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科生导师制是全员育人理念的有效探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推手,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有益尝试。随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进,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新的发展困境。分析推进过程中的掣肘因素,探索发展思路,增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各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功能不一、形式多样。从是否有机制保障看,可以分为职责型导师制和自愿型导师制,前者因为有一定机制而将导师工作纳入到工作职责之内,后者则没有硬性要求,工作纯属自愿。从导师类型上来看,有专业型导师、思想指导型导师和综合型导师,前者负责学生专业引领,中者负责为学生生活和思想问题解惑,后者则为二者兼俱。从实施年限上看,有四年制的全程型导师制,也有固定年级的年级型导师制。从学生群体上看,可以分为优秀学生导师制和普通学生导师制。
  随着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中的推进,许多掣肘因素也逐渐显现:第一,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宗旨缺乏统一的理解。各高校导师制的形式虽多,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指导宗旨。但是如何落实该宗旨,导师间、师生间却没有统一的理解。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认为,选择导师可以获得一些具体的、直接的便利;有的导师认为,指导学生就是要具体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学业、工作、感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样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学生的成长速度。其次,本科生导师制对导师要求高、理念新,但缺乏具体指导,导致导师的素质和能力不一,指导效果参差不齐。许多高校都提出,导师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生活中的指导者、专业上的辅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这个标准即便对于从业十几年的教师而言,也实在不低,对于那些刚刚毕业几年,自己尚未能安居乐业的中青年教职工来讲,落实起来就更加难了。对导师缺乏指导,“导”好“导”坏全凭导师自由发挥,导师不同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不同的指导效果,对于学生来讲,也不尽公平。再次,缺乏机制保证,导致导师制缺乏长效性。受生师比过高和学校硬件支持力度弱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师生之间经常没有合适的见面场所,有的导师利用教研室、办公室,但也多有不便,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家中和学生联系,在时间上也经常选择在晚上或休息日。种种不便利损耗了导师的指导意愿,有些导师采取了“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的方式,等着学生自己主动退场,导师制成了走过场。
  
  二、加强机制建设,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1 结合学校特点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航标,设计指标明确的指导大纲,以增强操作性。具体而言,可以参考学分制,设计“必导项”和“选导项”指标。“必导项”指标应该依据大学生活和青年自身的特点,涵盖安全教育、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要素,“选导项”指标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广泛设计,这样既保证了导师制的指导主线,而不是天马行空地任由导师自由发挥,同时也保证了导师的风格特色和指导空间,从而让导师们能够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
  2 加强制度建设,通过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性。建立导师的选用标准,明确导师的权利和义务,把合乎条件的教师、职员是否担任学生导师以及导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职务评定的加分项;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允许导师自评和学生匿名考核导师;建立导师培训交流制度,定期地培训和交流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优秀导师的经验,既能集中问题,也能集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思路明确,让导师也可以“导”有所长,从而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参与意愿,提高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3 增加本科生导师制双向选择时的灵活性。学生和导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后,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并不适合自己,可以让学生拥有一次改选其他导师的机会,从而避免因为不喜欢而出现学生与老师渐行渐远的局面。另外,导师在和学生做某项活动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其他导师和学生参加,比如开展研讨会、团体辅导、小规模拓展等活动,这样既可以节约师资成本和活动成本,也可以提高指导效益。
  4 适当提供政策支持和精神奖励。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专项经费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经济保证,许多导师和同学联络时如果出现一些花费都是自掏腰包。并且,由于学生课时安排较密,因此很多联络都是在晚上或是休息日进行,这显然有碍于导师制的长期实施。因此,学校可以提供政策,鼓励导师抽出一定的工作时间联络学生,并为导师和学生的联系创造物质条件,比如提供校车、会议室、用餐券等。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更好地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性。
其他文献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为教师职责所作的这一解说,成为教师们时刻铭记的一句至理名言,一直为后人称道,并传诵至今。然而,一些资料表明,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遭受着职业压力的困扰。在职业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症状:  1. 生理——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
期刊
自我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依靠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等方法,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向良性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毫无疑问,自我教育不可能取代通过灌输、疏导等方式进行的外在教育,也不可能脱离外在教育而孤立进行,但它确实可以对外在教育起到重要的补充、延伸、深化和扩展作用。本文
期刊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广泛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忠诚而坚定的践行者呢?通过系统学习和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必须做到:树牢一个志向、强化三种意识、把握四种关系、彰显三种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具体叫做“13431”的思维法。    一、树牢一个志向,就是牢记历史使命,立志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建
期刊
教育民主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最初的“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到教育基本权利(教育起点平等)的争取,再到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平等权利的争取,发展到目前教育实践各个方面(包括制度、方法、内容、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评价、管理、组织形式等)的民主化不断深化的阶段,这一过程是教育民主化从“量”到“质”的发展过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是教育实践民主化的重要方面
期刊
2008年1月8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尽管在有些国家早已实施了此类法令,然而在我国这尚属首次。本文从国家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这项措施,引起对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与分析,促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不断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并积极
期刊
提倡教师在专业实践中反思、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是当今教师教育的一个主流观点,反思性实践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新课程实施中,借鉴反思性实践理论,开展教师课堂管理的反思性实践活动,对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管理的反思性实践?本文尝试对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的条件做初步探讨,构建教
期刊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之弊端的现实道路。  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
期刊
一、消费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和价值观有密切联系。所谓价值,一般理解为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求的满足,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对高等教育变化的一种价值呈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判断高等教育发展与否是由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决定的,如果我们持数量主义的价值标准,那么不断地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普及高等教育就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我们持质量
期刊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为此,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不断地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理念与工作方法影响
期刊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行为表征    1 非理性的专业报考热。据《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载:“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我国高考状元首选的专业,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第一,而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如工程类、医学、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及天文学等专业报考看寥寥无几。这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存在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发生的负面变化。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