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MRI常用序列在判断恶性骨肿瘤骨髓内浸润范围及显示病变阳性率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0年6月—2012年3月选取兔龄8周、体质量2.0~3.0 kg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1只制备荷瘤兔,25只接种VX2肉瘤肿瘤组织块于兔右侧胫骨平台下2 cm处的骨髓腔内,制备成恶性骨肿瘤模型兔。模型兔制备成功后,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MRI检查。选取肿瘤纵径最大层面,观察并测量MR自旋回波(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图像中的髓内肿瘤浸润纵径。MRI检查完成后,处死模型兔,切取兔右下肢标本,用硬组织切片系统自MR扫描起始点间隔4 mm连续切割,选取与MRI中骨髓内肿瘤纵径最大层面相对应的标本切片进行肿瘤髓内浸润纵径的测量和病理学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MR不同序列之间及MR不同序列和病理切片检查之间肿瘤髓内浸润纵径测量值的差异;并对MR不同序列间显示肿瘤髓内浸润的阳性率{[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进行χ2检验。
结果成功制备21只模型兔。MRI中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STIR、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间肿瘤髓内浸润纵径的测量值分别为(44.5±10.8)mm、(41.0±9.7)mm、(40.7±9.4)mm、(40.3±9.5)mm,4种序列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02,P>0.05)。 4种序列图像的肿瘤髓内浸润纵径测量值均大于病理标本测量值(39.3±9.3)mm,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53、6.334、6.445、8.150,P值均<0.01)。MRI不同序列显示肿瘤髓内浸润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76.54%,62/81)、STIR(57.69%,45/78)、脂肪抑制FSE T2WI(52.05%,38/73)、SE T1WI(45.7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7,P<0.01);组间两两比较,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显示的肿瘤髓内浸润阳性率高于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MRI不同序列中,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图像测量肿瘤髓内浸润纵径的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最为接近,显示肿瘤髓内浸润的阳性率最高,可作为观察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显示病变阳性率的优选MR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