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幼儿泥塑课程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普通儿童之特性,大多都富于好奇心。”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泥塑课程是学龄前幼儿特别喜爱的一项课程。教师在泥塑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泥塑活动“活”起来。
  泥塑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课程,它既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泥塑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大多以展示范例、直接教授制作步骤为主,忽略了幼儿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泥塑教学观念和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泥塑课程,运用多元情境教学法,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幼儿参与泥塑课程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大胆想象、创造,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泥塑课程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在于一个“活”字,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泥塑课程,讓幼儿欣赏到美的事物,获得美的体验,创作出美的泥塑作品,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教师直接教学。受生理条件的影响,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还不够发达,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过早地教授幼儿泥塑的技能,他们不仅无法掌握,还会降低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泥塑课程,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帮助幼儿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泥塑课程的条件


  (一)多元的多媒体
  教师要想在泥塑活动中运用好情境教学法,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供充足、多元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丰富的图片、清晰的视频、个性的音频,做到视听结合,让幼儿能身临其境,让整个泥塑活动“活”起来。例如,在泥塑活动“小兔子收萝卜”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视频和歌曲《拔萝卜》,为幼儿营造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拔萝卜的情境,让幼儿快速地投入泥塑活动中。
  (二)生动的场景
  除了多媒体的应用,场景的设置也能让幼儿置身于情境中,让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中。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背景板、逼真的道具让幼儿化身情境中的主角。例如,在泥塑活动“好吃的蔬菜”中设置立体的“蔬菜店”和小动物形象;在泥塑活动“漂亮的皮球”中设置“体育馆”的背景;在泥塑活动“碗”中设置“厨房”背景和厨房用品实物。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场景,增添泥塑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积极性。
  (三)轻松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强调:“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积极地进行游戏活动。”幼儿的兴趣容易被情绪影响,因此,在泥塑活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至关重要。多媒体和场景满足了幼儿的感官需求,那么良好的氛围则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这三者缺一不可,并且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肢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例如,在泥塑活动“可爱的小鸡”中,教师可以先模仿小鸡的动作走一走,再模仿小鸡“叽叽叽”的叫声,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通过一个动作、一种声音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四)“活”的教师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指出:“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我们要想草木长得茂盛,就要天天去培植他、灌溉他;我们要想交个活泼的朋友,就要自己也是活泼的。”“活的教育”需要“活的教师”方能得以践行,“活的教师”应当认同“活的教育”理念,传授“活”的知识技能,掌握“活”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泥塑教学的观念,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活”的情境,让幼儿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幼儿的泥塑技能和艺术创造力。

三、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泥塑课程的方法


  (一)经验情境法
  经验是影响幼儿成功投入泥塑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分为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以及间接获得的媒体经验。幼儿的生活经验离不开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吃过的食物、玩过的游戏、看过的风景等,教师将幼儿的这些生活经验运用到泥塑教学中,这就是生活情境法。
  例如,在泥塑活动“糖果”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米莉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可好了,客人们都要排队购买!过了一会儿,糖果就卖完了,后面排队的客人还有很多,这可怎么办呢?这个情境激发了幼儿用轻泥制作糖果的兴趣,买糖果是大部分幼儿都亲身体验过的,糖果也是他们喜欢的食物,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制作完轻泥糖果后,我还组织他们售卖糖果,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幼儿的媒体经验大部分来源于电视、网络、书本,也就是他们看过的电视节目、听过的童话故事等。教师将幼儿的这些媒体经验运用到泥塑教学中,这就是故事情境法。例如:在泥塑活动“烟灰缸”中,我创设了超级飞侠送包裹的情境:小明给爸爸定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泥塑“烟灰缸”,那是他准备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超级飞侠》是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之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情节开展泥塑活动,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泥塑的兴趣。
  (二)模拟情境法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特别是动物的叫声、简短的语言和逗趣的肢体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性,在泥塑活动中引导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形态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等。例如在泥塑活动“小鸭嘎嘎”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鸭子在小河里快乐的游泳,“嘎嘎嘎”叫个不停,游累了小鸭们就上岸了,它们一摇一摆地走呀走,终于走到了家。”在这样的模仿游戏中,幼儿了解了小鸭子的外形特征,能更好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鸭子”。
  (三)多元情境法
  在情境法教学中,教师还能随机添加一些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以及其他文化元素,如节日、季节、地域等元素。
  例如,在泥塑活动“粽子”中,我们播放关于端午节的宣传片,营造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让幼儿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并组织幼儿自己制作“粽子”,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幼儿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正如“活”的教育、“活”的儿童一样,在泥塑课程中,情境的运用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应该领会“活的精神”,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主题内容以及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运用不同的情境法,将情境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幼儿的泥塑活动中,从而推动泥塑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
其他文献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内容指导,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智力。因此,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至关重要,她们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二是要协助班级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保育员与幼儿朝夕相处,她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因此,做好保育员的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幼儿园管理系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
幼儿教育要注重德育,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德育观,讓幼儿从小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幼儿的内心是善良、纯洁的,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教师要正确指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交友、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德育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幼儿的天真,保持幼儿的初心  孩童纯洁、天真,他们怀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德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让他们保持初心,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要针对幼儿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养幼儿基本的垃圾分类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本文通过相关案例谈谈如何通过趣味游戏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能力,希望能够为幼儿教师带来帮助。趣味游戏开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幼儿教育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教授幼儿相关知识,即教师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有些潜在疾病就会打破父母的这种期盼。外表看似正常健康的婴儿,身体内却隐藏着遗传性或者先天性的缺陷性病症,一旦延误治疗就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痛苦和遗憾。那么要如何预防这种状况发生呢?那就是宝宝出生后做新生儿疾病筛查,此筛查犹如宝宝的第一道健康“安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由来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由来,还要从1961年说起,当时美国学者发明了一种细菌抑制方法
输卵管再通手术是针对输卵管堵塞女性的手术治疗方式,而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输卵管再通术的主流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对人体损伤不大的情况下,运用腹腔镜和摄像系统在患者体外操纵手术器械,对人体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输卵管再通术的腹腔镜手术直接作用于女性的生殖器官,所以女性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选择做输卵管再通术的患者普遍都尝试过较长时间的备孕,对输卵管再
近年来,家长和幼儿园都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自信心、陶冶幼儿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等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够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
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适应和融入世界的有效途径。科学活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体验。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学场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兴趣,选用适宜的科教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一、幼儿认知能力培养方向  人脑对信息的提取、储存、分析、加工能力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参与。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编制新的教材,更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究者。我园树立“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课程理念,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从幼儿兴趣点出发生成课程  3~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以他们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教学内容是最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实现自主发展。区域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彰显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教师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园本课程实际出发,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点拨、指导幼儿走出区域活动的误区。幼儿园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其中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与年轻人相比,更易骨折。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都是由外界碰撞所导致,同时也有部分骨折是由于长期疲劳损伤所致。  骨折患者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康复效果。如果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诱发休克症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骨折患者中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医护人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