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驯相关论文
黄河自金代夺淮入海后,成为整个元代黄河下游的基本流势,河患频繁。元统治者建都大都(今北京),政治中心远离黄河流域,对河患长时期......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生于江陵县(今属湖北荆州),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明史》卷二一三有传。张居正年少时聪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明发源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黄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它如一匹......
明代的治河思想在我国古代治河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代所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治黄策略,后人给以......
在我的预设中,陆佑楣院士是水利学家--潘季驯式的人物。潘季驯曾经担任明朝的总理河道都御史、工部尚书,用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办法......
明清以来国家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却在东南。为了利用东南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撑统治政权,用来转用漕粮的运河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
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反映它们的命题中都包含着辩证法因素,作为人类大规模实践活动的治水行为更是如此。从秦代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到......
靳辅(1633-1692年),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清代著名的治河专家。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间连续十年任......
本文通过对潘季驯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阐述了潘季驯在哲学、法制、组织人事、经济、教育、文学、国防,特别是治理多沙性河流上的“......
水志是我国古代的水尺。《辞海》对水尺一词的解释是:“在江河湖泊或其他水体的指定地点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故而水尺最本质的......
潘季驯是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是明代的“技术官僚”.作者论述明代技术官僚的仕文化精神:强烈的事功精神、充分的就名意识和突出的求证......
淮河在古代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为“四渎”。千百年来,淮河生生不息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了灿烂辉煌而独具特色的淮河文明,滋长......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
洪泽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在洪泽湖的东侧,巍然屹立的洪泽湖大坝(又名"高家堰")是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洪泽湖大坝的......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南宋以前主流基本在今黄河河道以北摆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为阻止金兵南进,东京留守杜充决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潘季驯(公元1521年-1595年),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29岁中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曾数次总理河道,负责治理黄河、运......
<正>淮安城内古运河畔、清江大闸南堍,有一片青砖灰瓦、红门红柱、飞檐斗拱的古建筑群,其中之一就是移址复建的陈潘二公祠。陈潘二......
潘季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卓越的水利专家之一,他的政绩还涉及吏治、民生、赋役改革等多方面。他于明朝中期被委派到当时最复杂难......
<正> 明朝中后期,由于统治阶级腐朽,阶级矛盾尖锐,边患频仍,财政空虚,国家面临着全面危机。隆庆元年,张居正入阁参与政事,继至万历......
<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为隆庆、万历两代帝师,于隆庆元年二月入阁参赞机务,始入围......
<正> 泗水又称泗河,发源于今山东省沂蒙山南麓,是流经徐淮大地上的一条古河道。泗水又是淮河上的最大支流,其影响范围几乎占淮河流......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与社会斗争和改造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治水的实践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并在......
【正】 黄河泥沙居世界河流之冠,号称“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河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平衡,春冬水少河几断流;夏秋洪水暴涨暴落。探索黄......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万历二十年(1592),潘季驯曾经四......
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治黄专家,他以20多年的治黄经历,编绘成中国现藏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黄工程图——《河防一览图》。......
黄河在历史上经常泛滥成灾,而明朝是治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首都北京的粮......
<正>谚云"水治则国治",历朝视黄河治理为重要政事,无不竭尽心力以为之。然至晚清,内乱外患,国力匮乏,治河要政,无复过问。咸丰五年......
最早提出水平定义的是墨子。他说:"平,同高也,"(《墨子·诂·经上》)言简意赅。庄子指出:"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明代广东的役法改革,是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体现出改革的进步性,且与江西、浙江、南直隶、福建同走在役法改革的前列......
明清时期苏北水灾原因初探王日根明建国前,朱元璋就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主管水利,他的《皇明祖训》又几乎影响了整个明代,清代康熙帝......
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河专家之一,400多年来,以他的治河思想为代表的束水攻沙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对潘季驯束......
潘季驯《河防一览》中所收录的四十一道奏疏,记录了潘季驯领导治河活动的历史背景、河患频发的原因、堤防修守措施、河官管理、朝......
【正】明代万历朝是个糟糕荒唐的朝代,但是,万历朝又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朝代,有一大批忠君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
<正> 潘季驯(1521~1595),从嘉靖末到万历中,四任总河,主持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晚年(1590年)写成《河防一览》一书。潘公是我国历......
潘季驯是明代的治河理论家和实践家,我国治河史上享有盛名的治河人物之一。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起,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
在潘季驯一生的治河生涯中,曾四次奉敕治河,以第三次事权统一,治河成就为最大.前两次治河,潘季驯只司河务,不理漕运,而权在治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