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中秦罗敷的身份的探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陌上桑》中塑造了秦罗敷的形象,至此对于秦罗敷的身份众说纷纭,本文将从秦罗敷姓名的来由、采桑活动、秦罗敷所住房屋、秦罗敷的发型、服饰、行人的反应、使君的态度、秦罗敷丈夫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分析秦罗敷的身份。
  关键词:《陌上桑》;秦罗敷;身份
  第一,“秦罗敷”姓名的来由。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母有言:“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时“罗敷”已经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美女常用名,一般认为秦罗敷的事迹最早见于西晋崔豹《古今注》。《古今注》云:“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陌上,赵王登台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陌上桑》与《古今注》,人物虽由“家令”变为“专城居”、由“赵王”变为“使君”,但其中情节大体相似,可以理解为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口耳相传造成的讹变。那么“秦罗敷”在《陌上桑》中未必是女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可以理解为是对貌美女子的代称。
  第二,秦罗敷在诗中“采桑城南隅”。首先,在汉魏晋时期,《汉书·外戚传·元妃传》:“春幸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霸水而祓除。”在清《公羊义疏·十五·桓十一年尽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委,积也。御者,谓御用于宗庙。廪者,释治谷名。礼,天子亲耕东田千亩,诸侯百亩,后夫人亲西郊采桑,以共粢盛祭服,躬行孝道,以先天下。”采桑由一种实在的劳动抽象成为对农业象征性的躬亲行动,王后夫人们通过采桑表示对农、桑活动的重视,带有政治色彩。其次,诗中首先点明了“罗敷喜桑蚕”,秦罗敷采桑可能是类似于娱乐、兴趣的活动。《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奴隶是带着深筐、沿着小道前去采桑。然而在《陌上桑》中:“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罗敷发型服饰华丽,采桑用具精致与《七月》中奴隶采桑的情境截然不同。相比起为了生计,她出于娱乐而进行采桑活动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陌上桑》首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中已经点出秦罗敷所住的是“楼”。《说文解字·木部》:“楼,重屋也。”汉代的楼宅建筑无论是“一层带阁式楼宅、二层楼宅”楼宅的装饰都较为华丽,不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住所。“两汉时期,在帝王宫室的附属建筑中有了较多以楼为名的建筑物。”汉代出现两层乃至多层楼房并且多为帝王宫室的附属建筑,那么秦罗敷所住的“秦氏楼”相比起是平民居住用房更可能是贵族的建筑。秦氏楼是她贵族身份的有力佐证。
  第四,诗中对罗敷外貌描写为“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服饰作为“礼”的重要部分,服饰的颜色向来与人的身份、阶级息息相关。《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六象六正色为玄、黄、黑、赤、金、白。五间色为纁(黄赤色)、紫(青赤色)、红(赤白色)、绿(青黄色)、缥(青白色)。秦罗敷上身穿紫绮,下身穿湘绮。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散民不敢服杂彩”没有身份的百姓,主要为农民,一般穿单色的衣服。这也是“白衣”、“白丁”的来源。而秦罗敷衣着配色之和谐鲜艳都表明了她不是普通的农家女子,而是能够身着“杂彩”的贵族女子。
  通读《陌上桑》我们会发现行人的反应非常微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人对于罗敷的美貌感到惊奇惊讶,甚至到了忘记自己要去劳作的地步。如果罗敷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想必她需要经常出来采桑劳作或者是与乡里人打交道,乡里人哪怕不是人人都见过罗敷的样子也应听闻过她的姓名。但行人们过于惊讶的表现说明了他们对于罗敷并不熟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罗敷其实并不常出没于田野之间、不经常与乡里人见面。那么相比较之下,秦罗敷是贵族的可能性又大大增加了。
  诗中使君被罗敷的美貌倾倒,但他仍是彬彬有礼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再问:“宁可共载不?”這实际上是比较婉转示好的问法,并没有非常强暴无理地逼迫秦罗敷。而在汉乐府《羽林郎》中,冯子都对于貌美的酒家女是“调笑酒家胡”带有调戏的味道。甚者“就我求清酒”、“就我求珍肴”、“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冯子都一再戏弄酒家女,不断地“冒犯”酒家女。两种情况的差别虽然可能与使君和冯子都两人素质的不同有关,但与酒家女和秦罗敷的身份也不无关系。有一种可能便是秦罗敷是有身份的贵族女子,使君不敢轻易冒犯她。而罗敷也有底气说出“使君一何愚”再把丈夫的身份娓娓道来。
  诗中第三解罗敷详细地说明了丈夫的身份和在朝中的情况,可见她的丈夫是“专城居”。专城居:为一城之主,如太守、刺史之类的大官。“两晋前就存在门第相当的婚姻,只不过两晋时期士族门第婚姻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两晋前以政治、经济地位作为门第的标准,而在两晋南朝时期这种婚姻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求政治、经济的门当户对还要求出身、血统的相当。”以门当户对作为标准,身为“专城居”男子的妻子,秦罗敷的身份应当非富即贵。罗敷对于朝中之事的了解“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以及表现出的自信都不是能够单靠想象完成的。秦羅敷的丈夫就是像她所说的是一个大官,秦罗敷通过听闻丈夫的描述而对朝中景象熟悉在心。如此一来才能有理有据不失自信地拒绝使君。
  诗中在一些细节上仍值得推敲,但细节上的模糊与文学本身的假定性、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判断,秦罗敷更可能为贵族妇女。
  参考文献:
  [1]张连举.《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新说[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2).
  [2]石增礼.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与分类[D].杭州:浙江大学,2004.
  [3]曾丽蓉.汉代中原地区庶民服饰述论[J].秦汉研究,2015(00).
  [4]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00.
  [5]高慧.两晋南朝士族门第婚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陈秋儿(1996—),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弹跳力是少年排球运动员应重点发展的身体素质。在弹跳力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弹跳力素质训练的规律以及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排球弹跳力的定义、青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发展弹跳力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弹跳力;肌肉收缩速度;肌肉力量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排坛,排球运动员正向着高度化、力量化发展。近一
《美国往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它所承载的是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所有的“美国情结”,他所要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
摘 要:“生本课堂”主要提倡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学习前测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前通过不同方法对学生先知和未知的知识进行预先测试,然后教学活动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情前测,不仅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学情前测  一、探究背景  笔者借班执教《计量
摘 要:我国著名的民俗家钟敬文先生曾明确指出,“文学的特点是用形象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思想感情),因为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有关的思想感情。”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文学与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民俗为基础来进行书写的。所以,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切不可忽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且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不同的划定标准,我在本文中地民
摘 要:硬笔书写的形象化教学是指: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汉字的笔画符号局部或整体地想象成形象化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硬笔书写的一般性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硬笔书写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硬笔书写;形象化教学  在国学日益兴盛的今天,写一手好字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的高度体现,也是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技能。我国历代书学理论浩如烟海,但这些书学精妙要义对于初学者来说太过晦涩难懂,即使如“向背”、
据新华社报道,计划要求今年10月底前全部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进展不力。据专家估计,整体来看目前全国约有七成保障房尚未开工。究其原因,除了房地产开发前期准备耗时较长外,更为根本的障碍因素是一直以来始终存疑的资金制约。  资金制约依然只是表象。中国总体呈现的宽松货币与积极财政取向至少构成了保障房建设资金配套的宏观基础,因此,真正需要拿出智慧与勇气去面对的问题,仍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
在那段日子里,我震撼于铁马嘶鸣的酣畅淋漓;在那段日子里,我悲痛于尔虞我诈的世态炎凉;在那段日子里,我沉醉于天下大治的和乐安康;在那段日子里,我亦感动于“何以家为”的热情如火和“帘卷西风”的柔情似水……那段在历史中成长的日子,让我铭记于心。  无论是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还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都用触目惊心的鲜血告诉我们坐拥天下是多么诱人。而说到夺取皇位,真正家喻户晓的莫过于楚汉之争。  项羽虽出身显
期刊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书,在它的封面上写着一句话:“即可将注意力专注于你最重要的目标,活出心底真正渴望的人生.”我想很多人看到这句换的第
期刊
离开家乡已有好多年了,对故乡的一些人和事大多已经模糊生疏,独对家乡那条小河记忆犹新。这条小河因为太小、太平凡,平凡得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如同生活在旧社会里一个没有地位的老女人。在地图上找不到它,在县志中也找不到它,但它却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无穷的欢乐,有人喜欢滚滚的长江,有人喜欢滔滔不绝的黄河,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那条小河。  家乡的小河朴实无华、自然生辉,虽没有大坝的壮观,没有高山的萦绕
期刊
摘 要:从《涉江采芙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不难得出《涉江采芙蓉》它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也是一首运用比兴手法抒发自己情感的政治抒怀诗。  关键词:香草美人;政治抒怀诗  采摘花草赠予远人是古人传情达意的一种唯美方式,大量的诗歌证实和记载了这种唯美的举动。比如:“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王维的“红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