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麦活性糖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药效学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wwb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地麦活性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药效学研究.方法 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链脲佐菌素造模,血糖合格稳定后,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生地组、麦冬组、生地-麦冬(1∶1)组、生地-麦冬(2∶1)组、生地-麦冬(1∶2)组、阳性对照药盐酸二甲双胍组.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考察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远端回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回肠L细胞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地麦各比例组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麦冬-生地(1∶1)组血清中IL-1、IL-6降低效果较其他组好,麦冬-生地(1∶1)组和麦冬-生地(2∶1)组均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G(P<0.05),同时,提高回肠组织的完整性,提高回肠L细胞的GLP-1阳性表达.结论 地麦活性糖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可能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保护回肠组织、提高GLP-1阳性表达来实现.
其他文献
肌肉萎缩是慢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障碍有关.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系统(Caspase)的调节失常等.根据肌肉萎缩的病理生理特点,目前其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但均有局限性.肌肉萎缩因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痿证相似,故归于“痿证”范畴,并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