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实践类课程占据较大的比重,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较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门技术。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的优化、知识传授模式、学习方式、技能的项目化训练、多元智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应用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技能项目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44-02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Educational Television Program Director and Production as an Example//Zhang Decheng
  Abstract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ccupy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purpose of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are familiar with the professional expertise. Teaching must seriously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optimiz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methods, learning methods, project-oriented skills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reform of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learning method; skills-based project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Jiangsu, China 224002
  
  1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大多数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是用人单位的期盼。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技术类课程及相关实践教学的学时占很大的比重,在保证厚基础、宽口径的前提下,突出特色,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可能专业对口地就业,从而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媒体应用评价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和艺术思维与修养等,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选择,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与简单的实践操作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
  2 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特点
  2.1 课程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学生通过网络探究、多媒体学习、主动实践、协同创作、头脑风暴等多元化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教育电视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全面地掌握教育电视节目的策划与编导理论,具备文学脚本和分镜头稿本的创作能力、电视节目的拍摄与编辑能力,掌握视频后期制作技巧,具备教育电视节目评价鉴赏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教育技术、电视节目制作、广告创意等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2 教学内容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编、导、摄、制、评”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编”主要包括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课程教材(讲义)等的撰写与设计;“导”是拍摄前期工作的统筹、人员的分工与组织协调、拍摄现场的指挥等;“摄”是操作摄像机,运用影视视听语言进行画面的创作;“制”是根据蒙太奇理论,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加工组接,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评”是根据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等要求,对电视教材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3 课程特点
  1)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种高创造性的、集体智慧风暴活动,要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指导和基础,涉及的理论有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包括构图、用光、色彩)、影视蒙太奇理论等,内容多,理论性强,同时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2)创造性、实践性多。无论是稿本的编写与创作、画面的拍摄还是后期的视频编辑,都是创造性的劳动,拍摄与制作者的创造实践能力、艺术修养、技术水平、现场应变能力等都影响整个电视节目的质量,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3)软硬件更新速度快。制作设备由模拟变为数字,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到网络化制作、再到虚拟演播室的运用,无论是硬件还是制作软件,更新速度都很快,要求学生具有持久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后期效果制作软件多。流行的视频集成及后期效果制作软件有Adobe Premiere和After Effect,除此以外,还有Combustion、Shake、3DSMAX、Maya、Softimage、5D Cyborg、Vegas等,令人应接不暇。当然,非线性视频采集卡不同,也有与之相配的不同的专业视频编辑软件,这些软件各有特色,学任何一、两种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由于课内教学时间有限,很多都必须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才能掌握。
  3 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教学改革要以系统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项目化、干线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指导、评价方法等改革,注重教学高效、有效的同时,注意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实验项目的设计,积极进行开放实验,发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作用,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4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4.1 知识的系统、层次性展示——概念图的运用
  概念图运用主题节点、概念节点、连接词、连线、注释等,将知识、技能等的体系结构,概念之间、技能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层次结构与关联性,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每个章节都运用概念图,将章节的内容体系清晰地展示出来,条理性强,重点突出,便于引导教学思维和学生的学习,如图1所示。
  4.2 学习目标的优化——“干线式”教学法的运用
  所谓“干线式”教学方法是在课程教学中,以目标为目的,理出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途径,选出其中的最佳途径向学生推介、传授,让学生掌握目标实现的最佳方法,分为“干线通达、实例跟进、迁移提升”3个层次[1]。如摄像机运动拍摄可利用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讲述。
  4.3 知识的巩固——混合学习与环形学习流程
  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混合式学习”。
  同时根据不同内容学习、不同技能培养的要求,设计和开发侧重面不同的学习活动,经过“系统讲授→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头脑风暴→测试→总结反思→系统讲授”的循环,使学习活动多样化与灵活化。
  4.4 技能的项目化训练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实验教学层次和教学效率,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个性化能力需求为主线,合理规划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运用项目化设计的方法,在强化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注重实验的综合性与设计性,从“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4个层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5 教学评价改革——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多元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资源等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经典影视分析、剧本策划与创作、分镜头设计、片头包装、音乐音响对影视的作用等开放性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交流与反思等过程中的表现。同时提倡学生借助博客、QQ日志等书写自己的成长记录与分析,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并为学生提供发展指导,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能等到成功的体验。
  5 教学成果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体系与实践方法,科学系统进行课程设计,该课程的教学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自我认知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并将自己的所学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先后录制课堂教学实况40多人次100多节课,并进行军事理论教育、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等网上视频直播工作累计150多小时,为各院系的文艺会演等全程摄制200多场次,制作了卡拉OK专辑8个,制作了电视散文、配乐诗等专题片15部,拍摄制作的《阳光小屋 爱心延续》等多部电视片在省大学生多媒体大赛中获奖,成功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一个并结项。
  参考文献
  [1]陈琳.开创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干线式”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7(5):77.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奋斗历程,高度评价了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是教育部直属一级社团组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基本都有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分会,一直以来,行业协会的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为教育服务,为行业和会员发展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宗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前身是全国普教仪器订货会,始办于1980年,由原国家
摘要 重点阐述教育装备的基本概念,探讨进一步优化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的工作流程。在供应商选择中,重点描述战略合作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供应商的选择程序。阐述合同档案管理、查询应用管理情况。其研究成果可为项目采购管理在教育装备管理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教育装备;采购管理;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
摘 要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主张之一,也是当前科教兴国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校园气象科技活动正是顺应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以“做”为中心,来完成学生知识的获取,完成全面素质的提升,完成人才的培养与塑造。围绕校园气象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以生动具体的实例论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气象科技活动;教学做合一;校园气象站    “教学做合
小学语文具有先天的基础学科的性质,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陶冶性情,让精神、生命浸润在文本、语言之中,感知、理解、习得、运用、积淀语言,进而潜移默化,厚积薄发,提高语文素养,打下精神底子,逐渐外显为学识修养、才情气质,乃是小语教学的独特使命。而这一切目的的达成,归根结底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  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引领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
摘要 班级管理就是创造。通过班主任积极地组织、引导、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的人才。从班主任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干部;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8-0100-02    笔者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已有5个年头,在这
摘要 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访谈调查,研究目前制约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个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时间缺乏、电脑网络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是阻碍教师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探索美国城乡之间、年级之间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环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郊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比城市和乡村好,但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教育技术;美国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5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达州市从2004年起开展了争创“达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活动,并制定了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评估办法和细则。几年来,各县市涌现了申报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的热潮,许多学校加大财力投入改善装备环境、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功能室的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朝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方向迈进,实验教学效果也逐步显现。  从这些申报学校的发展和验收评估总体情
摘要采用访谈调查的方法,以洛阳市第五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针对他们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分析其使用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总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1 研究缘起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学媒体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学传播是通过媒体进行的,它沟通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
摘要 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初中语文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以《孤独之旅》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着重论述如何在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思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调配3种认知负荷,实现情境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验过程,并对实验效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做进一步探讨。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