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系列课程建设实践入手,对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系列课程建设体系,重点对生物学知识系列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阐述了系列课程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抓好课程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课程建设可分为一门课程建设和系列课程建设,其中一门课程建设是指教学计划中某一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课程与知识、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和衔接顺序,以矩阵形式将系列课程组构建成专业系列课程体系,最后对每组课程进行系列课程建设。本文主要介绍沈阳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系列课程建设情况。
  一、专业系列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交叉与简单重复的现象,不仅占用大量学时,而且浪费教学资源。一方面,由于各课程长期以来都追求完善的教学体系,严密的教学逻辑,面面兼顾,形成了大而全的格局,课本越编越厚;另一方面,各课程之间缺乏协调,内容交叉重叠,越编越多,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微生物学与遗传学等课程。
  2、专业课之间各自独立,教学内容未能合理衔接,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科分化本身是在科学发展到一定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产生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导致学科越分越细,必然产生庞大的内容与不断减少的课时之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是经典内容动之不得,另一方面是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尤其是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时受到两面夹击,其结果是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融入课堂。客观上影响了知识更新。
  3、实验教学大部分是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其弊端为:①各门实验课自成体系,为了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实验内容重复庞杂;②内容陈旧,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多,研究探索性实验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照方抓药”、“照葫芦画瓢”式做实验现象比较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4、教学实习形式单一,学生动手实践项目少。不少教师仍沿袭注入式教学,学生记忆了大量的知识,但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多数实习目标不明确,任务不具体,无法量化考核实习效果。
  二、专业系列课程建设措施
  (一)构建专业系列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课程与知识、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以矩阵式构建专业系列课程体系。(见下表)
  (二)生物学知识系列课程建设措施
  1、课程重组与优化
  本专业将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学等课程整合成一门“普通生物学”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2、整合理论课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课程之间的衔接顺序,避免教学内容严重交叉和简单重复。例如,有关细胞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知识内容放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重点讲授。涉及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分解、合成的生理代谢知识放在《生物化学》中重点讲授。有关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灭菌、消毒及无菌操作知识放在《微生物学》课程中重点讲授。由此通过系列课程建设,可使生物学知识系列课程之间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衔接合理。
  3、专业教师按系列课程组开展教研活动
  系列课程组的教师彼此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相互了解和掌握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核心知识,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衔接顺序,修改教学大纲,使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4、按“三层次”构建专业实验教学系列课程体系,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
  第一层次是基础训练实验:整合无机、分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化分离技术、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常见生物大分子性质、分离方法、定量测定和有关生物参数测定等。这一层次重在基本操作技能和规范化的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素质。
  第二层次是综合实验:该层次以通风、厌氧发酵为主线,对发酵原料及产物的性质、结构和成分进行测定,通过这一层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生物实验的技能技巧、独立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设计实验:学生按一定题目,自己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中去,使学生及早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集中实践教学体系
  对过去单独的、自成一体的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三、系列课程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深化和加強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保持和发展学科特色的前提。一个学科要在高校处于优势地位,除了有学术方面的优势之外,还必须有课程建设的优势。
  2、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单门课程建设,自我完善,难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系列课程建设是从专业建设整体考虑,在课程结构上,追求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最大限度的协调与统一,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教学内容上,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通过减少理论学时,强化实践环节,可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课程整体优化,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微生物学》先后建成院级、校级精品课。《普通生物学》成为在建省级精品课。
  4、有助于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系列课程建设使经典内容更加精炼,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总学时减少15%,教材压缩20%。
  5、有利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通过系列课程建设,可以浓缩实验项目,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打破必修实验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现代生物新技术的实验内容。
  6、有利于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促进专业系列课程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申永胜,白光义,姚健.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0,(2):22-24
  [2]姚健,申永胜,黄纯颖,等.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1):37-43
  [3]申永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S1):119-122
  [4]陈瑜,安和生,项目式教学法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32-34.
  [5]张玲,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46-4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从组织胚胎学实验室的改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完善考核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及科研工作能力。结论: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
【摘 要】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目标。基于此目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制度等几个教学环节提出改革措施与建议,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随着社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
【摘 要】 课程实验是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以“通信原理”课程实验为依据,分析该课程实验的教学实际,提出在依托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将多种实验方法进行融合式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利用Systemview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提高学员应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并且提出了采用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课程实验;通
【摘 要】 文章简要论述信息素养的内涵,并对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提出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泛滥,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每天呈几何级数增长,此时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如何有效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食品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准确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考核;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摘 要】 本文从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以及课堂实施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内科学教学中采用PBL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分析与思考,对于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行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内科学;教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内科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门极为重要课程,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