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发展瓶颈与内涵要求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xiaop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即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研究活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对校本教学研究发出了强烈的呼唤,要求强化校本教学研究,加快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校本教学研究的专业支持和经验的积累。这对于教师的个体发展以及促进学校质量的提升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现实的校本教学研究却滞步不前或在相当程度上逐渐偏离重心-------“学校为本”而以“校外为本”取而代之,究其原因如何,还得从现行的教学研究机制与教师个体对校本研究内涵的认知说起。
  一、 现行教学研究体制对学校、教师校本研究的限制与策略初探
  1、现行的教学研究体制对具体学校的教学研究的局限
  现行的教学研究体制系统是以各级教研室为主干建立起来的,经过多年发展,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体系,成为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业务支撑力量。但是,这种具有很大稳定性的统一的计划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缺少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的补充、促进和制约。这种方式在制度上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学校或教师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要求得不到有效的表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校外的教研机构的研究工作出现了脱离具体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或是出于大范围的、一些面子上的统一要求,在研究具体学校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问题时,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很容易形成事实上的“官僚主义”,让教师们既要“迎合”校外教研机构的权威“教研成果”,同时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或是将“权威”的教研成果转化为自已所有,感到身心疲惫,而形成教研无用论。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体制的关系
  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体制是采取上级行政推动的策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体制在启动统一的大规模的教学变革是非常有效的。它的优势在于解决带有普通性的“面上”的教学问题,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研机制在解决具体学校自身遇到的、日常的和“点上”的教学问题时却存在明显的不足。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体制是采取学校基层的创新策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质量的提高。对于解决自上而下教研体制的不足起着良好的作用,是对自上而下的教研体制的必要补充,实际问题的有效表达是自上而下教研体制的决策的良好参谋。但自下而上的教研体制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缺乏方向性,不能跟进时代前列。
  3、两种教研体制的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研究和对改革的推动。但两种方式的核心均以“自我更新”为基础,所以教师的自我更新意识和行动是协调、联系两种教研体制的关键,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强化校本教研并不是把现行教研制度推倒重来,而是对现行教研制度加以调整和改进,使之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制约与促进。使之既能反映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又能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真实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要求。
  二、校本教学研究的内涵要求与认知误区
  既然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是以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研究活动,那么校本教学研究的根据地应立足于学校内部,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景当中,教学研究的问题应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推演和上级要求、传达、分派的。对于现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以及大班额背景下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只有置身于具体的学校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状况才能有的放矢,找到到恰当的方法。如果只置身于应对指示和分派任务,即使天天在学校,也不能说从学校具体情况出发了,它以抛弃了“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一根本环境。
  其次,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这里所说的教师是指每一个从事教学活动的工作者。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应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不能只是少数专职教研人员的专利,更不能限定于个别“科研能人”。
  我们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区别于教学的工作,需要有非常强大的理论支持,要形成一种“思想观念”,认为教育科研项目要做大做强,甚至要形成某种“理论流派”,要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才叫科研。这种认知不仅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望而却步,“高门槛”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利和责任,而且这种认知让我们的“教学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经验范围。使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脱节,对促进教学质量起不到任何作用,它背离了教学研究是研究教学实际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困惑与问题这一根本对象。真正的教学研究应从我们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自身的小问题、真问题、实际问题,,逐渐归纳、汇集、充实自已的实践经验,进而形成自已教学特色和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学研究者。
  校本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这一目的是对“只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这个狭隘目的的扩展和重新解读,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校本教学研究的“灵魂”所在。而评判这一根本目的是否达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改善日常教学行为。对于我们的教研成果也应由学校师生自身来认定,有一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都是有效的。抛弃贪大求全为“装门面”的研究,脚踏实地,从小做起。
  因此,我们认为,人人都有能力做研究,人人都应该做研究,我们主张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而展开思考、探索和改进活动,使曾经不被看重和看好的教学研究恢复它应有的地位,使之合法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这种“学校为本,教师为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改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仅仅处于执行和服从的被动地位、为尊重和保护我们教学创造的积极性开辟了道路,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开展自已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已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已的教研成果”,“改善自已的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证明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生在数学证明学习中,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这种差异绝不仅仅是由学生单方面造成的,数学证明的教学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初中数学证明教学工作的相关问题,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证明题;教学思路;解题步骤  一、初中数学证明题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证明是以一些基本
语文教学以其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完美结合,在众多学科教学中独占鳌头.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媒体的运用,使语文教学更具优势.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能将文章中蕴涵
我国先后出台若干项文化规划政策,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具体的政策引导,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并批准实施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
自1978年以来,我国开始职称评审工作,是国家改善和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的重要举措。教师职称评审质量的提高,将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也促进教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师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如果我们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强调学习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以审视的眼光不断反思是否高效、如何高效,力求达到每节课都能高效起来。  关键词:教师 课堂 高效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师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具体到体育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在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需要的同时,学生能达到优化知识结构和实践
据心理学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由此可见,人脑的潜能很大,像个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去探索。我认为,开发人的潜能可以有各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幼儿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做事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兴趣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引导幼儿,以兴趣为载体来挖掘幼儿的潜能,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我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切入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
微课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可以实现实验情景的再现,有助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有利于个别指导和教育;微课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微课资源的缺乏、学习平台的选择和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健康成长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用真心打动学生:  爱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
摘要:视唱练耳是进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是否具备音乐基本素质的重要评价标准,对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体音乐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重要教学教材。视唱练耳教材同时作为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应用的重要教材,对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结合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材的应用调查实例,对其教学方法、知识大纲以及教材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