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美在自然·暖在人心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寄语:
  从本期起,本刊开设“编辑探园”专栏。我们的朴素想法是,有关幼儿教育的理念,不能也不该仅仅存在于书本或者教育者的头脑中,而是应该体现在生动的教育实践里。因此,开设本栏目的初衷,是想通过一所所幼儿园活生生的教育故事,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实践和思想呈现出来。或许这些故事并不完美,蕴含其中的思想也并不成熟,但如果能给读者些许启迪,或者引发一些思考,也总归是一种收获。
  本期,请跟随小编一探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的草与木,人与事,温情与温度……
  园长寄语:10年前,刚入幼儿园,我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直至幼儿园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我仿佛把自己带回了童年时代:林间奔跑、草地打滚、水中嬉戏……在大自然里,和孩子一起,倾听风的声音,嗅闻叶的气息,观看四季的色彩,品尝自然的味道。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光里,学会用身体去拥抱生命的维度,更用心去爱这个世界。让每个孩子拥有值得回味的童年,成了我园永恒的价值追求。
  ——朱海英
  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南幼”)地处江阴城市南花园——南闸街道,创办于1949年,是一所江苏省公办优质幼儿园。走进南幼,一个紧靠园所100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总会引来幼儿园观摩、学习者的惊呼和好奇。

  鲜花节体验——感受一片自然的美好。过节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事情,当孩子们投身节日氛围时,他们就会自觉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不由自主、全神贯注地参与、探索、体验。凡是孩子们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记忆特别牢固。
  三月,在农场随便走一条小径,总能邂逅一树繁花,三色堇、羽衣甘蓝、桃花、蚕豆花、紫罗兰……这里一片,那里一丛。孩子们沐浴在花海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喜。于是,孩子的学习从与鲜花相遇开始:或几个人围在一起细细观察、讨论与记录;或拿起植物标本小心收集;或用手机拍摄,回头和老师、同伴分享……统计鲜花种类、猜想鲜花作用、创意鲜花造型……一年一度的“鲜花节”就这样拉开帷幕。
  在鲜花节体验活动中,孩子可以跟鲜花亲密接触:“花之味”——制作鲜花糕点、品尝花茶;“花之舞”——穿上汉服、跳起国舞;“花之艺”——制作干花香包、手链、花环;“花之趣”——利用农场中的山坡、轮胎山设计游戏情境,体验竞赛的乐趣;“花之器”——在各种各样的器皿上,画出独一无二的花朵……一幅幅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在鲜花节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按自己的节奏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荡漾在脸上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美丽、灿烂。   果树档案——珍藏一份永恒的记忆。开心农场现有果树428棵,树龄3~15年,“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每棵树的成长各有不同。果树档案是老师和孩子对喜欢的树木共同构建的个性档案,档案中记录了树木在农场安家的时间,随着四季的变化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曾经发生的故事,或者枯萎凋零的一刻,当然也记录着死亡的时间,这些都成为一份独有的资源。在南幼,一直坚持着“果树档案”的传承,活动充满了仪式感:每年6月,大班幼儿毕业前夕,都会开展隆重的果树档案交接仪式,大班幼儿会亲手将果树档案郑重其事地传递给中班幼儿。一届又一届,传递的不仅是一本册子,对孩子们而言,更是一份责任与关爱。

秋收,收获的不仅仅是果实


  秋天的风、秋天的叶、秋天的果、秋天的阳光,构成了一幅开心农场美景图。在这里,孩子们采摘、分享、记录,诠释自己对收获的理解;在这里,孩子们猜想、计划、合作,体验劳作的快乐;在这里,孩子们亲力亲为,体会收获的不易,摘柿子、掰玉米、挖红薯、捡银杏、收莴苣、摘枸杞……

  遇见柿子,硕果飘香——主题活动的持续建构。农场里的50多棵柿子树,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了黄灿灿的柿子,于是有关“柿子”的主题课程也应时而生。孩子们走进农场,发现地上有掉落的柿子,充满了好奇,对柿子掉落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猜测:有的说柿子太熟了,有的说柿子长得太大太重了,有的说柿子被虫子咬了,还有的说柿子被风吹下来了。意见不统一,那就自己想办法验证。孩子们从书本上、手机中、电脑里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柿子虽多,但有的树很高,怎样才能摘到高处的柿子成了一门大学问。孩子们在校园里到处搜集可用的工具:他们滚来了油桶,找来了A字梯,还在树干上架起了长竹梯,经过一一尝试与验证,孩子们发现长在低处的柿子只需要一个油桶、一张A字梯就能轻松摘到,长在高处的柿子则需要长竹梯和采摘器才能成功摘到。有的孩子将材料组合在一起使用,摘到了最高处的柿子。
  柿子摘下来了,好激动呀!品尝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柿子又红又软,吃起来很甜;有的柿子又硬又涩,根本不好吃。怎么才能让柿子快些成熟?孩子们又开始了探究。通过亲子调查、梳理汇总,孩子们找到了用苹果、梨、香蕉、大米等焐柿子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一大堆柿子吃不完,怎么办?时值重阳佳节,孩子们倡议搞个柿子义卖活动,赚钱买礼物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
  柿子摘完了,黄黄的柿叶在枝头摇曳,柿叶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多多,最终他们决定做一罐柿叶茶。这下孩子们又忙开了,摘柿叶、洗柿叶、烫柿叶、泡柿叶、晒柿叶、撕柿叶、炒柿叶、挑选适合存放的容器、设计柿叶茶包装的LOGO、把柿叶茶送给喜欢的人。在浓郁的柿叶茶香中,柿子主题活动告一段落。   在有关“柿子”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老师们根据以往经验对课程推进方向进行了初步架构,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放慢了节奏,多了一些耐心和等待,让儿童与自己的发现相遇,并积极回应他们探究的需求。

  奇妙的寻根之旅——项目活动的弹性生长。11月,主题活动“奇妙的根”持续开展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通过亲自种植、观察、比较、探索,发现了植物根的生长过程及样态。同时,他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蔬菜和小草的根,一下就拔出来了,可是大树的根却拔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大树的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每年冬天,园林工人都会对农场的果树进行修剪,对死去的树木进行清理。为了给儿童提供发现和探索的机会,我们要求把死树根留在泥土里。有了探究树根的想法,孩子们自然就与树根不期而遇了,他们决定把树根挖出来。在勘察了树桩所处的地理位置后,孩子们决定将现场定在柿子林里。原因是:树根又多又粗、地方宽敞易施工。在开挖之前,孩子们对“树根有多大”进行了猜测,有的说跟树干一样粗,有的说下面会很大。为了留下猜测痕迹,他们用雪花片、绳子等进行了围量。每一次挖树根活动之后,孩子们都会对露出泥土的树根再次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自己的“刨根日记”上,通过一次次的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挖树根的过程中,挖到的石块、玻璃片、细铁丝、蚯蚓等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小惊喜。除了惊喜,孩子们遇到的意外也不少,挖着挖着树根断了,这下孩子们可犯了难。怎样才能在不破坏树根的前提下把树根挖出来呢?通过探讨,孩子们提出更换工具,用玩考古游戏的小铲子、小耙子、小刷子等作为挖掘工具,并小心操作。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渐渐掌握了方法,但问题又随之而来:泥土太硬,小铲子歪了。孩子们第一时间找来了水桶,用水把泥土浇湿。可湿润的泥土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泥土变黏了,不仅不好挖还容易弄脏衣服,于是,孩子们穿上了雨衣……
  就这样,孩子们不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发现树根的奥秘,逐步解开自己的疑惑。
  项目活动中儿童经历了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准备材料、分组合作、得出答案等过程,经验在不断生长,情感在不断升华。项目活动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儿童可以决定活动的发展方向,老师只是初步预设活动线索,和儿童共同规划、推进活动进程。

  四季物语,用果实致意耕耘。在南幼,老师们如同一个个快乐的“农夫”,他们相信:希望总能开出花朵,付出也都不会徒劳。一径浅香,浓情几许。当环境与课程融为一体,孩子们的学习更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孩子们每天脸上都泛着光,心里都沁着暖,这便是“舒展生命、乐享成长”办园理念的自然而真实的写照。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古代的刑罚执行监督制度萌芽于西周。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认真总结我国古代刑罚执行监督制度的历史经验,对建设和完善今天的刑罚执行监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刑罚执行监督;沿革;特点;借鉴  中图分类号 D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4-0121-04    中国古代刑罚执行监督制度起源于先秦时
案例背景  小班孩子入园不久,大部分孩子都能较好地与老师交流,对老师的话也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可我发现有一个名叫龙龙的宝宝与别的宝宝不太一样。  暑假中我们来到龙龙小朋友家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提醒龙龙,老师来了要和老师打招呼。可不管怎样提醒,龙龙还是专心地玩他的玩具。直到爸爸把龙龙拉到我们面前说:“你的老师来了,跟老师打个招呼吧。”这时龙龙才说“老师好”,可龙龙的小眼睛还是盯着他的玩具。爸爸
[摘要]本文阐述了十多年国内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状况。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剖析了他的“二次革命论”、社会主义观、民主观、经济思想、爱国思想等,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关键词]陈独秀;晚年思想;民主观;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10-0116-03    陈独秀是近代中国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摘 要]与投资驱动阶段更多通过同质化的数量扩张不同,由于创新驱动阶段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必须进行一场迈向知识经济的革命,真正树立知识和人才的权威。当前我国自主创新的体制性障碍有:技术(学术)研究领域的行政权力本位现象制约着专业领域的深入;创新行为与制度及市场化激励的紧密联系尚未切实形成;不同领域资源的无序替代制约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创新成果的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创新的政治风险也成为我国独有的创新障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参加了赴加拿大的培训活动,有机会走进加拿大安大略省,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异国的学前教育,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教育文化。一、开放多元与分工有序的教育生态  加拿大的教育管理体系分为三级,一级联邦政府、二级省政府、三级市政府。教育是省政府的职责,由各省的省政府直接领导。学校大多数是省立的,省教育部是当地教育最高主管单位,各省负责学前教育的政府部门不尽相同,但对学前教育普遍较为重视。在加拿大
摘要 延安时期张闻天在晋陕调查中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思想观点,与同时期调查研究比较最为全面、最具代表性。是张闻天思想上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标志,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作了充分阐发和创新。  关键词 延安时期;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5-0007-03  1941年8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精神,
[摘 要]德国很早就注重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是世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德国;创新政策;创新活动;创新主体  
摘要: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实质是实现人际和谐。这种人际和谐是以道德自律作为修身的途径,以实现自身和谐为基础的。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人际和谐,因而,应当积极挖掘传统修养论的现代价值,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修养论;自律;人际和谐;现代价值;高校德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近两千年的教育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内容的,而儒家学说主要是一种伦理道德学说。从汉代的“五经”到
[摘要]由于市场的失灵与政府的作用,在行业管理中产生了自律与他律两种治理模式。旅游行业治理需要自律与他律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改变传统的以行政主管机关为主体并注重强制性行政规范的做法,而要建立旅游业行业协会并更加重视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作用。西安地区也应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构建自己旅游行业的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旅游行业;治理模式;自律;他律;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多年来我园始终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幼儿园整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年轻教师人数的增加,我们的教研形式也需要更新,除了保留以往的集体教研、专题培训外,我们还以年级组为单位,将青年教师分成了由各年级组组长负责带领的“五人研训小组”。“五人研训小组”的成员所执教的是同一年龄段的班级,比较有共性的话题。且班级和班级之间的距离近,有利于现场研训活动随时开展,具有聚焦现场、及时研训、解决当下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