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网络社会秩序与控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构建现实物质社会基础之上的网络社会,其必然伴随一些网络社会问题。论述网络社会的秩序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融合,分析及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社会中的主客体、载体、环境等要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秩序及控制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提出基于虚拟学习化社会的网络社会控制体系。
  【关键词】网络社会 秩序 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如网络商品贸易、网络社会活动、网络生产活动等,使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日益形成一个统一体。多数人生活在现实物质社会,但时刻与网络虚拟社会交融;少数“宅人”生活主题构建于网络虚拟社会,却又无法脱离现实物质社会的支撑。显然,与传统的社会系统一样,网络社会的性质及相应的功能作用的结果是正负功能兼备,它既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导致网络社会各种问题的出现,带来网络社会生活的失序与絮乱,并对传统社会控制方法提出巨大的挑战。
  一、网络社会秩序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融合
  网络社会的出现不仅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为主体个性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同时也使传统社会有关自由与秩序的价值观念面临严峻挑战。以自由与开放为特征的网络社会, 开放的空间与由的价值受到网民极度推崇,而忽视秩序的存在,从而使得网络社会逐渐陷入一种无序、混沌的状态。
  多数学者在界定网络社会问题时认为它包括基础的客观事实与主观的人们意识认定两方面因素的整合,即在网络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某种具有失范性质的网络社会现象的具体客观事实,而不是人们头脑中随意做出的假想或臆测。当网络上的混沌现象被人们广泛确定并产生个人主观方面的否定性看法时, 就构成了网络社会问题。基于其网络性、病态性、破坏性、社会性、主观性、共同性等特点,网络社会问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网络社会问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譬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信息垄断等。
  针对网络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到网络社会,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与社会现状、社会思潮等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网络化、数字化、共享化,使人们能够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培育和熏陶网络受众的思想、道德和素养 ,另一方面传播科学、理性、健康的思想和观念 ,规范社会行为、网络环境 ,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网络社会控制应时代而生[1]。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分析与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客体通过教育载体,融入教育环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思想转变,使教育客体的思想观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客体、载体及教育方法均发生差异化的改变。
  (一)网络主体与网络客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统一性方法论原则寓意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互为主客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良性互动的原则[2]。
  1.主体
  正确、全面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构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认识,应结合网络社会的结构加以分析。社会意识形态的管理者,做为社会秩序的控制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的主体,任何网络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做为网络社会的主体起着引导作用。
  2.客体
  客体乃是主体作用改造的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只有真正理解了客体,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哲学角度分析,客体是主体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时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外界对象,它是在主体活动的对象性指向中获得自身基本规定的[3]。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不同观点,以人为客体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领域中的主流观点,也有学者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以及思想品德结构与水平为客体或者以教育内容、教育中介或教育的其他因素为客体。在网络社会的层次结构中,网络客体应该包括任何网络社会成员、经营者和管理者,及其他们的思想品德的结构与水平和做为教育中介和内容的因素等。
  (二)网络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信息网络技术对于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当前网络社会成员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面临困境。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特征,决定了网络道德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出现了大量道德沦丧等网络社会现象,网络环境堪忧。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博、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人均可成为新闻报道人,成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成为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伴随着新兴传媒的正面作用,一些不法之人开始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进行个人攻击、社会攻击等不良行为。
  (三)网络控制载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随着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探索和研究出促进其发展的教育载体。网络社会的发展引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的多样性发展的特征。譬如,新闻网站和红色网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自己的网络阵地,使它们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这块阵地教育 感染和熏陶广大青年。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红色网站和新闻网站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外还建立了相关的法制、法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构成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础。再如,网站教育专题、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专题讨论会、大众性讲座、新闻媒体等都已成为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组织社会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主旋律知识竞赛大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另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站开发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基础上,开发利用电子化传播工具,如知识视频、宣扬主旋律的微电影、法制节目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可以利用网络和网站传播思想、观念、政策等,为受教育者提供全新且全面的网络教育服务。最后,运用现代网络沟通方式论坛、电子邮件、QQ、博客、聚合新闻、微博、微信等载体进行强时效性的教育,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   (四)控制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教育者的学识、才能、智慧、品格、经验、胆识和灵感的综合体现,不仅需要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还需要不断创新、细致的分析,巧妙的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网络的诞生和普及,改变着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形态,进而影响着人际交往行为方式。这种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1.把握适度的艺术
  在网络环境下,交互式的沟通和对话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平等、及时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交往相结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把握好交流的深入程度,通过适度启发和入情入理的沟通,引导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2.运用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主要工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融入网络环境,熟悉网络术语、网络符号及网络数字等,能与广大网民无差异的沟通,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选择突破口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互动交流原则,通过各种网络工具,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切实了解受教育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其思想变化,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能及时分清是非曲直、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互动交流中进行问题的解决、情感的交流以及个性的展示。
  三、网络社会秩序的治理与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方法的探讨,要求立足于工作实际和网络社会成员的思想特征与实际需求,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目的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针对目前网络社会秩序的状况,在此提出几项加强网络社会秩序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及能力素质,建设优质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工作者业务及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性的成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懂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业务且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养[4]。
  2.加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社会的理论融合
  (1)加强在等级关系场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网络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差异,如学校新闻网站、校园网上的校务版面、校务微博社区等。熟人关系场域指的是网络主体之间主要以同学、朋友等关系进行互动的网络空间,如大学生SNS社区中的校友群、校园BBS上的院系班级、社团协会等群体版面。陌生关系场域指的是网络场域中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稳定交往关系,表现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如BBS上的公共信息与评论版,新闻网站上为网友开设的评论区以及一些网络论坛贴吧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根据不同社会网络场域主体关系类型的差异,因势利导,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加强合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关系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所涉及的基本关系是网络人机互动、网络人际互动以及网络人我互动(网络自我互动)关系。
  3.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
  首先,逐步培养网民自律意识,建立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其次,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强化他律作用;最后,健全网络教育管理者管理体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4.加强网络舆论媒体的管理,发挥其优势作用
  网络传媒出现后,以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由此,网络舆论兼具信息传播、价值导向、人际沟通和社会监督等多种功能。如果网络舆论运用得好,可以让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如果网络舆论运用得不好,则会相反。当前,面对网络舆论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传统工作观念,把网络社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形成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5]。
  5.构建网络与物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系
  构建坚持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网前教育与网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网前预警——网上教育——网后反思于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大幅提高自我教育的效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6.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交往、网络学习、网络购物及网络娱乐相结合起来,形成社会生活、娱乐的新型教育体系。网络的开放性为人们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提供了多种途径,如通过现代网络沟通方式论坛、电子邮件、QQ、博客、聚合新闻、微博、微信等进行教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综合运用丰富的网络信息以及多种媒体元素,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将其更容易使网络受众所接收;可以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受教育者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6];可以建设资料网站,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在把握正确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提下,既提供学习资料、开展专题讲解、进行互动讨论,又方便受教育者获取新闻资讯、查询各类信息以及进行娱乐休闲、思想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全方位为受教育者成长成才服务。这样,受教育者出于实际需要,自然会更频繁地点击进入相应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2][3]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8月
  [4]蔡晓良,陈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前沿课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5):89-93
  [5]谢玉进.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视野[J].学习论坛,2009(04) :48-51
  [6]谢玉进,冯秀军.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6):137-140
  作者简介:
  贾海刚(1986.3-)男,河南滑县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教育与”三农”问题。
其他文献
QSCONTROL.NET是QSC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网络音频控制处理系统,集成了三大专利技术:(1)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的控制、监测和保护;(2)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3)Cobranet网络音频传输.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本文是从学校低段作文教学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为目的,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贴近学校、贴近社会
期刊
本文通过对教学现象的分析,透析成因构建出有针对性的预学策略,并结合七上《3.3立方根》的课例进行实施。有效的预学策略是指学生提前合理的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实现学
对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测厚数值变化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判断处理方法及建议。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changes of the thickness measurement in the boi
介绍了一种高可靠性的电动γ射线探伤机电路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设计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 high reliability electric γ ray insp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