的剖析,又有理论的研讨;有一批实践成果,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形成了教师的创造性成果。
  三是在全县中学研发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中学特色课程,像如东高中情景英语特色课程、栟茶高中的德育特色课程、马塘中学的物理特色课程、如东中学的航空与计算机创新实践课程、如东中专的车工工艺课程、景安初中创客课程、古坳初中的科技课程、邱升初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的乒乓课程、童店初中的明德修身课程等。
  建设数码社区:由“新兴技术”到“驱动变革的力量”
  10年前,朱永新就说:“信息化不仅仅会改变我们教育的形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教育的状态,甚至教育的本质。”我们从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出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码社区。
  一是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就网络而言,2015年,我县提升教育城域网,建成万兆环网、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实现教科网接入、互联网访问、考试信息处理、教育安防数据传输四网融合。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办公楼和报告厅等场所。如东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建立云数据中心。教育城域网建成师生统一身份认证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就学校信息化终端而言,2013—2014年,做到全县所有中小学班班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全面告别“黑板时代”“粉笔时代”。2015—2016年,全县所有中小学建成录播教室,所有中小学功能室配备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2014—2016年,全县中小学全面建成南通市数字化校园。
  二是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我们花大力气研发县本课堂互动教学资源。从2014年开始,我县发动一大批优秀教师进行了SMART(加拿大斯马特)交互白板教学资源的制作,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课堂练习三个部分,范围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幼儿园各学科。大力研制“海洲讲坛”高中同步学习视频。近10年每年组织高中骨干教师在寒暑假前研发学生学习辅导视频,范围涉及高中各个年级语数外学科,全年每科约60学时。全面发动制作微课资源。2014-2016年,組织广大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制作优质微课资源1800多个。
  三是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课堂运用。有力推进“互动教学系统应用”全员培训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教学过关验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校长的信息化技能,与教师考学同标准、同培训、同抽考。
  聆听窗外声音:由“小学校”到“大世界”
  一是拓展儿童生活疆域。我们顺应儿童好奇的心理,顺应儿童学习的需求,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孩子们走向广阔的天地,与社会互动,与世界对话。各校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研学之旅:缤纷四季之旅,领悟自然之美;民俗风情之旅,寻找文化之根;家国情怀之旅,培育爱国之情;科技生态之旅,感受科技之力。我县的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接待4万人次的学生素质拓展、体验活动。
  二是邀学者到如东开讲。我们一年一度的“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影响遍及省内外。朱永新、朱小蔓、袁振国等近百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如东开讲,与如东一线教师面对面对话,心贴心交流;李镇西、窦桂梅、黄厚江等70多位国内名师来如东授课,与如东一线教师同台竞技,交流对话。推开窗户,敞亮世界,聆听窗外声音,教师幸福地成长。
  三是走进高校享受思想盛宴。2009年以来,我们每年举办一期“教育艺术与管理智慧”暑期高级研修班,带领教育管理团队和骨干名师走进全国知名高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研修。清华、复旦、浙大、中科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大……跨界学习,跳出教育看教育;走进时代,着眼未来看教育。我们还每年组织中心骨干教师赴国内高校专题研修培训,让老师聆听窗外声音,拥抱美好世界。
  新时代,新教育,新征程!让我们凭借新教育的力量,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再次出发,向着诗意的远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目前倒装法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立式圆筒形储罐施工。论文以某污水处理项目金属储罐现场制作为案例,对储罐抱杆提升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抱杆提升系统的型式选择、倒链的选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电力作为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对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
以银杏果肉质外种皮为原料、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冷凝回流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分别以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工作时长、超声时长为试验单因素,确定影响提
论文通过对凡尔体的结构改进,并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和Flow simulation对改进后的凡尔体进行静力学和流体力学分析,发现改进后的凡尔体不仅结构优异,而且输送介质对泵
概述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必须要大幅度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公路桥梁很多都是短命的。一般认识桥梁的正常寿命为56年,而实际上30年.甚至是20年便寿终正寝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迅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桥梁达到或接近设计基准期.有的是因为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桥梁损坏.有的已经慢慢地老化.这严重影响到交
【摘 要】在水泥厂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变频器节能效果明显,因此在目前的水泥厂中都会运用这种节能的调整装备。但随着变频器的使用,在实际过程中就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文中就水泥厂变频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处理的方式,提高水泥厂变频器的使用效率。  【Abstract】In the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the sav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