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梁漱溟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
  梁漱溟的处世原则是,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
  他待人直来直去,总是诚恳地微笑着,使见者大为感动。学生李兢西说:“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情,到了他面前时,你便不由得会把实话说出来。”梁漱溟对此也很满意,并说:“我相信人,可是我也没有吃过相信人的亏。”
  梁漱溟崇拜诸葛亮,他说:“我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意听人家指责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
  梁漱溟有着脱俗自信的心境。香港沦陷时,他在敌机弹雨之中安然打坐,人问其故,他说:“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遽死。”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文化名人乘船撤离。天空有日机轰炸,水中有水雷骚扰,满船的人都惴惴不安,彻夜难眠,唯有梁漱溟鼾声如雷,睡得很香。有人问:“先生不害怕吗?”梁漱溟答:“怕什么,我是死不了的,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梁漱溟在白色恐怖面前,不畏强暴,表现出崇高的气节。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梁漱溟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痛斥:“特务们,你们还有第三颗子弹吗?我在这里等着它!”
  他发表了《民盟秘书长的谈话》,并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
  梁漱溟对生死泰然处之。一位生活孤苦的老人向他请教:“先生,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脱呢?”梁漱溟一字一顿回答:“佛家对生死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
  梁漱溟谈及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时说:“心是超过身的,心和身的关系,用八个字说,就是‘好恶相喻,痛痒相关’。”梁漱溟坚持素食70余年,除了鸡蛋、牛奶,其他荤腥一律不沾,体质、精力反而为友辈所不及。建国初期,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见梁漱溟只吃素食,又不饮酒,笑着说:“梁漱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
  后来,在1953年9月的政协会议上,梁漱溟发言,批评政府的农村政策,说工业化大刀阔斧,农村却被忽视,毛泽东听了很不以为然。不知好歹的梁漱溟较起真了,不顾一切地与毛泽东争吵,引起会议对他的严厉批判。
  30多年后,再聊起这件事时,梁漱溟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梁漱溟曾书一座右铭:“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晚年,谈及“文革”的遭遇时,他说:“行云流水,不足挂齿。当时心里有点不愉快,几天不就过去了。”
  梁漱溟的哲学境界,深深触动着每一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
其他文献
阎锡山知道新军起义成功、胜利在握之后,马上就议论选举都督的事,于是召集温寿泉、张树帜,乔煦,张瑜、常樾、李成林、杨沛霖、周玳、赵戴文等人研究对策。阎主张选姚鸿法为都督,理由有二:一,姚鸿法原任协统,是阎锡山的直接长官,地位较高。二,如果起义失败,姚父现任兵部侍郎,事情亦好转圜。大家也都同意,但认为如果姚鸿法不干的话,就推阎锡山为都督。  起义队伍补充弹药以后,张煌派右队鲍吉庆排长带一排人到活牛市街
期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在救国路上走着的,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党”,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他们不立宪,他们要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1911年(
期刊
长沙至衡阳之间,渌江与湘江交汇处,有一个历史名镇渌口。  渌口是醴陵水路出大江大河的一个转口商埠(今为株洲县城),史称“小南京”。1944年6月17日,从武汉南下的日军开进了这座“不设防”的河谷古镇,在这里实行了长达367天的殖民统治。  渌口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日军看中了这块宝地,把沿线的军事指挥机关设在这里,其中包括宪兵大队、警备大队、桥梁大队、铁道兵大队、水上摩托化大队以及一座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然而,我国最早拍摄的新闻影片却鲜为人知,它是1911年由我国魔术家朱连奎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共同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此片是唯一一部颂扬武昌起义的新闻片,制片人不是电影家,而且一位魔术家。  朱连奎以魔术方面的精湛技艺,先后在美、法、英、德等国演出,影响颇大。在国外演出期间,朱连奎对当时欧美各国正在蓬勃兴起的
期刊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准备对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做一次访谈。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我有幸参与采访了家住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的老红军李国平。  采访前,民政局的同志对我说,老红军现在是国宝,当河南省民政厅策划这次活动时,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有21位,可当活动启动时,只剩下了18位。老红军都年事已高,对他们进行采访是时间紧、任务重,迫在眉睫。  这18位老红军中,有2位是全程走完长征的,李国
期刊
10月29日一夜的放火抢劫,太原陷入一片混乱。各家各户紧闭院门,各学堂的教员和学生,距省城比较近的,有的就连夜跑回家里去了。到了10月30日(辛亥年九月初九)黎民,军队上街捕杀抢劫的人,城门口的军警开始不让那些带衣物的人出城了。在混乱中,农林学堂的学生举出代表三人赴军政府请愿,找见赵戴文、孟步云、徐一清等,提出召集各校师生协助制止焚抢的办法。军政府接受了这个意见,传集各学堂派人到咨议局开会,不料各
期刊
一、这样好的一位知识青年    贺予生,1948年出生,山西省绛县人,后随父母定居北京海淀区,是北京101中学的高材生。  1968年12月,贺予生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带着父亲贺恩和送给他的一至四卷《毛泽东选集》、一个毛泽东去安源的石膏像和母亲亲手绣了“革命到底”四字的枕套,到山西省绛县插队落户,先在勃村公社的西荆大队,1975年因知青并点,又转到勃村公社
期刊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侵华日军宣战,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蒙边界,向驻扎在西科前旗(今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闪电进攻。  8月11日,日本侵略者、伪兴安总省(驻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警务厅长福地家久焚烧了军政机关秘密档案、机关文件库,烧毁了兴安总省、王爷庙特务机关、蒙民厚生会等多处建筑,准备撤退。  撤退前,福地家久命令伪兴安医学院院长小康,从医学院的细菌库内拿出试验用的人间鼠疫
期刊
刘文典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目前坊间风行的关于他的传闻轶事,大多突出他的“狂”与“傲”以及特立独行的各种怪僻。那么,历史上的刘文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文典是名士,有许多雅好。他喜饮好茶、吸好烟,茶是上等普洱绿茶,烟是云烟中的极品“大重九”,每包值旧币3000多元(当时一般人抽的是每包1500元的“大公烟”)。  除吸烟品茗外,刘文典还喜欢听戏,尤其是滇戏。在昆明时,
期刊
一、新军子弹到了手    阎锡山和赵戴文估量了一下两个标的力量。阎锡山认为:“我的二标的三个管带(营长)张瑜、乔煦都是我们的坚强同志,只有瑞镛是个旗人,其余下级军官,都很可靠,行动的时候,只要把瑞镛一个人囚禁起来,即无其他顾虑。骑炮营是些老军人,不赞成,也不会反对,且炮兵中有不少下级军官和头目(班长),是我们的同志,可能控制该营。工辎队虽不同情,亦不会有急剧的抵抗,且人数又少,关系不大。需要特别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