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中外交流主体间的差异分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的对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自己的特色,民族院校在对外交流中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宣扬、传承,与异域文化的嫁接等功能。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原则,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外交流主体行为与思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述了民族院校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是一个极具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并就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做好国际教育交流中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民族院校;中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118-02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要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给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社会化管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民族院校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异域文化的留学生尽快融入到我国民族地区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助于提高民族高校师生与外籍友人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的水平。
  一、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原则
  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流。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西部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验和探究。随之也带来了许多跨文化交流的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低效率的交流、沟通和相互间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容易导致外国人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认识的偏差和误解,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声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理解与合作。民族院校做好中外交流主体间的跨文化交流工作,对于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前来学习交流,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我国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积极排除来自境外的不利因素,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意义深远。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注重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一)尊重认可原则
  “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倡导的跨文化态度,因为这是和谐的跨文化教育的基础。”文化尊重的表现形式是对民族文化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对民族感情与民族意识的尊重。
  (二)平等心态原则
  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行为,“跨文化交流不是对目的语文化认识、理解和接纳的简单的单向过程,更不应是一味地迁就和顺从另一方文化”,而是在互相认同彼此文化、平等相对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否则,就会滋生各种形态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形成文化冲突。只有在保证对方不失去本民族特征的情况下,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使对方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
  (三)包容借鉴原则
  “包容的本质是对异文化的一种接受的心态,特别是对于本民族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态的公正认可,以及对这种对立性、否定性的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要提倡双向、多向及互动的宽容,即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克服彼此的文化偏见,消除各种形态的文化冲突,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二、对跨文化差异分析
  (一)对认知多元化差异的分析
  来华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多样化越来越广泛。由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我们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惯用大熔炉的观点和方式来描述组织,认为不同的人在组织中多多少少地会被自动的同化。但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会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偏好放在一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许多发达国家的学生来到中国,特别是到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无意中流露出一种民族与国家的优越感,发展中或落后国家的学生而有一种自我封闭的心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事物的多元化特点,积极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群。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把来华留学生作为相同的个体不同的群体而对待,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对文化差异做出反应,从容以对。如果管理得当,多元化会提高组织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如果鼓励不当,就可能出现沟通困难和更多的心态对抗。
  (二)对时间观差异的分析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时间观也不一样。有学者指出,在时间取向上,我们是过去取向,而西方人则是未来取向。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对时间的利用方面。以西北游牧民族地区为例,由于游牧生活方式的相对自由性,对空间与时间概念的认知不去刻意精确,所以在时间的支配、利用方面比较随意,灵活性较强。而西方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我们在工作中对未来时间的安排往往是“另行通知”、“过几天再说”、“以后在议”等,缺少具体化的安排。对我们来讲,这一情况由于司空见惯而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和适应,但对于留学生来讲,常常无所适从,很难理解。这无形中加大了民族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对思维方式差异的分析
  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缺点是笼统思维,强调直觉,轻视分析方法。”这对于民族地区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而言,表现较为突出。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其思维模式呈线式。而东方人见长于整体式,富有想象和依靠直觉,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与西方人那种或肯定或否定的精确性言语观不同,由于儒家文化“贵和尚中”精神和各民族追求和睦交融而表达礼让心理的引导,我们往往偏重迂回、含蓄和笼统的表达观,这种思维差异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常有体现。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加强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行为习惯差异的分析
  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本质就是儒、释、道及各民族文化不断地交流融合的一个过程,在人、社会、自然三者间强调协调、和睦。中国人更加注重互动和相互依靠,对部族与集体的归属意识强烈。而西方文化强调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人本位”的哲学思想,更注重自主和独立。虽在诸多方面这两种文化有着近似和对比之处,但我们更重视集体的作用,西方人重视突出个人;我们注重亲密无间,西方人注重保持个人隐私;我们偏好适度知足,西方人喜欢个人竞争;我们注重保住“面子”,不但要保住自己的“面子”,还力求保住对方的“面子”,西方人不讲“面子”,有时也许要保住自己的面子,但绝想不到对方的面子等。   三、在跨文化背景下做好民族院校的国际交流工作
  继承和传播文化是教育的重要职能,这一职能的实现又以跨文化交流为依托。民族院校在留学生教育为内容之一的国际教育交流工作中,缩短交际距离的最好办法是培养留学生对民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文化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群体的成员。对不同文化的掌握有两种情况:一是掌握有关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知识;二是具备与外国人直接交际的能力。我们应清楚自己文化的边界,能区分什么是自己的民族文化,什么是异域文化,采取不同的交际原则和管理措施,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与服务。
  (一)建立一种不同文化间互信沟通的氛围
  在国际教育交流迅速发展的今天,做好与外国人的沟通和交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的小环境中,一手抓防范,一手抓开放,开放程度越高,相互的认同越深,彼此越加信任。越要封闭,因噎废食,他方越加歧视,产生误解和不信任。在民族院校进行中外交流主体间的跨文化交流,就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构建民族特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跨文化交流,相互适应彼此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增进双方的信任,从而让他们直观接触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客观公正的评价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
  (二)对多元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应用文化人类学探讨异域文化和异族群体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留学生教育,我们发现因其地域国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和民族(族群)心态的差异性,造成了我们与之交流沟通和对其管理的差异。这种明显的群体差异,与其民族的不同文化取向有着直接关系。西方人以个人主义为行为取向,人们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表达观点和见解,缺乏他人取向或群体取向的耐心容忍精神。我们经常感到欧美学生“事情多”,其实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所以在处理有关外国学生的事情时,要注意用公平和统一的原则,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了解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人类学观察的眼光对待他们的文化和族群特征,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与这些学生多接触、多沟通,有效地与他们进行交际,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更好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萨莫瓦.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郭建中.跨文化对外国留学生管理的影响[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3,(3).
  [5]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刘全兴.民族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思路与策略[J].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2009.
  [7]刘俏.跨文化教育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0,(1).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镇墓兽的獬豸是上古瑞兽,具有明辨是非、区分正邪、无所畏惧、对抗邪恶的耿直本性,是墓主人死后安享西方极乐世界的灵魂守护神。本文对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出土的铜獬豸做了介绍,并对新出土的铜獬豸和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展出新城魏晋墓中出土的铜獬豸进行对比,对獬豸外形的发展历史和特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獬豸;独角兽;镇墓兽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
[摘要]本文结合考古发掘文化与历史文献资料对平凉境内分布的寺洼文化的主要特征、族属及寺洼文化与周文化的关系,作了梳理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学术界对寺洼文化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寺洼文化;甘肃平凉;周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65-02  寺洼文化因在甘肃临洮寺洼山首先发现而得名。据现有资料,寺洼文化至
目的:评价盐酸度洛西汀治疗伴抑郁焦虑的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每日口服尼莫地平及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
在表现古丝绸之路的题材中,有这样一幅画面:一队队骆驼坚忍不拔地向前挺进;在西部一个个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个民族与骆驼的传说有关。这个民族就是撒拉族。
值此新世纪来临之际,我代表省委政法委员会向全省广大政法干警、武警官兵以及给予政法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党政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李素香1974年入党,是老党员了。从前是厂里“销售支部”的书记。她所在的企业——鞍山市阀门厂原来有职工4100人,足省内同类企业的“老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酒泉地方特产的生产经营为发展酒泉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酒泉地方特产营销起步较晚,缺乏策划,特别是在包装设计方面观念落后,做工
[摘要]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担负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传播真理、引导舆论、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和谐校园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报在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促进师生和谐,维护校园稳定,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和谐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7—2013‐07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