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骨折患者进行护理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其中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与年轻人相比,更易骨折。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都是由外界碰撞所导致,同时也有部分骨折是由于长期疲劳损伤所致。

  骨折患者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康复效果。如果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诱发休克症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骨折患者中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制动,同时外界因素的存在极易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1.心理护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同时受到痛感折磨,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烦躁、焦虑以及郁闷等多种负面心理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效果,不利于患者自身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告知患者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正在逐渐好转,积极鼓励患者,使其正视自身病情。同时,还需要让患者将心中的顾虑与想法说出来,避免长期压抑在心中造成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保证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护理和治疗。
  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地清洁患者病房,保持整洁和安静,定时开窗通风,调整合适的室内温湿度,同时将与疾病相关的资料手册放置于合适位置,方便患者及其家属翻阅查看。另外,可以在病房内配备饮水机和微波炉等设施,方便患者日常生活。
  3.饮食营养护理。饮食习惯是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水分,避免食用坚硬食物以及芋头、糯米等易胀气或难消化食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骨痂生成。
  4.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适应卧床后的生活起居,掌握缓解便秘等自我保健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治疗方法以及后期康复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5.预防压疮和并发症。骨折患者在治疗后一般需要长期卧床并制动,极有可能发生压疮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的皮肤护理,要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每天用温水擦浴,保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同时还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动作要轻柔缓慢,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概率。
  6.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提升患者锻炼的积极性。骨折早期患者骨折端還不稳定,需要进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比如股骨骨折时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前臂骨折时做手指屈伸活动以及握拳活动,以此来促进肌肉活动。早期的锻炼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消肿和稳定恢复。骨折中期骨痂逐渐形成,骨折端趋于稳定,这时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以健肢带动患肢逐渐恢复上、下关节的活动,同时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方式从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而当形成的骨痂足够时,患者可适当扩大活动范围。后期,骨折接近愈合,这时的康复锻炼要加强患肢关节部位的主动活动和力量锻炼,从而更早地恢复肢体力量,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患者如果骨折端出现突发疼痛,需立即停止锻炼,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作者单位:四川现代医院)
其他文献
妊高征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简称,是孕妇妊娠期间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指孕周在20~24周以后,产妇出现由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的血压升高、身体水肿及蛋白尿等临床表现。妊高征发病人群多样,根据以往病例发现,年龄小于18岁的低龄产妇、初产妇以及超过40岁的高龄产妇发病概率较大,相对于没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的健康产妇,有妊高征家族史且在孕前患有以上疾病的产妇孕期发生妊高症的概率同比增加,同时体型较胖的孕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内容指导,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智力。因此,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至关重要,她们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二是要协助班级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保育员与幼儿朝夕相处,她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因此,做好保育员的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幼儿园管理系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
幼儿教育要注重德育,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德育观,讓幼儿从小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幼儿的内心是善良、纯洁的,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教师要正确指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交友、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德育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幼儿的天真,保持幼儿的初心  孩童纯洁、天真,他们怀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德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让他们保持初心,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要针对幼儿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养幼儿基本的垃圾分类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本文通过相关案例谈谈如何通过趣味游戏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能力,希望能够为幼儿教师带来帮助。趣味游戏开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幼儿教育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教授幼儿相关知识,即教师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有些潜在疾病就会打破父母的这种期盼。外表看似正常健康的婴儿,身体内却隐藏着遗传性或者先天性的缺陷性病症,一旦延误治疗就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痛苦和遗憾。那么要如何预防这种状况发生呢?那就是宝宝出生后做新生儿疾病筛查,此筛查犹如宝宝的第一道健康“安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由来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由来,还要从1961年说起,当时美国学者发明了一种细菌抑制方法
输卵管再通手术是针对输卵管堵塞女性的手术治疗方式,而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输卵管再通术的主流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对人体损伤不大的情况下,运用腹腔镜和摄像系统在患者体外操纵手术器械,对人体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输卵管再通术的腹腔镜手术直接作用于女性的生殖器官,所以女性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选择做输卵管再通术的患者普遍都尝试过较长时间的备孕,对输卵管再
近年来,家长和幼儿园都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自信心、陶冶幼儿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等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够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
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适应和融入世界的有效途径。科学活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体验。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学场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兴趣,选用适宜的科教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一、幼儿认知能力培养方向  人脑对信息的提取、储存、分析、加工能力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参与。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编制新的教材,更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究者。我园树立“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课程理念,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从幼儿兴趣点出发生成课程  3~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以他们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教学内容是最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实现自主发展。区域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彰显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教师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园本课程实际出发,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点拨、指导幼儿走出区域活动的误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