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kopf家族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ickkopf(DKK)家族蛋白是由人体内活化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既往研究发现,DKK家族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发育缺陷、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有研究发现,DKK家族蛋白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的信号调节,参与动脉血管壁的脂质浸润、炎症反应、血管钙化等病理过程,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现对DKK家族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密切相关,炎症标志物是心血管疾病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因子.过度的炎症会导致不利的左心室重塑、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而适当、及时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白介素-37是一种经典的抗炎因子,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现总结相关研究,旨在阐明白介素-37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展望白介素-37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究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自制康复操结合阶段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随机抽取该时间内在本院进行起搏器植入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进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51例)和进行自制康复操结合阶段康复护理的实验组(51例),对比以上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LVEF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肩关节功能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左束支起搏可维持左心室电与机械同步性,对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心房颤动快心室率合并心力衰竭和需要再同步化治疗及常规双心室起搏失败后的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疗效,现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究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病患接收时间: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分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正常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得分以及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病死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的50%.HFpEF预后差,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相当.尽管针对HFrEF有了相对完整的指南共识,但目前尚缺乏可真正改善HFpEF患者预后的药物.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环磷酸鸟苷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针对这一信号通路的药物可能是治疗心衰的关键;其中一氧化氮敏感性sGC激动剂是作为治疗心衰的新型口
起搏诱导性心肌病通常定义为长期右心室起搏出现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然而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仅依据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来定义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可能低估了长期右心室起搏有害影响的发生率,当出现起搏诱导性心肌病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升级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而最新的数据表明,传导系统起搏可能在预防和治疗起搏诱导性心肌病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就起搏诱导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靶向药物治疗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但靶向药物抗癌治疗的心脏毒性副作用严重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甚至成为了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早期识别靶向药物心脏毒性副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现探讨新型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可能引起的心脏毒性副作用,包括血栓栓塞事件、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并总结其各自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机制,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脏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提高肺癌幸存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各34倒.比较两组围术期血压水平、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入院时及术中,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晚及术后1d,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8.82% vs 29.41%)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通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促进其降解,从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PCSK9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脂药,主要通过与PCSK9结合而抑制其上述生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除降脂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现主要针对其降脂之外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以及抗肿瘤等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手部锻炼操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9例须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部锻炼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侧手掌肿胀程度、出血情况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术侧手掌肿胀总发生率(74.47%)低于对照组(91.67%)(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