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主张之下的思想与权力——从周边士大夫的学宦经历看欧阳修的嘉祐主贡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33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祐二年欧阳修在翰林学士任上通过主贡推动古文运动。以欧氏周边士大夫王珪、刘敞、王安石的学术、仕宦经历作为资材,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建构一个思想与权力的参照体系,来对比、映衬欧氏主贡之事的意义,可以将其事视为是超卓思想与仕宦权力适度结合的一则成果。就思想而言,欧氏的古文主张来源于其超卓的文化意识,超轶于普通官僚守成、因循的观念与作风。就权力而言,欧氏以翰林学士的仕宦位望领衔知贡,既能引起士人的广泛关注,又给予了他们平心接受的空间与时间。较之低层职权具有无可比拟的话语上的优势,较之更高层的职权则避免了权力过分干预的弊端。
其他文献
文章利用我国1993~2015年省级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与利用外资形式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我国利用外资总体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中,以国有企业为合作主体的中外合资企业(EJVs)最大程度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外商独资企业(WFFEs)同样发挥了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外合作企业(CJVs)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扩展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外合资企业显著带动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外合作企业对内陆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外商独资企业则表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文章发现,由
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四个案例进行剖析,探究了地方政府治理策略选择、协作治理学习路径对于跨域环境协作治理的影响。文章认为,跨域环境协作治理受到横、纵两个方向治理因素的影响。从治理纬度上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科层发包型协作、适应调整型协作、市场契约型协作和多元参与型协作四种治理策略的选择,影响着环境协作关联的达成;从治理经度上来说,环境协作的达成受到协作主体间学习路径的影响,即环保政策是否在经历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和试
2018年8月3—5日,由“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东亚古典研究会参办的“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选》学: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共六十余所高校、研究单位及出版机构的约一百二十名代表齐赴燕园,共同回顾现代“《文选》学”研究的历史并展望其未来。
礼体决定文体,不同的礼典仪式决定了不同的文体形式。刘勰谓“礼以立体,据事制范”,《尚书》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本质上是六种礼体形式,文体因礼体而生,礼体演化成文体,文体的书写原则,体现着礼体的形式规范。从礼典仪式出发,《尚书》“六体”可分为礼典、礼辞、誓辞、典册四个部分;而服从于礼乐文化的需要,《尚书》“六体”在表演、结构、修辞方面有着特殊的艺术要求,由此形成了《尚书》的文学性书写。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拥有算力、数据和资本的互联网平台在要素集成和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智能与平台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带来或加剧了诸多治理挑战,数据治理、算法正义以及权责划界等议题在新时期的平台治理实践中尤为凸显。尽管公共部门与平台企业对这一系列问题采取了不同治理方式,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责任分配与数据共享机制的缺失极大制约了政府和平台的共治实践。文章认为,中国当前的平台治理体系在理念、主体、目标、场域、内容和工具上都尚未适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转型挑战。基于此,文章从
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私人经济利益和环境公共利益之间的张力平衡,需要生态智慧。文章指出,5G+大数据赋能的"主体"之新集聚、动态决策、即时响应和智慧联动的智慧环境治理是生态智慧的重要表征。推进智慧环境治理,需要资源、技术、平台、制度等要素共同发力,尤其需要政府新的治理理念、结构和能力的嵌入。文章认为,以5G+大数据提供的逻辑强制力和治理能力为依托,推进智慧环境治理发展并让其落地,需要构建民情民意搜集与分析研判机制、信息红利共享机制和诊断式政府回应机制,以真正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王充“疾虚妄”的社会人生及文化思想,乃是以其“用气为性,性成命定”的“气命”思想为理论基石的。而今天所谓王充的文学思想,原本是他社会人生及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提炼王充文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务实用世的文学体用论、崇实黜虚的文学特征论、古今观念中体现的文学价值观、“鸿笔须颂”的颂世文学思想。这些文学观念,自然也都建立在其“气命”思想的基础之上。
北周以《周礼》为制度框架进行射礼建制,同时吸纳北魏早期以狩猎、祭祀进行军训、礼神的草原传统,体现了军事性与非军事性混融的特点。北周射礼广泛应用于四时讲武、国家仪典以及“三九宴集”等礼俗场合,对隋唐射礼的演进具有推动作用。庾信、王褒等降周南士逐步调试楚囚心态,转换政治正统思维,并主导了北周后期礼乐建制的进程。他们博采汉晋名篇,突破宫体风调,从国家运祚、皇权秩序、结撰笔法、文德治化等层面完成了对北周射礼的文学建构,从而树立了马射赋、观射诗、燕射歌辞等一批以“马”“射”为核心要素的射礼文学经典,促进了隋唐文坛同
乐语中的“道古”属于礼乐仪式技能,用于衔接诗和礼乐仪式。“道古”由“言古”和“剀今”构成,“言古”指在仪式中称引诗等古代经典,“剀”有规谏之义。礼乐仪式通过“道古”对诗等经典加以整合,确立以先王遗烈为中心的权威话语体系,并为后辈树立政治导向。“道古”是周人祖先崇拜和宗族政治仪式化的产物,旨在避免后辈重蹈商纣覆辙。但随着礼乐崩坏,“道古”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异,由仪式专用技能蜕变为日常言说方式,并演化出中国文学“征圣”“宗经”的指导思想,以及引经据典、咏古抒怀等表现手法。同时,诗也逐渐脱离礼乐仪式而走向独立。
政治获得感是公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主观心理感知,反映公众对政治生活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文章通过对4068份截面数据的因子分析,修正并构建出政治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国家认同获得感、正风反腐获得感、有序政治参与获得感和无序政治参与获得感4个一级指标,和公民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反腐落实感知、政府透明度等15个二级指标。文章依据指标计算政治获得感的分值,通过聚类分析技术将抽取的26个省份分为7类,比较各类型省份政治获得感的特点,探讨了政治获得感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分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