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VX2恶性骨肿瘤骨髓内浸润范围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etent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RI常用序列在判断恶性骨肿瘤骨髓内浸润范围及显示病变阳性率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3月选取兔龄8周、体质量2.0~3.0 kg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1只制备荷瘤兔,25只接种VX2肉瘤肿瘤组织块于兔右侧胫骨平台下2 cm处的骨髓腔内,制备成恶性骨肿瘤模型兔。模型兔制备成功后,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MRI检查。选取肿瘤纵径最大层面,观察并测量MR自旋回波(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图像中的髓内肿瘤浸润纵径。MRI检查完成后,处死模型兔,切取兔右下肢标本,用硬组织切片系统自MR扫描起始点间隔4 mm连续切割,选取与MRI中骨髓内肿瘤纵径最大层面相对应的标本切片进行肿瘤髓内浸润纵径的测量和病理学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MR不同序列之间及MR不同序列和病理切片检查之间肿瘤髓内浸润纵径测量值的差异;并对MR不同序列间显示肿瘤髓内浸润的阳性率{[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进行χ2检验。

结果

成功制备21只模型兔。MRI中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STIR、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间肿瘤髓内浸润纵径的测量值分别为(44.5±10.8)mm、(41.0±9.7)mm、(40.7±9.4)mm、(40.3±9.5)mm,4种序列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02,P>0.05)。 4种序列图像的肿瘤髓内浸润纵径测量值均大于病理标本测量值(39.3±9.3)mm,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53、6.334、6.445、8.150,P值均<0.01)。MRI不同序列显示肿瘤髓内浸润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76.54%,62/81)、STIR(57.69%,45/78)、脂肪抑制FSE T2WI(52.05%,38/73)、SE T1WI(45.7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7,P<0.01);组间两两比较,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显示的肿瘤髓内浸润阳性率高于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MRI不同序列中,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序列图像测量肿瘤髓内浸润纵径的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最为接近,显示肿瘤髓内浸润的阳性率最高,可作为观察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显示病变阳性率的优选MR序列。

其他文献
做研究和治疗你的患者同等重要吗?Anne Gulland报道英国国家健康体系(NHS)是如何彻底改变思想观念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当与不可避免的临床不确定性结合时,信心变成了一个奇怪的词。当证据得到解释的时候,我们如何知道更多的女性希望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
期刊
本文的两位作者Helen Sowerbutts和Caroline Fertleman说,虽然电子邮件是与患者交流的一种好方式,但对医生来说遵循使用指南非常重要。
期刊
目的研究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伴或不伴浸润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检测,角蛋白(CK)、肌上皮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增殖标志Ki-67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等;采用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ESHP)与传统下胫腓钩(OSH)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的5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入院日期为奇数的27例患者采用ESHP治疗(ESHP组)、为偶数的24例患者采用OSH治疗(OS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总结肝后胆囊CT、MRI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伴发病变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02年1月—2015年6月经CT、MRI检查发现的25例肝后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42~79岁。25例均行CT平扫,其中1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9例行MR胰胆管造影检查。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胆囊均位于肝右叶后方、肝肾之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肥胖(BMI≥28 kg/m2)患者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者为开放组(2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TESSYS)者为椎间孔镜组(16例)。按照VAS评分和改良MacNab疗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骨科,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分别行Wiltse入路MIS-TLIF(MIS-TLIF组)和开放TLIF(TLIF组)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MIS-TLIF组36例,TLIF组46例。比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