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写字工作站的研究

来源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ABB工业机器人写字工作站现场编程中示教目标点过多造成的耗时过长和示教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线编程软件RobotStudio实现工业机器人写字工作站高效编程的方法。从写字工作站的建立、Smart组件的添加及属性设置、I/O信号的配置、机器人程序编辑、工作站逻辑设计等方面对机器人离线编程进行研究。利用基于RobotStudio的写字工作站仿真与基于ABB IRB120型工业机器人的实物实验对所提编程方法进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程方法有利于提高现场编程示教精度、缩短写字编程时间,可提高
其他文献
为了使经典的小波阈值降噪算法更好地兼顾噪声抑制和细节信息保留,以避免函数不连续和减小小波系数恒定偏差为原则,基于双曲正切函数构造了一个具有高阶可导性质和小波系数自适应收缩能力的阈值函数。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构造的阈值函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增强了小波阈值降噪能力。
针对浅埋煤层特殊的赋存条件和矿压显现规律,建立了回采巷道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分析了巷道顶板受力特征和主控因素,提出了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确定了最优支护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将原设计锚杆排距从1.0 m提高到1.2 m,相应锚索排距从2.0 m提高到2.4 m,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巷道每米掘进工作量,巷道掘进效率提高将近20%,巷道支护成本降低16.7%~19.0%;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支护构件锚杆(索)受力均在合理范围之内,巷道顶板处于稳定结构状态,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在确保安全
电火花加工对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没有要求,具有处理复杂形状材料的能力。针对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的轴向定位不及时、极间碎屑产物不易排出等问题,将具有响应快、精度高、频带宽等优点的磁力驱动器作为伺服控制的局部执行机构,采用常规PID对磁力驱动器进行控制,以驱动工具电极在轴向的快速定位,能够维持有效放电间隙,促进电极间金属碎屑的排出,从而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电火花加工机床,常规PID控制磁力驱动器与传统电火花加工机床协同控制的成型效率提高了20%,且表面质量更好。
针对以往现场对于钢卷木托架垫木材料蠕变特性没有理论模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充分结合现场木托架使用工况设计相关蠕变实验;在定量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垫木材料蠕变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钢卷静置过程中的木托架垫木蠕变量模型,并选择典型规格产品定量分析了承载载荷、材料含水率、材料缺陷对垫木静置过程中蠕变量的影响。
2003年中国开始了探月工程计划,设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研究战略,现阶段已经正式进入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中最关键的最后一步。对比以往的太空采集样品的方式与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驱动方式和适合机械臂末端采样器执行机构。采样器的驱动装置通过高频振动冲击月球表面土壤进行指定深度的钻探取样,由于微粒在高频冲击的条件下具备单方向移动特性,通过这一运动特性,贯入式采样可以保证月壤本身的土壤层次顺序,得到月球完
为了研究翼型热管散热器的散热规律,使热管和翅片布置更合理,提升散热器综合性能,仿真分析了某工程车辆的管片式散热器单元,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分析了热管和翅片不同布置形式对换热性能以及阻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管列间距和管排间距对散热性能提升较大,分别达到了2.35%和23.74%。
目前关于悬挂式单轨吊架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分析较少,为此根据EN_13749/2011、UIC_515-4/1993等相关标准,对吊架在超常工况和运营工况下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进行了分析。在CREO软件中建立吊架三维模型,并导入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计算吊架在超常工况和运营工况下的受力情况,最后由MATLAB得出吊架Goodman疲劳极限图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超常工况下,吊架最大应力位置为安全钢索座处;在运营工况下,吊架最大应力位置为横向减振器安装座处;模型整体结构满足静强度
针对钛合金TC4铣削过程中因铣削力大、温度高导致的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粘刀现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TC4铣削有限元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TC4铣削过程中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BP神经网络对铣削力进行预测,得出BP神经网络具有较高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铣削力总体上随铣削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每齿进给量、轴向切深的增加而增加;加工时适当提高切削速度、降低每齿进给量与轴向切深,可以减小铣削力、提高加工效率。
以斜沟煤矿25采区辅助运输上山巷道布置为背景,基于斜交巷道延伸开凿可以加长辅运大巷巷道长度降低坡度,提出4种不同方案,对比分析了其投资费用、消耗工期等技术经济指标,并借鉴统计理论聚类分析法,建立判别函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Z”字折返式上山布置可以有效降低上山坡度,同时兼顾经济、行车安全。
传统经验模态分解以其良好自适应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信号的降噪处理中,然而在处理含间歇性干扰的信号时,其分解结果可能会出现模态混叠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介绍了引入白噪声辅助分析方法的集总经验模态分解,该方法是对经验模态分解的继承与发展,经过仿真实验对比,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在处理含有间歇扰动的信号时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