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传统的当代表达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成虎望着他设计的变脸娃娃时,眼神就像是望着自己的孩子。
  娃娃的大小,刚好适合成年人拿在手上,拇指抵住前帽檐,食指压着后帽檐,让它轻轻地点头,再抬头,“咔嗒”一声脆响,就换了一张脸。
  这动作,和舞台上的川剧变脸十分神似。
  这是一款成功的文创产品,2015年暑期面世,一出现就热销40余万个,过去2年里已卖出去数百万个,为丁成虎代加工的深圳企业,都惊叹“简直是个奇迹”。
  变脸娃娃在过去并非没有先例,只是设计者往往执着于木头、陶瓷、金属这些传统的材质,似乎惟其如此,才能和变脸所代表的厚重历史文化相匹配。丁成虎一开始就决定用塑胶,因为只有塑胶,才能最好地实现变脸的功能,让人们可以饶有兴致地把玩。
  变脸是独特的传统文化,而塑胶代表着现代制造,用现代制造赋予传统文化一种时代生命,这正是成都目前所提倡的对文化的“活化利用”。用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母涛的话说,如果不能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那么它就会被人们“飞速地遗忘”。
  “物质决定意识”,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必须与当代生产、生活方式相匹配,才能整体表现为一条向上的发展曲线。向上、向下谓之“势”,“势”一旦形成,繁荣或衰落都不可阻挡。
  成都文化也在不断自我革新,以期与时代更加合拍,让文化在润滑社会各部件的同时,也构建自身的主体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天府文化”这一全新概念,对成都文化进行当代表达。

  “天府文化”的含义是“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其特质是“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这座城市,正站在时代“风口”上,辐射着青春的荷尔蒙。
  新势力
  丁成虎的成功,只是成都文创产业春天降临的一个局部征象,但这一征象意义深远。全国各地的旅行者来到成都,把代表着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变脸娃娃带回自己的家乡,这便是成都文化影响力的外溢。
  更多的时候,这种外溢是不动声色的。比如,人们可能不知道,风靡一时的《王者荣耀》和《百词斩》,都诞生于成都。它们没有明确地标记为“产地成都”,但中国人的生活,正越来越深地被成都人的文化创造力润物无声地介入和改变。
  通过产业转化,把特色地域文化向外部输出,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文化影响力,这是许多国内城市正在试图建立的“自销模式”,只是,现在有能力这样做的城市还不多,成都是其中之一。
  文化表现上的动向,是观察社会集体心理变化的重要切口。今天的西部,已经不是传统印象中的西部,今天的成都,也早已不是过去的成都。地区发展的積极态势,折射到社会精神面貌上,就是成都人对生活、对未来整体上的乐观与自信,他们很肯定地知道,机会已经到来,“时间开始了”。
  四川人对东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西部机会相对缺乏的时代,他们涌入沿海城市,成为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管理者,同时也接受了现代工业制度的实践训练和文化熏陶。
  现在,成都正在被过去的贡献所反哺。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丁成虎十几岁就辍学,1998年孤身前往厦门打工,进入了沃尔玛的工厂,这是千千万万川籍劳动者相似的起点。幼年学过美术,他在工厂里被安排参与工艺品的研发设计,由此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在产业链条里积累下一定的社会关系。
  光阴未曾蹉跎,但过去也不算成功。成功降临在丁成虎回到故乡成都之后,他把自己从外面学到的观念与经验,应用于对自己最熟悉的成都文化的再表达,创造了变脸娃娃。在先行地区学到的营销诀窍,也帮助他敏锐地找到了市场切入点—在游客集聚的锦里附近的一家剧院门口试卖。“人们在里面看完变脸,心情激动之余,一定会买一个变脸娃娃。”
  一战功成,今天,丁成虎的产品被邀请进入成都博物馆作为纪念品销售。
  成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以同一种逻辑被现代经验所改造。
  郭德刚在成都市文化部门工作,对成都文化深有研究,他对《南风窗》记者提到,成都文化具有“顽固”与“包容”二重性,它对属于自身独特性的内容会异常固守,同时对来自外部的新鲜血液又宽容吸纳。
  所谓“顽固性”非常难能可贵,它让成都文化可以在时代的万芳园里含英咀华,自我强化,而不是迷失个性。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很容易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日益加速的人口大流动背景下,所有异乡人都会在各方面入乡随俗,但身在外地的四川人有一种鲜明的特异性—他们可以改变任何文化习惯,但饮食口味永远不变。顽固的味觉所隐指的,是四川人血脉中对家乡文化的强烈依恋感,这种依恋感就像一个暂时封存的号角,一旦吹响,所有人的情感都会被唤醒,向着家乡的方向集结。
  现在,成都吹响了这一号角,向世界发出一种新势力的召唤。
  川籍人才和川籍大学毕业生的回流,是近年来被媒体捕捉到一个现象。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鹏说,由于成都机遇丰富,而东部容量饱和,加上四川人的恋乡情结,近年来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在8月份举办的“川港澳合作周”活动中,不仅成都文化旋风般席卷香港,感染了香江侧畔各种肤色的人群,在国际上建立了独特的印象,而且高层次的人才也被吸引,有的闻声而来,有的深情“回家”。
  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他在成都长大、创业,到北京发展,又重回成都寻找自己的根系以及灵感、思想资源。
  母涛说,他们不但带回来资金、技术,更重要的是还带回了观念,沿海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和天府文化相结合,必然会增强后者的活力,成都藉此直接站到了人力资本和制度经验的最前沿。   醒着的文化
  文化号角的情感集结功能,来自于文化深处的向心力和吸引力。而向心力与吸引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一文化在层次上是否丰富,结构上是否紧密,活性是否得到保持。
  层次丰富的地域文化,一般都产生在传统的经济富庶之地,成都正是传统的经济富庶之地的杰出代表。自战国时李冰建造都江堰驯服岷江以后,成都平原上的百姓就免除了水患的频繁滋扰,卓越的农耕条件,让人民富足,社会繁华。仓廪实而知礼节,从市井底层到中产、富商、书香门第、达官贵族,各有自己的闲暇和爱好,培育了层次丰富的生活方式、审美旨趣和行为规范,一同建构了一个复杂、精彩而有序的文化生态。
  这一文化生态尽管复杂而多元,在结构上,多圈层的文化之间却是关系紧密的,因为各种阶级、群体的社会文化生活,都被强烈的共享性有机整合在一起。
  饮食上,不分出身,人们都有相同的味道偏好,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宫保鸡丁这些廉价的家常菜色,既出现在平民的餐桌,也摆上贵族的台席。
  娱乐上,川剧优美的唱腔和悠扬的曲调适合上层细细品味,而俏皮的表演加上融入类似魔术的变脸、相当于杂技的“滚灯”,又能让普通百姓一同欣赏。
  在最为高端的思想、艺术层面,成都文豪辈出,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薛涛、杜甫、苏东坡、杨慎,士人可以吟咏他们的诗赋,平民可以传扬他们的故事。
成都锦里游人如织,“西蜀第一街”传递天府之国韵味。

  与地方文化的滋养紧密相关的音乐创造力告诉人们,成都人善于享受生活,也善于从享受生活里寻找创造新生活的机会,并把新的生活资源快速落实到日常中去。
  对于外部的人们而言,这样的文化既令人向往,又容易进行实体性接触,可以快速地在想象与体验之间建立联系。这其实非常难得,长时间以来,“发展”这个词是片面、势利的,经济价值常常会压倒其它一切价值,“接轨”的冲动会让城市毫不犹豫地废弃自身的独特性。旅行者去到大多数城市,对耳闻的城市文化特质只能专门去寻找,因为它已停止在过去的时光中。而在成都,随便坐进一家面馆或茶馆,就会发现一切传奇风情都在眼前,人们马上就能确认这里就是成都,而不是其它什么地方。
  成都文化一直醒着,它从容地走到今天,才在今天更加从容。
  当代表达
  从容,的确是成都文化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一个鲜明性格。
  郭德刚说,由于成都文化是丰衣足食的产物,人们的生活压力小,不必为吃饱穿暖过多地忙碌,所以孕育出成都传统的慢生活,面对任何事情都从容不迫。从容带来舒适感,所以杜甫一入蜀,就作诗感叹:“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何止是杜甫,东汉末年,刘备雄心万丈却长时间流离失所、无所凭依,一遇诸葛亮,乍听《隆中对》,方才如梦初醒。诸葛亮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他揭示了早在中国历史的“古典时代”战略家们就已经认识到的一个真理:成都平原,是事业的大后方,是最强大的政治经济资本。事实也证明,取得益州,定都成都之后,蜀汉才稳定根基,从容进退,三足鼎立之势遂成。
  如今在成都,三国文化是一个醒目的存在,诸葛亮、刘关张、赵马黄……“蜀汉正朔”中那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似乎仍然在街巷里、人流中从容不迫、笑谈古今。一入武侯祠,翠柏森森中,千古文人雅士的一咏三叹,蔚为大观,像一条长河直贯当代生活。
  毛主席论根据地,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这不仅适用于解释中国革命,对蜀汉处境变化的因由也已一言蔽之。而在今天,它其实值得每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深思,缺乏从容的、善于享受生活的文化,就像一条没有驿站的漫漫长路,不知道自己还能走多远。
  外界常常会误解从容的含义,从而担心在工业时代里这样的地域性格是否会造成效率的损失。人类学家们早已解释清楚一个现象,在世界上一些热带地区,由于自然界食物来源充足,没有寒冷与饥饿之虞,缺乏进取动力,因而无法发展出高度的文明。而中国的一些外迁企业的经验也已经证明,一些地方尽管劳动力价格低廉,但当地人耽于安逸,难以被现代工业制度有效地组织。
  但这一分析框架无法用于解析成都人,因为成都人的从容,恰恰是用辛劳与效率来换取的。事实上,传统的农业社会要想支撑起一个复杂的文明架构,一定对应着吃苦耐劳的群体精神和强韧的生存意志。川人的精神意志,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今天,你可能看到一个人在茶馆里坐了一个下午,却不知道这种安逸,或许是他在夜宵店通宵营业之后对自己的一点慰劳。
  在母涛看来,成都人表现出来的舒适,是因为他们处理好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激情工作,快乐生活。既要有效率,又要很从容。”2015年,智联招聘一项调研报告表明,成都白领加班时间位列全国第八,对于加班之后的疲倦状态,母涛幽默地调侃为:“沿海搞独角兽,我们搞青面兽。”
  “过去我们的确曾经认为竞争很遥远,但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怎么工作都一目了然,人们知道竞争迫在眉睫。”郭德刚说,“这种努力工作的紧迫感感染了所有的年轻人,这正是说成都这个城市越来越年轻的重要凭据。”
  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是成都人借一盏清茶而半日偷闲的代表性场所。这里人如流水,座无虚席,但饮茶闲聊者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偶然遇到的年輕人,也多是借一个环境,谈工作的事。年轻人忙碌,老年人休闲,其实正是成都世俗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的放大,日常里也是先苦后甜,激情工作换得片刻闲适。
  从外面回来的丁成虎对此深有感触:“过去说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现在是少当入川、老不出川。”
  在屏蔽了追求舒适可能对经济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之后,文化性格就转变为集体与个人发展的动力来源。因为追求舒适,成都人特别愿意也特别敢于消费,统计显示,2016年成都消费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这就给本地产业生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市场;而对个人而言,消费行为正隐含着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与寻求,工业化过程中循环积累、为工作而工作、意义感缺失的弊端,一开始就被成都文化所克服。
  从对成都的观察中,我们也得以在更达观的层面上扩展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是一种深藏于血液中的集体共识,以及体现在行为上的自发秩序,在当代世界里,优秀的文化应该能帮助人们创造生活资源,并像海德格尔和荷尔德林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
  “天府文化”是在全局的高度上对成都文化进行时代再认知之后的概念刷新,又是在最基础的层面作出的当代表达,正是对集体共识的自觉激发和加固。这一概念的实质,是把青春的血液注入历史与现实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激励人们去寻求有意义的人生。
  赋沧桑以活力,是人间正道。
其他文献
在目前所有的行政职务称谓中,笔者最喜欢的就是“河长”这一称谓了。  有时浪漫地想,假如我是一间饭店的总经理或是总厨,不管哪一位“河长”到本店就餐,我们一定会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给他弄一只肥大的狮头鹅,想办法做一碟卤水拼盒,请他免费享用这道充满百姓敬意的佳肴,并和我们重温一首颇具生活气息的小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当然,我们会自觉遵守有关的规定,不能送太多的菜,再送半斤到
中国高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也是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超越了日、法、德等高铁技术原创国。中国高铁为什么这么 “牛”?  从最初独立研制,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最后实现完全自主的全面创新,不过20年时间。因此,高铁也被称为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典型。  “弯道超车”只是人们看到的一种结果。在“弯道超车”的背后,中国的铁路技术通过建国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实已经
个人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减,因此,个人化的阅读历史,无论是在推广文化阅读,还是在厘清社会史、文化史的脉络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科幻作家郝景芳作为第28届香港书展的嘉宾,于2017年7月21日香港会展中心做了名为“折叠北京—一次关于不平等的实验”的主题演讲,演讲中,她向两岸三地的读者介绍了自己荣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作品《北京折叠》,并讲述了自己创作这部小
2017年8月25日上午9点半,泰国前总理英拉·西那瓦以“耳水失衡”为由,未能出席最高法院举行的“典米案”最后宣判。最高法院认为英拉有“逃案”嫌疑,立刻出具逮捕令,并将宣判日期延迟至9月27日。  川登喜大学民意调查中心的民调显示,“英拉事件”已经成为近期泰国民众最为关注的新闻事件;同时,此事件也因关系重大,且有诸多蹊跷之处,而成为国际热点。本文拟就其发展进程和有关各方反应做一梳理,并简析其折射出
科技和商业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个充满迷幻的世界,但哲学有助于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和不是什么。  无论是在宗教文本,还是哲学家、文学家们的描述中,都一次次构想过诸如“世界末日”的图景—区别只是在于前面是否有一个天堂等着,还是历史彻底终结。它们让我们想到,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真像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险。  到现在为止,政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风险无处不在,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危险,想象中的很多事情并没有发
2012年12月,普京用一场国情咨文和一场大型记者招待会拉开了俄罗斯年度政治总结季的序幕。尽管两场活动中普京依旧自信满满地列举政绩、展望未来,但外界大多聚焦于普京如何应对反对派挑战及经济发展减速等棘手问题。最具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列瓦达”甚至在两场活动后搞了“如果普京陷入弱势或突然离开,俄政治向何处去”的民意调查,引发媒体讨论。  以一系列大规模公民示威行动开启大幕的2012年,对于普京权力体系来说
“全球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重庆就占了1台”,这是重庆笔记本电脑产业(以下简称“笔电”)最直接的媒体形象。作为传统工业老城,重庆在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摇身变为全球“笔电第一城”。  笔电产业作为一个“外来物种”,和重庆的第一产业—汽车(摩托)不同,难以与原有的本地产业基础形成“共振”和融合。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90后”新工人群体的崛起,“内迁红利”也在逐渐消失。那么,重庆未来的笔电产业怎么走
2016年,中国经济怎么走?传统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内需,看起来都不算乐观。  作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人一直在去杠杆,最近又加息。欧洲尚未从债务危机中恢复,现在又困于难民问题。总之,欧美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市场里的钱又越来越贵(利率提高)。那么,拿来购买中国商品的钱必然越来越少,这是常识。  中低端消费品的出口格局,很大程度是“购买方”决定的,并非我们可以左右。对比
“深圳”这两个字,无疑是改革开放事业最具质感的标签之一。深圳的崛起,外界习惯用“创新”两个字来说明原因。  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创新是制度创新,小渔村敢为天下先,发扬“蛇口精神”,展现“深圳速度”。  现在,深圳更多是靠科技创新,华为、中集、比亚迪等创新型制造企业崛起,以及腾讯这一互联网巨无霸依然在扩张,加之大疆等一大批新兴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总之,这座城市被视为中国实体经济创新的样本。  “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中央以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口,这具有重要的信号价值。企业家群体为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