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是多雨的季节,上午天空还是碧蓝碧蓝的,谁知老天爷突然变了脸。(变脸的滋味可不好受,拟人形象。)顿时,天上乌云翻滚,像一块大黑布,黑沉沉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天黑、云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大雨就要来临了!心随景迁,用比喻句来表达,异常生动。)接着,一阵“悦耳”的轰隆声响彻天空,一道闪电划破天际。(“悦耳”一词用得极妙,仿佛天公也要为这场秋雨的到来弹奏一曲美妙的交响前奏。同时也为下文写秋雨的可爱、顽皮作好铺垫。)“滴沥”、“滴沥”,下雨了。(用勾人心弦的方式描绘雨前发生的天气变化,铺设深入人心。)
几颗水晶一样的小雨滴像顽皮的小姑娘从天而降。(不仅写出了雨滴的颜色,而且写出了它的质地,让我们似乎掂出了雨滴的重量,触摸到了它的温润滑腻,妙句!)它们在天空中跳着优美的华尔兹,跳够了,就来到池塘里,和鱼儿妹妹玩起了捉迷藏。(雨滴不会跳舞,也不会提迷藏,是小作者心中洋溢着欢乐,所以觉得雨滴正尽情耍弄着自己高超的技艺。)(池塘里的雨滴既像一位轻盈的舞者完美地展现着自己,又像快乐的小精灵般和鱼儿们开着玩笑。)
池塘边的草地上,花儿开了,粉嫩的花瓣上沾满了晶莹剔透的小雨珠。雨水抚摸着小草,小草被雨呵护着,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像一个快乐的小男孩。(拟人既扣住了雨水的特征,又与人的特点之一——温柔紧密相连。这句拟得棒!缺乏主观意志的雨水、小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池塘边的雨滴又变身啦,这时的它是如此的温和可亲,像一位慈母呵护着大自然的儿女们)
不过,路过池塘的人们可没那样的好心情去欣赏这些美景。他们有的一路狂奔,有的东躲西藏,还有的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遮避秋雨带给他们的滴滴“礼物”。(秋雨落下的滴滴雨星宛如滴滴礼物。粗心大意的人不会这么写,想像贫乏的人想不起来这么写。)人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好不热闹。(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雨可不是那么喜爱,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将形态各异的人们描绘得比较生动,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了。)
我爱这秋日的丝雨,它让我倾听了大自然的悄悄话,让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段尾抒情,进一步抒发了小作者对秋雨的无限赞美与喜爱。)
秋天的傍晚
刘 畅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到包河去散步。包河的荷花虽然少了许多,却依旧那么美。它们宛如一位位妙龄的少女,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只要不把景物当作无情的东西来写,一定可以妙笔生花。)有的穿着碧绿的罗裙,随着微风的节奏翩翩起舞;有的则有些害羞,撑着一把可爱的绿伞,遮住自己的面颊……(荷花美,美在何处?美在荷花的形态各异、与风为伴时的绰约风姿。将荷花躲在叶下的情景想像成一位害羞的少女,赋予荷花以生命和光彩。)在碧绿的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出,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秋荷与夏荷一样,只要用心聆听,也一样能体会到它别样的美。)
夜深了,人们纷纷归家。我抬头仰望天空,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暗,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将清冷的月光和灿烂的繁星作对比,突出了月夜的意境美。)那些闪烁的星星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在看着我、照着我。(明亮的星星与“我”为友,“我”不再感到孤独。)低头环顾四周,柔和的月光透过松树、桂树和夹竹桃,均匀地洒向荷塘。美丽的荷花、荷叶银光点点,像披上了一件用晶莹的珍珠镶嵌成的舞裙。(简单的句子,巧妙的双重修辞运用,突出了荷花、荷叶在月光的映衬下特有的形态特点。)此时,阵阵花香迎面扑来,我寻着花香找去,原来桂花开了。(未见其树。先嗅其味,秋天的韵味更浓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哦,秋天来了!(人与景融为一体,天籁和人为的景致是那样的和谐一致,多么美丽宁静的月夜啊。)
夜,依然那么静,而我的心早已不知不觉地被这美妙的月夜融化了。(结尾点题。岂止是小作者的心被融化了,分明是这优美的月夜图“熔化”了所有的一切。)
二十年后回故乡
胡子怡
今年是2029年,我从英国回到了我阔别已久的家乡——合肥。(直入主题,将读者迅速带入二十年后。)
我来到合肥,发现合肥变得更美丽:空气清新宜人,家乡的护城河清澈见底,鱼虾游戏其间,道路两边绿树成阴,大大小小的公园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总体环境变化)。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变化还是城市的交通。(笔锋一转,引出了写作重点。)
记得二十年前的交通。(时间点交代得很清楚),很不好,道路狭窄,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车子经过时总扬起一片灰尘,呛得人直咳嗽;行人过马路经常不走斑马线,而是从栏杆上翻过去,车辆和行人过马路争着过路口,闯红灯的现象比比皆是。(从现实交通状况中,发掘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为下文的想像做了铺垫,好!)
现如今,道路宽广、平整,空中有高架桥,地下有地铁,各种交通工具有序而快速地行驶着。最有趣的是(这里强调一种细节),车子从身边经过,喷出的不再是黑乎乎的尾气,而是各种各样的水果昧空气清新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漫步在果园中呢!行人过马路只要有人翻栏杆,栏杆就会往上长,车辆行人要是有闯红灯的,就会有两只手伸出来,把闯红灯的人或车给抱回来。(请注意,这一段的“变化”与上段的“现象”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再“想细”些。)
看了二十年后的合肥,我不禁赞叹道:合肥的变化可真大呀!(抒发感受)
几颗水晶一样的小雨滴像顽皮的小姑娘从天而降。(不仅写出了雨滴的颜色,而且写出了它的质地,让我们似乎掂出了雨滴的重量,触摸到了它的温润滑腻,妙句!)它们在天空中跳着优美的华尔兹,跳够了,就来到池塘里,和鱼儿妹妹玩起了捉迷藏。(雨滴不会跳舞,也不会提迷藏,是小作者心中洋溢着欢乐,所以觉得雨滴正尽情耍弄着自己高超的技艺。)(池塘里的雨滴既像一位轻盈的舞者完美地展现着自己,又像快乐的小精灵般和鱼儿们开着玩笑。)
池塘边的草地上,花儿开了,粉嫩的花瓣上沾满了晶莹剔透的小雨珠。雨水抚摸着小草,小草被雨呵护着,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像一个快乐的小男孩。(拟人既扣住了雨水的特征,又与人的特点之一——温柔紧密相连。这句拟得棒!缺乏主观意志的雨水、小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池塘边的雨滴又变身啦,这时的它是如此的温和可亲,像一位慈母呵护着大自然的儿女们)
不过,路过池塘的人们可没那样的好心情去欣赏这些美景。他们有的一路狂奔,有的东躲西藏,还有的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遮避秋雨带给他们的滴滴“礼物”。(秋雨落下的滴滴雨星宛如滴滴礼物。粗心大意的人不会这么写,想像贫乏的人想不起来这么写。)人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好不热闹。(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雨可不是那么喜爱,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将形态各异的人们描绘得比较生动,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了。)
我爱这秋日的丝雨,它让我倾听了大自然的悄悄话,让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段尾抒情,进一步抒发了小作者对秋雨的无限赞美与喜爱。)
秋天的傍晚
刘 畅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到包河去散步。包河的荷花虽然少了许多,却依旧那么美。它们宛如一位位妙龄的少女,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只要不把景物当作无情的东西来写,一定可以妙笔生花。)有的穿着碧绿的罗裙,随着微风的节奏翩翩起舞;有的则有些害羞,撑着一把可爱的绿伞,遮住自己的面颊……(荷花美,美在何处?美在荷花的形态各异、与风为伴时的绰约风姿。将荷花躲在叶下的情景想像成一位害羞的少女,赋予荷花以生命和光彩。)在碧绿的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出,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秋荷与夏荷一样,只要用心聆听,也一样能体会到它别样的美。)
夜深了,人们纷纷归家。我抬头仰望天空,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暗,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将清冷的月光和灿烂的繁星作对比,突出了月夜的意境美。)那些闪烁的星星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在看着我、照着我。(明亮的星星与“我”为友,“我”不再感到孤独。)低头环顾四周,柔和的月光透过松树、桂树和夹竹桃,均匀地洒向荷塘。美丽的荷花、荷叶银光点点,像披上了一件用晶莹的珍珠镶嵌成的舞裙。(简单的句子,巧妙的双重修辞运用,突出了荷花、荷叶在月光的映衬下特有的形态特点。)此时,阵阵花香迎面扑来,我寻着花香找去,原来桂花开了。(未见其树。先嗅其味,秋天的韵味更浓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哦,秋天来了!(人与景融为一体,天籁和人为的景致是那样的和谐一致,多么美丽宁静的月夜啊。)
夜,依然那么静,而我的心早已不知不觉地被这美妙的月夜融化了。(结尾点题。岂止是小作者的心被融化了,分明是这优美的月夜图“熔化”了所有的一切。)
二十年后回故乡
胡子怡
今年是2029年,我从英国回到了我阔别已久的家乡——合肥。(直入主题,将读者迅速带入二十年后。)
我来到合肥,发现合肥变得更美丽:空气清新宜人,家乡的护城河清澈见底,鱼虾游戏其间,道路两边绿树成阴,大大小小的公园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总体环境变化)。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变化还是城市的交通。(笔锋一转,引出了写作重点。)
记得二十年前的交通。(时间点交代得很清楚),很不好,道路狭窄,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车子经过时总扬起一片灰尘,呛得人直咳嗽;行人过马路经常不走斑马线,而是从栏杆上翻过去,车辆和行人过马路争着过路口,闯红灯的现象比比皆是。(从现实交通状况中,发掘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为下文的想像做了铺垫,好!)
现如今,道路宽广、平整,空中有高架桥,地下有地铁,各种交通工具有序而快速地行驶着。最有趣的是(这里强调一种细节),车子从身边经过,喷出的不再是黑乎乎的尾气,而是各种各样的水果昧空气清新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漫步在果园中呢!行人过马路只要有人翻栏杆,栏杆就会往上长,车辆行人要是有闯红灯的,就会有两只手伸出来,把闯红灯的人或车给抱回来。(请注意,这一段的“变化”与上段的“现象”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再“想细”些。)
看了二十年后的合肥,我不禁赞叹道:合肥的变化可真大呀!(抒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