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养成,道德信念的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德育 主体性
职业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回顾和反思十几年来职业学校德育的历程,悟出当前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因此,我认为研究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研究其方法问题是今后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采用的办法举例如下:
一、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多方面困惑和诱惑,在德育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职业技术人才,人生应当立大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为今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让他们认识到德育内容是有用的,与他们的生活有关并能指导他们的生活,有助于解决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改革传统的德育方法,在传授有关思想道德观点和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运用这些思想道德观念去分析、评价问题;在提供道德行为榜样的同时,提供道德评价的榜样;在运用班会、团会、晨会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组织讨论、辩论,进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此外,还为学生多创造机会,接触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培养他们的能力与品质。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四、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当今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1.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2.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3.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总之,在德育过程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参考文献:
[1]陈瑜华.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转变[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姜玉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J].考试(教学管理),2007,(11).
[3]郭长伟.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黄正平.道德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德育 主体性
职业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回顾和反思十几年来职业学校德育的历程,悟出当前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因此,我认为研究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研究其方法问题是今后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采用的办法举例如下:
一、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多方面困惑和诱惑,在德育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职业技术人才,人生应当立大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为今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让他们认识到德育内容是有用的,与他们的生活有关并能指导他们的生活,有助于解决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改革传统的德育方法,在传授有关思想道德观点和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运用这些思想道德观念去分析、评价问题;在提供道德行为榜样的同时,提供道德评价的榜样;在运用班会、团会、晨会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组织讨论、辩论,进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此外,还为学生多创造机会,接触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培养他们的能力与品质。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四、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当今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1.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2.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3.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总之,在德育过程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参考文献:
[1]陈瑜华.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转变[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姜玉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J].考试(教学管理),2007,(11).
[3]郭长伟.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黄正平.道德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