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之终结?——柄谷行人的设问,以及“文”之“学”的视角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字圈的言文一致运动背景下,中日共同面临在与西方学术相遇过程中定义"文学"的问题,而章太炎和夏目漱石广义的"文学"观都超越了以小说为中心,以"排他性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文学"概念.随着民族国家建构的完成,"现代文学"主体形塑使命弱化.只有扩张"现代"和"文学"的概念,才能释放"文学"之巨大可能.
其他文献
鉴于汪曾祺与林斤澜的至交情谊以及他们在当代小说史中的意义与影响,将二人的理论思考合而观之,不仅有助于辨识其艺术个性与小说观念,更有望从其理论见解的分合之处,窥见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若干侧面.他们的理论思考,主要贡献在于重申"体验型"的小说观,而求证之道有二:一是重构"生活"的内涵、重构生活与文学之关系,从而为其小说观找到坚实可靠的基础;二是重探小说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相关命题,从而揭示它们所依附的短篇小说的"本质".重温文论传统的意识、打通艺术门类的视野、中外古今对话的方法,也是其理论自觉的重要内涵.
梅克姆县法院外观的某一方面让人隐约想起阿灵顿地区的建筑:支撑南侧屋顶的混凝土柱子相对于轻巧的屋顶而言过于粗重了。原先的法院于1856年被焚毁,仅存那些柱子。新的法院就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环境的保护政策要求逐年提高,有些省市甚至把氨逃逸浓度作为考核条款,因此对脱硝系统进行优化调整越发重要.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烟气脱硝技术具
我与天柱画家杨抱林先生至今尚未谋面,但与他的著名国画《千里逐浪》却有一段缘分。曾记得,1964年秋一天下午,我正在读大二,拿着当天的《贵州日报》,拜读了杨抱林这幅新发表
电袋复合除尘器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对两台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烟气中汞、SO3、飞灰、<PM1、<PM2.5、<PM10、NOX七种污染物的脱除效率进行测试实验,考察了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主要涉及血脉族谱、古典艺术和民族心理三个面向.他从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出发,以理性思辨式叙事审视历史现实,探寻个人血脉和家族史并勾连中国现代民族史;以感兴修辞式叙事审视古典艺术,喟叹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没落;以立体讲述式叙事审视民族性,质询并批判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伴随历史意识的反思深化,毕飞宇小说的叙事艺术不断发生嬗变:由理性思辨式叙事到诗性兼智性叙事转向质朴本真的讲述式叙事,抒情式长句和说理性警句逐步向讲述式口语过渡.毕飞宇小说中历史意识与叙事流变的互动,既受作家历史观与叙事
"民众戏剧"自进入中国至今正值百年,关于其名与实,学术史存在诸多困惑与误区.这既因其不仅曾被视为全社会共识性的革命话语,还在政党政治中经历了话语争夺、分裂、对抗与收编,同时也与变化中的域外理论资源有着复杂缠绕.田汉的转向便显影着民众剧话语的分化.而在经冯雪峰等人翻译处理,梅耶荷德被左翼新立为民众剧理论权威后,田汉又通过对小山内薰三期论的模仿建构,使梅耶荷德在中国剧坛获得了更强说服力.以苏俄与日本为参照的民众剧论描画了中国新剧的经路,其问题点也预告了戏剧大众化实践的限度,提示出这一理想的落实所依赖的现实条件
余光中在诗歌写作中对英诗有大量的接受,有形式层面上的四行体、歌谣体、无韵体、长句法,内容层面上的水仙意象、凤凰意象、海妖/女妖形象、情爱与战争题材.在接受英诗的多种路径中,翻译扮演了重要角色.余光中对英诗的接受在很多情况下促成了其诗歌的成功,他早期受英诗启发创作的大量格律诗,推进了新诗的格律探索.其诗歌中一些源于英诗的特殊形式,丰富了新诗的形式库,在内容层面上对英诗的借鉴,如情爱与战争题材,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他诗歌中借自英诗的长句法也富于创造性,而"古风加无韵体"的形式,凸显了其诗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
决定隧道工程围岩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锚喷支护参数。本文对阿家岭隧道用边界无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该隧道的锚喷支护参数是合理的,隧道围岩是稳定的。 An important f
本文主要针对静电干雾除尘技术在PM2.5粉尘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PM2.5粉尘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既有燃烧过程中直接排放的PM2.5粉尘,也有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