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质量不高的问题已经是很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知识视界,思想深度,品德素养和文化素养,造成了学生思想贫乏,知识面狭窄,语文水平低下的不良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读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面对此现状,语文界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发表不少真知灼见。本文只是针对中学生实际,谈几点浅陋的认识。
一、保证阅读时间
不论做什么事情,时间的保证是根本保证,没有时间,做什么都等于零。提高阅读质量首先要扩大阅读量。那么,时间从哪里来?现在的中学生课堂内外作业多,负担重,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课余时间几乎都成了课堂的延伸,能有一点点课外阅读就不错了,谈何扩大!同时,学生的课外时间也不能全部用于阅读,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所以,首先必须强调抓紧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阅读效率,该课内完成绝不拖到课外。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挤出五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甚至可以再多一些让学生大量阅读,自山阅读较为合适。坚持不懈,用量的积累来促进质的飞跃,就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我们都知道的魏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教完一学期的语文课,就说明,语文教学课内是有潜力可挖的。课内挤出时间,课外用点时间,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保障,就有了提高阅读质量的基础了。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没有兴趣,对所从事的事情便缺乏心理动力。没有兴趣,也不可能持久的从事某样事情。目前,电视、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导他们端正学习语文的动机,提高认识之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方法可供借鉴:一是在课内课外穿捅讲解名人轶事、趣事,名人读书故事。介绍引用相关读书名言;二是介绍图书信息,推荐新书好书;三是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得到的收获;四是在课堂内外即兴吟诵诗文名句或名著名段等。这些不仅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十分有效,而且可以增强教师魅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另外从学生方面而言,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同学之间互相推荐好书,让语文学习优异的同学谈广泛阅读的体会与收益,在学生中开展读书竞赛,举办读书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都不失为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三、培养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这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会读的习惯呢?我的体会是创设情境,因材施教。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营造阅读的氛围,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让学生在听、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欲望,调动阅读的热情,自觉阅读。可以采用老师范读、学生单读、学生齐读、分角色阅读,一般内容一般读,重点语段反复读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训练学生读、培养学生读的习惯也可引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能受到好的效果。比如对不大会读的学生降低阅读要求,只要读的正确就行,老师还可以帮助他们扫清阅读障碍。让他们能读下来,读顺就行,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认识到自己阅读潜能。
四、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质量,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运用的主要是精读、分析,讨论、鉴赏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品词析句,了解文意,归纳中心,评析手法,欣赏形象、意境等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这可称之谓精读。精读能使学生对所读文章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全面了解和掌握,通过细研分析讲解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丰富人生。很显然在课堂上用这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粗读、速读、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不妨称之为泛读)。
五、解决阅读书源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建有图书室,而且图书的配套设施较完备,这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但在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图书利用率不高。图书进了图书室,犹如进了保险箱。长其束之高阁。使学生在学校无书可读。据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强烈吁请各学校应将图粥室向学生开放,给学生走进图书室的机会。这样既达到了学校建图书室的目的,也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真是一举多得!同时发动学生捐出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小图书室,方便学生间轮流交换阅读。这样既扩大了书源,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大有益于阅读教学。其次,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媒介进行阅读。教师可率先进行网上阅读,从中筛选适宜于学生阅读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汇报网上阅读内容,交流阅读心得,写阅读笔记,使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真正做到以学牛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持续发展为主旨,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勤于努力,坚持不懈,阅读教学这一语文教学的难题定能破解,学生的阅读质量定能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中学)
一、保证阅读时间
不论做什么事情,时间的保证是根本保证,没有时间,做什么都等于零。提高阅读质量首先要扩大阅读量。那么,时间从哪里来?现在的中学生课堂内外作业多,负担重,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课余时间几乎都成了课堂的延伸,能有一点点课外阅读就不错了,谈何扩大!同时,学生的课外时间也不能全部用于阅读,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所以,首先必须强调抓紧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阅读效率,该课内完成绝不拖到课外。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挤出五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甚至可以再多一些让学生大量阅读,自山阅读较为合适。坚持不懈,用量的积累来促进质的飞跃,就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我们都知道的魏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教完一学期的语文课,就说明,语文教学课内是有潜力可挖的。课内挤出时间,课外用点时间,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保障,就有了提高阅读质量的基础了。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没有兴趣,对所从事的事情便缺乏心理动力。没有兴趣,也不可能持久的从事某样事情。目前,电视、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导他们端正学习语文的动机,提高认识之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方法可供借鉴:一是在课内课外穿捅讲解名人轶事、趣事,名人读书故事。介绍引用相关读书名言;二是介绍图书信息,推荐新书好书;三是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得到的收获;四是在课堂内外即兴吟诵诗文名句或名著名段等。这些不仅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十分有效,而且可以增强教师魅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另外从学生方面而言,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同学之间互相推荐好书,让语文学习优异的同学谈广泛阅读的体会与收益,在学生中开展读书竞赛,举办读书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些都不失为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三、培养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这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会读的习惯呢?我的体会是创设情境,因材施教。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营造阅读的氛围,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让学生在听、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欲望,调动阅读的热情,自觉阅读。可以采用老师范读、学生单读、学生齐读、分角色阅读,一般内容一般读,重点语段反复读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训练学生读、培养学生读的习惯也可引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能受到好的效果。比如对不大会读的学生降低阅读要求,只要读的正确就行,老师还可以帮助他们扫清阅读障碍。让他们能读下来,读顺就行,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认识到自己阅读潜能。
四、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质量,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运用的主要是精读、分析,讨论、鉴赏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品词析句,了解文意,归纳中心,评析手法,欣赏形象、意境等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这可称之谓精读。精读能使学生对所读文章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全面了解和掌握,通过细研分析讲解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丰富人生。很显然在课堂上用这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粗读、速读、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不妨称之为泛读)。
五、解决阅读书源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建有图书室,而且图书的配套设施较完备,这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但在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图书利用率不高。图书进了图书室,犹如进了保险箱。长其束之高阁。使学生在学校无书可读。据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强烈吁请各学校应将图粥室向学生开放,给学生走进图书室的机会。这样既达到了学校建图书室的目的,也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真是一举多得!同时发动学生捐出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小图书室,方便学生间轮流交换阅读。这样既扩大了书源,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大有益于阅读教学。其次,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媒介进行阅读。教师可率先进行网上阅读,从中筛选适宜于学生阅读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汇报网上阅读内容,交流阅读心得,写阅读笔记,使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真正做到以学牛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持续发展为主旨,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勤于努力,坚持不懈,阅读教学这一语文教学的难题定能破解,学生的阅读质量定能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