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点见解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思维的特点
  1.在形式思维逐步发展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产生并得到较快发展。
  这里所说的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史实的本质。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方式。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要求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回答:在赤壁之战中,拥有二十多万人马的曹操为什么会败于只有五万人马的孙刘联军?讲《鸦片战争》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思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就是形式思维。
  所谓的辩证思维,是指对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常常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要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这不是相互矛盾了吗?既然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伟大,为何又肯定清军进驻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去分析、认识这些历史问题,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在一般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
  一般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已经认识且解决了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虽然认识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一般性思维。随着一般性思维发展的积累,创造性思维就会慢慢的产生,这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发展过程。
  二、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拥有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保持,因此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就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展开。喜欢听生动的故事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并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2.启发学生的思维。
  启发教学的方式很好,只有启,才有发。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我在讲西安事变的内容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展开了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
  3.注意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打开思路、学会观察问题,能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把握其本质,教学中应注意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一是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纵向联系;二是以时间为线索,将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横向联系进行比较。
  三、传授思维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灵活适度。
  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出现“愤”、“悱”状态时,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传授的最佳时机,对此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此外,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适时适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
  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作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精神集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评,调控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发扬民主,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扬民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压制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讲民主,那样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那样,学生的听课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课堂气氛就不会活跃,就达不到师生在课堂上的和谐统一,就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对木兰溪特大桥单壁钢吊箱围堰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简要叙述,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措施,以积累特大桥单壁钢吊箱围堰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从而确保钢吊箱围堰的工程质量,为上部连续梁施工
在2011年上海高考地理卷第(十六)题中,命题者设置了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要求通过图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相关命题的解答。这一试题是将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的高考题的典型范例,也是拉开考生间地理成绩的“试金石”。试题(附答案要点)如下: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为中国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然而近些年来,面对国内市场疲软及发展企业发展的困境,一些人对乡镇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对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实验室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系统调研,学习其先进经验,进而对如何加强我国高校实验室健康与安全管理提出若干建议,期望能为我国高校管理者和
一、历史教科书内容滞后的表现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滞后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史实表述的错误上。各类出版部门尽管对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数次修订和纠正,但遗憾的是史实“硬伤”依然存在。其次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一些评述性内容虽然采用了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但由于受编者观念的局限,一些普遍得到史学界公认的新结论依然没能被采纳。如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认定标准问题、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的认识以及对西方资产阶级民
利用挤压造粒工艺生产含腐植酸硫酸铵颗粒,探索不同条件下影响颗粒强度的主要因素。在单因素的前提下,运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 Design对腐植酸添加质量分数、辊间距及黏
高中地理课是认识地理、了解地理本质、揭示地理内部相互关系以及地理事物规律的过程。针对本校地理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如下:83.5%的学生认为讲述是地理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