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章太炎先生《訄书》原刻本的稿本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最近,我在章太炎先生弟子、版本目录专家潘景郑先生家里看到章太炎先生《訄书》木刻本的底稿。这部书一直为潘先生珍藏在书箧中,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部珍贵的文物存于人间。章太炎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又是著名的学者。他生于1869年,卒于1936年。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顾炎武的为人,后改名绛,号太炎。鲁迅先生说,太炎先生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早期为了反清,曾七次
其他文献
家居装饰装修崇尚自然高雅,几年前还是希罕物的干花,如今流行为百姓家心爱之物,一枝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似鲜花一样娇艳,而比鲜花更耐久,更好看,更香浓.目前,在南京的大商
<正> 我国古代地图,或以帛画,或以绢绘,或以石刻,或以纸印,流传至今的,只有汉代墓葬出土帛画《地形图》、《驻军图》及宋代石刻《华夷图》、《禹迹图》、《坠(地)理图》、《九域守令图》等少数几幅。明代,印刷地图开始普及,散见于各类方志之中;可是,绘制的地图传世的仍然极为少见。镇江博物馆藏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简称镇绢本图),设色彩绘,制作精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本
高考作文,万众瞩目。它“载道”,标示着时代发展的风向;它“导航”,引领着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2015年高考各省(市、区)15道作文题在命题上既与时俱进,奏响时代主旋律,传递发展正能量
可持续发展承载着人类自我改变与救赎的历史使命,代表着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新一轮全球化竞争的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转向可持续发展,谁都不能缺席
<正> 明代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手书家信一通(图版柒),原为无锡秦声洁先生珍藏,1984年国庆前夕由汤修毓老人将其捐献给文物部门,现藏东林书院文物保管所。家信共276字,写在每面纵长28.5、宽10.5厘米的四页黄色纸上。时近四百年,但保存完好。文字清晰,书体流畅,是目前所见高攀龙家书墨迹中较好的一件,内容也具有一定史料价值。高攀龙为无锡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他曾出仕万历、天启两朝,直言敢谏,在当时廷臣中很有声望,为朝野所推重。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高攀龙因上
<正> 1977年陕西周原考古队从岐山凤雏村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的窖穴中得到的大量卜甲、卜骨,在周人甲骨中是迄今以来空前规模的发现,对于商周历史以及周代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关于这批甲骨的时代背景、作者、特色、分期以及所反映的殷周历史关系等问题,徐中舒教授的《周原甲骨初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和其他不少同志的文章已经作了论述。当然,研究工作还是在开始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历史学、考古学工作者去探索。周原甲骨H1183片有卜辞三行十
<正> 《文物》1986年第6期所载李更旺同志的《古书史中梵夹装并非经折装考辨》辨别清楚二者之不同,同时还说明了以前常与经折装混同起来的叶子装即旋风叶的形制,读后很受教益。但李文中说,"梵夹书是以印度所出的贝多树叶(亦称贝多罗树叶,或称贝树叶)和多罗树叶作为书写材料的。"又说,"贝叶是贝多树叶和多罗树叶的简称。"这一说法不知何所依据。玄奘、辩机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恭建那补罗国条提到多罗树,说"其叶长广,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月22日在世界水日当天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将有约四分之一儿童、即6亿名儿童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这份题为《渴望未来:气候变化中的水与儿童》的
前几年民间有这样的“一半书”说法:“印好的书一半没卖出,卖出的书一半没人阅读,阅读的书一半没理解,理解的书一半没实践。”可以说,这种“一半书”情形在今天仍旧如此,甚至恶化。
读梁实秋的《雅舍》很容易联想到卢梭的《瓦尔登湖》。《雅舍》和《瓦尔登湖》是两人的栖居之所,也是生活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粱实秋和卢梭在不同的时间和国度诠释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