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群体给予恰当定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职高学生学习兴趣,以顺利达成预定教育要求,是职高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授业解惑”的职高老师,在课外一定要狠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高职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才能更好地为职高教育服务。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兴趣 培养
众所周知,职高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素质相对较低,甚至有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部分职高学生,还有或轻或重的自卑心理和心理症结,所以,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群体给予恰当定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职高学生学习兴趣,以顺利达成预定教育要求,是职高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笔者作为职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职高语文教育中兴趣的培养,总结出下列几点:
一、搞好师生关系
职高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成绩比较差,所以,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经受的责备相对多一些,受到的夸奖要少一些,在原来的校园中,一般是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所以,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甚至对于老师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排斥的。要想让这些学生安心学习,首先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首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成为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本是原校差生的职高学生,就可能将老师当成朋友,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变敌视老师为尊重老师,变抵触学习为接受教育。
二、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引发争论法。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照本宣章”,学生一般都会了无情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挑起一个问题,交由学生争论,课堂气氛就不会沉闷了。
钱梦龙先生讲解《愚公移山》时,对于“年且九十”的“且”字,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个愚公多大年纪了?”这一挑,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了,学生中有的说:“九十岁了!”也有的说:“不到九十岁!”讨论热烈,学生在轻松活泼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知识。当然,为了不使学生在解决矛盾时束手无措,老师要讲究“挑”的艺术,方式要巧,由趣而起,不显得突兀。
(二)影音辅助法。
对于一些关于景色描写的文章的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影音辅助法,通过优美的影音,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美的欣赏中,学到了知识。
(三)直接参予法。
所谓直接参予法,就是上新课时,不是老师自读自讲,而是让学生参予朗读,或是全文朗读,或是分段朗读,并教会学生如何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感情,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予热情,增强了学习效率。
(四)幽默调节法
如果老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本来学习兴趣就不高的学生很可能就会昏昏欲睡,或者是分神或做小动作,对此,老师应加强语言修养,增强幽默感,在讲课过程中穿插幽默小段子,提升学生情绪,或者直接鼓励学生主动讲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
(五)鼓励竞争。
鼓励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好多种方式可供选用,或者是知识抢答,或者是小组竞赛,以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分组讨论法。
老师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既活跃了学生的情绪,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了提升学习兴趣,加深了知识理解的目的。
三、降低教学难度
职高生一般都是普通高中招收结束后的“落后生”,生源质量从客观上比普高学生要有一定的差距的。还有一个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这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很低下的,甚至是厌学的,既然这样,我们必须得面对现实,对这样的学生群体降低教学难度。
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才不至于对课堂避而远之,通过教师的引导,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体验学而有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聊天、玩手机,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体验学中之乐,必须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画时,笔者为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为这六幅画命名,然后收上纸片,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指出不足之处,表扬有创意的命名,并经全班同学总动员,评出最佳,收到的效果非常让人满意。
五、引导学而有用
因为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有其局限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导入学而致用,学而有用的理念。比如,教会学生如何写信,如何写通知书,如何写便条,如何打借条,如何写文章,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一篇美文,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在以后生活中,有重大意义。
通过上述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技能。此外,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授业解惑”的职高老师,在课外一定要狠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高职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才能更好地为职高教育服务。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兴趣 培养
众所周知,职高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素质相对较低,甚至有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部分职高学生,还有或轻或重的自卑心理和心理症结,所以,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群体给予恰当定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职高学生学习兴趣,以顺利达成预定教育要求,是职高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笔者作为职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职高语文教育中兴趣的培养,总结出下列几点:
一、搞好师生关系
职高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成绩比较差,所以,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经受的责备相对多一些,受到的夸奖要少一些,在原来的校园中,一般是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所以,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甚至对于老师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排斥的。要想让这些学生安心学习,首先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首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成为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本是原校差生的职高学生,就可能将老师当成朋友,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变敌视老师为尊重老师,变抵触学习为接受教育。
二、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引发争论法。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照本宣章”,学生一般都会了无情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挑起一个问题,交由学生争论,课堂气氛就不会沉闷了。
钱梦龙先生讲解《愚公移山》时,对于“年且九十”的“且”字,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个愚公多大年纪了?”这一挑,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了,学生中有的说:“九十岁了!”也有的说:“不到九十岁!”讨论热烈,学生在轻松活泼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知识。当然,为了不使学生在解决矛盾时束手无措,老师要讲究“挑”的艺术,方式要巧,由趣而起,不显得突兀。
(二)影音辅助法。
对于一些关于景色描写的文章的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影音辅助法,通过优美的影音,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美的欣赏中,学到了知识。
(三)直接参予法。
所谓直接参予法,就是上新课时,不是老师自读自讲,而是让学生参予朗读,或是全文朗读,或是分段朗读,并教会学生如何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感情,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予热情,增强了学习效率。
(四)幽默调节法
如果老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本来学习兴趣就不高的学生很可能就会昏昏欲睡,或者是分神或做小动作,对此,老师应加强语言修养,增强幽默感,在讲课过程中穿插幽默小段子,提升学生情绪,或者直接鼓励学生主动讲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
(五)鼓励竞争。
鼓励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好多种方式可供选用,或者是知识抢答,或者是小组竞赛,以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分组讨论法。
老师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既活跃了学生的情绪,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了提升学习兴趣,加深了知识理解的目的。
三、降低教学难度
职高生一般都是普通高中招收结束后的“落后生”,生源质量从客观上比普高学生要有一定的差距的。还有一个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这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很低下的,甚至是厌学的,既然这样,我们必须得面对现实,对这样的学生群体降低教学难度。
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才不至于对课堂避而远之,通过教师的引导,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体验学而有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聊天、玩手机,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体验学中之乐,必须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画时,笔者为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为这六幅画命名,然后收上纸片,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指出不足之处,表扬有创意的命名,并经全班同学总动员,评出最佳,收到的效果非常让人满意。
五、引导学而有用
因为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有其局限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导入学而致用,学而有用的理念。比如,教会学生如何写信,如何写通知书,如何写便条,如何打借条,如何写文章,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一篇美文,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在以后生活中,有重大意义。
通过上述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技能。此外,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授业解惑”的职高老师,在课外一定要狠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高职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才能更好地为职高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