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2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除了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这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人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到教师的仪表和言行所能产生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应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生成正确的道德观。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把学生放在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师退到幕后,只做点拨,不发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随机安排活动的小组长,不固定到某一个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小角色,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大胆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
  
  三、在教学评价中渗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心理交流的活动。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能充分地把它们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如课堂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胆怯、逃避困难等缺点。对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教育。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品质上的种种弱点就会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来,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少批评、多表扬,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
  总之,德育始终是社会的一个大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需要。在课程改革的热潮中,要重视课堂的内容。在抓好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既“教书”,又“育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3日 阴雨  与阴雨不期而遇的午后,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学校,为了继续追逐一个看不清距离的梦想。  毕业考的成绩是始料未及的。也许成绩的一落千丈,对就读任何一所中学没有丝毫影响。但痛彻心扉的寒,又怎是一朝一夕所能愈合的。于是在逃亡过那无法阻挡对固态水的渴望的暑假后,我终不能幸免地站在了中学的起跑线上。在同学询问由毕业成绩排出的学号的灿烂笑容里,拾起一点点勉强的自尊。  公布担任班长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