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太行风云》 歇后语 运用
  
  一、引言
  
  《太行风云》是山西作家刘江的代表作。它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农民的觉醒、奋起以及与封建阶级和日伪汉奸的斗争为题材,通过观音保祖孙三代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以及观音保、小五、元英、旦他娘、海生等青年农民在苦难生活中的觉悟和成长,用细腻的手法对他们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有力地控诉了封建阶级和日伪汉奸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刘江作为“山药蛋”派的作家之一,在创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俗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这其中既有读者耳熟能详的一般常用俗语,也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俗语。据不完全统计,《太行风云》共使用俗语1481条(含部分重复使用的条目),其中谚语340条,歇后语227条,惯用语914条,一部不到50万字的作品,引用俗语之多,在古今作品中实属少见。尤其是作品中对歇后语的大量运用,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作品的语言更形象、幽默、妙趣横生。《太行风云》运用的歇后语,有些是大家熟悉并经常见到的,比如:打破沙锅——问到底、狗逮尿泡——空喜欢、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肠、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边、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也有充满浓郁地域色彩的歇后语,如:七里铺家进秀才——没想、黄龙背里砂茶壶——好嘴儿、黄沙圪梁上的野草——澇不杀,旱不死。书中的歇后语曾被许多语汇类辞书收录,如沈慧云先生主编的《歇后语词典》(2007)中就收录了200条左右。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
  
  二、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
  
  (一)通过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品行来塑造正面人物,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起到赞美、讴歌的作用。如:
  (1)这些年来,娘瘫在炕上,连个身也翻不转。也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冬去春来,观音保总是天不明就起,看那股忙活劲,当了男又顶女,丢开钯子拿扫帚。村上人们也常好这么打趣,说:“没想,真是自乐班里个捞饭盆,生丑净旦,什么角色也能顶。”……垒火,做饭,砌石头泥炕,洗洗涮涮,烧红打黑,这一套不用说,就连女人们做的针线活,缝缝补补,穿针走线,他也行。(第一节)
  (2)其实,观音保的人性,还不是心肠吊在肚皮外,不论对事对人,总是那么直来直往。(第五○节)
  (3)马家怪的人性谁不知道,是有名的杨木扁担,宁折不弯。像打死猪一样,那么死去活来打了他一场,还要罚他担两冬炭,事情怕没那么容易。(第一九节)
  (4)谁不知道小五是根硬骨头;铁黑豆,炒煞不爆,从没窝囊嫩气,流过半点儿泪水。(第六一节)
  (5)老实巴唧的在田,是那么忠厚诚实,心上半点事不挂,像这头照见那头的直筒子。(第一节)
  (6)海生一听方正奎放了话,“跐蹓”一步,穿出有丈八远,三蹦两跳就看不见了。真是像起火点着捻,一下就蹿上天。(第四七节)
  (7)不要看海生是个直筒子,一遇事,还是个长毛毛笔,粗中有细的人。(第六○节)
  (8)保他娘……说:“死鬼呀,做的麻针细线,真是活脱活像,谁教你来?”……元英说:“观音堂大殿椽头上,不就画哩是夜蝙蝠。”保他娘说:“真是峨嵋山上活猴,看精的你。”(第一六节)
  “自乐班”是在农闲时节农民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组织,“捞饭盆”是指盛饭的盆子,自乐班里的“捞饭盆”,经过在自乐班里耳濡目染,生丑净旦也都能来两下子。何况是人呢?例(1)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观音保比作自乐班里的捞饭盆,非常生动形象。例(2)是说苦命孩子观音保性格耿直,待人真诚,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例(3)中把马家怪比作杨木扁担,形容马家怪像杨木扁担一样刚硬,即使折了也不会弯曲,具有被打死也不向地主老财低头服输的刚烈性格。例(4)用铁黑豆来形容小五的性格也很自然贴切,铁黑豆十分坚硬,怎么炒也不会迸裂,小五正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年轻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会低头,即便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也决不屈服。例(3)、(4)中的歇后语都有硬的本义,但前一条强调的是刚烈,后一条强调的是倔强、坚强,这就是马家怪和小五两个人的性格差异。例(5)用“直筒子——这头照见那头”来形容在田是个心地坦荡的人,从不藏着掖着,也不提防他人,从外表可以看到内心。例(2)、(5)中在田和观音保性格都是“直”,但由于在田过于“忠厚老实”,对人毫无提防之心,被地主阶级表面“仁慈”的假象所迷惑,最后被榨干了血汗残害致死;而观音保性格直爽,敢作敢当,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得到了解放。例(6)、(7)中的海生,既有做事毛躁的一面,又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这里用两条歇后语把一个人的两种性格展现在大家面前,恰到好处。例(8)通过保他娘和元英的对话,把一个无师自通的小姑娘元英的心灵手巧、聪明伶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运用歇后语塑造反面人物,揭露地主阶级的丑恶本性。如:
  (9)伙计们总是说李鸿云是王八转的,冷血物件,没人性。(第三节)
  (10)李鸿云是一肚算盘子儿,专门计算人。(第一节)
  (11)李宝泰的人,可真是算卦先生的葫芦,一肚肚鬼。(第六三节)
  (12)话一出口,他又觉得里头好像还有文章,到底李鸿云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下还摸不准,不要又上了李鸿云的当吧?萝卜上扎刀,李鸿云也不是什么出血筒子。(第六节)
  (13)李宝泰本来就是个坏种,再加上这家伙给出些坏点子,就成了脑袋上长疮,脚底板流脓,坏透了。(第一八节)
  李鸿云是七里铺最大的财主,为人奸诈、狠毒、残忍、悭吝、狡猾,例(9)把李鸿云比喻成了王八转世的,十分形象。佛教认为人或动物死后,灵魂依照因果报应而转世成为另一个人或动物。老保根、在田等无数家庭的悲惨遭遇,都是李鸿云一手造成的,这正好说明了李鸿云就是一个不具有善良人性的冷血动物,就和王八一样。例(10)、(11)是说李鸿云、李宝泰父子俩一脉相承,肚子里全是坏主意,一门心思只想坑害算计别人,所以这两条歇后语运用得非常恰当。例(12)中用“萝卜上扎刀——不是什么出血筒子”,来形容李鸿云吝啬的本性。出血,有双关义,本指流血,刀扎在萝卜上,自然不会流出血来,这里转喻拿出钱物。在连年灾荒,已经发生了人吃人的情况下,外村饥民大量涌入七里铺,地主富户们面临被饥民吃大户的危险,李鸿云却决不肯拿出钱财和粮食来接济穷人,他以小利谋取大利,以开义仓为名,巧取豪夺,发了大财。例(13)用“脑袋上长疮,脚底板流脓——坏透了”这样一条歇后语,形象地刻画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李宝泰坏事做绝的豺狼本性,十分贴切,入木三分。
  
  三、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
  
  (14)老保根听了老婆孩子的胡话、惨叫,像是拽住心把那么撕肝裂肺难受。他在地上拍着两腿打空转,像是刚关进笼子里的一只山鸟,撞头碰脑直扑楞。(第五节)
  (15)在田像个没头苍蝇,东碰一下,西撞一跌,不光毫无办法,连一句话也说不来了。害怕就有鬼,不到小晌午,五娣咽气了!(第七节)
  (16)李宝泰心上机明,一听“杂种”二字气的活像热锅上蚂蚁,在出檐下来回直打转转。(第一八节)
  (17)李宝龙看看颠角牛那股神气,气得他就像扣在筛子下边的一只麻雀,干扑楞没办法。(第四五节)
  (18)自从那回他叫全村人掐住脖子,给立下字据以后,一直怀恨在心。不说白天,就连晚上,他也沒睡过个囫囵觉。越发是最近,消息一吃紧,一天一股风,弄得他就像跌进圪针窝里一样,坐不得站不成。(第三一节)
  老保根的老婆孩子得了伤寒,高烧不退,无钱请医治病,又借贷无门,眼见的亲人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老保根心如刀绞,“像是拽住心把那么撕肝裂肺难受”。例(14)用“刚关进笼子里的一只山鸟,撞头碰脑直扑楞”把此刻老保根心里悲痛又着急上火却一筹莫展的心情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例(15)在田看到老婆五娣奄奄一息的样子,束手无策,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在地上乱转,细致而准确地描写出了在田当时既着急心疼又不知所措的心情。例(14)、(15)所描写的事情性质基本相同,人物的心态及当时的情景也很相似,作者却使用了两条不同的歇后语,表现出作者语言的丰富以及歇后语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例(16)李宝龙想请颠角牛出兵报仇,遭到颠角牛的百般推托,此刻的李宝龙就像麻雀被扣在筛子下边,干着急想不出办法来。例(17)中的李宝泰听说有人骂他“杂种”,这是他平时最忌讳的,他既说不出又骂不得,只气得在地上转来转去,就像热锅的蚂蚁,无计可施。在例(16)、(17)中,李宝泰哥儿俩都是着急、生气、无计可施,作者分别用“扣在筛子下的麻雀”和“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两人当时的情况,既不重复,又显得生动。例(18)中的“圪针”是山西方言,指荆棘,人要是跌进荆棘丛生的地方,浑身被刺扎着,肯定是一刻也不得安生,正如李宝泰得知红军即将要来的消息,那种紧张、害怕、心绪烦乱、坐立不安的情形就像“跌进圪针窝里”一样。作者运用歇后语时,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语言形式,用不同的歇后语来描述不同的人物在相似情况下的相同心情和神态,或在不同情况下的相似心情,非常传神到位,令人耳目一新。
  
  四、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19)特别是后来那几年,又一直是兵荒马乱,不是今天蒋介石的军队打来了,就又是明天阎锡山的晋军打来,隔几天又是张学良的奉军。起粮要款,苛捐杂税,就没个完。真是撵走狐狸住上狼,拔了萝卜栽上葱,一伙比一伙凶,一茬比一茬辣,可把老百姓折磨了个苦啊!(第一四节)
  (20)他把肩膀一侧楞,就和马家怪来了个膀抗膀,两眼一瞪,说:“怎么羊群里跑出你这么一条驴来!啊——原是搬来你这么颗大脑袋?三张纸画了个驴头,你好大脸面,没有镜子,你也尿上一泡,照照你那眉眼!”(第一八节)
  (21)李宝龙这么提出,他也有点二二惑惑:“莫非就是指这个?”可又怕把话说的冒过去了。真是麻秸秆儿打狼,两家着怕。颠角牛就像是瞎子过河,蹬住底儿试探着说:“瞎子背拐子走,由你给咱指点吧。”(第四七节)
  (22)东洋车可是个少林寺里的杆杖,见过大案的东西。这是个有名的铁黑豆,炒死也不爆的人。(第六二节)
  例(19)把“撵走狐狸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凶、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这两条歇后语交叉使用,真实地再现了旧中国军阀割据混战、要粮派款、欺压百姓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的场景。就像狼比狐狸更凶狠,葱比萝卜更辣一样,来来往往的军队一伙儿比一伙儿凶恶,狠毒,对百姓的敲诈勒索也更加变本加厉。如果只用其中的一条,或是两条分开使用,就无法达到让读者感到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效果。例(20)地主李宝泰霸占了观音保家的“地皮房产”,不允许观音保和穷哥儿们在自己的地皮上盖房子,观音保和众人据理力争,马家怪和地主的狗腿子董寿昌发生冲突还动了手,这一段话就是董寿昌讥讽马家怪的。这两条歇后语虽然形式不同,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讽刺人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面子很大。这两条歇后语连用,非常符合当时的情景,把董寿昌对马家怪的轻视表现得淋漓尽致。例(21)李宝龙和颠角牛都有投敌当汉奸的打算,但互相之间并不摸实底,用“麻秸秆儿打狼——两家着怕”来形容当时两人的心情恰如其分。麻秸杆又脆又细,拿它去打狼,狼看见麻秸秆儿害怕,人因为知道麻秸秆儿并不是得力的武器打不死狼心里也害怕,把双方的担心和忧虑表现得惟妙惟肖。接下来作者又巧妙地连用了“瞎子过河——蹬住底儿试探”“瞎子背拐子走——由你指点”,把李宝龙、颠角牛两人心中的疑虑以及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的情景描述得栩栩如生。例(22)中东洋车是地主狗腿子李贵的老婆,是一个道德败坏、贪图享乐、爱占小便宜、又喜欢拨弄是非的坏女人。李贵窝藏了地主的财产,村干部扣了东洋车,李贵吓坏了,生怕老婆吐露实情。他又想到老婆不是一个能被轻易吓住的人,这里连用了“少林寺里的杆杖——见过大案的东西”“铁黑豆——炒死也不爆”两条歇后语,确实正如李贵所预料的,东洋车的确是个难对付的人,她见过大世面,吓唬、威胁等手段在她身上不起作用,同时她又是个顽固不化的人,不管好话坏话她都能充耳不闻,任何劝说都打动不了她的心。一个泼皮无赖、滚刀肉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两条歇后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利用歇后语中的谐音来表达说话人话语中的其他含义
  (23)打日本这是个爱国事情,就用不着多费口舌。让我说,咱满打满算起来,朝廷爷吃煎饼,君(均)摊好了。(第四四节)
  (24)天底下这道理,可就都成了你们这有钱有势的!你李、赵两家,庄园田产数不清,金银谷囤堆满仓,不要说大话使小钱儿,今儿咱不是朝廷爷吃煎饼,是打日本,拿出来,均摊均摊!(第四四节)
  (25)海云也再没敢跟大家多嘴,只是说了一句:“石鸡上南山,咱咯咕咯(各顾各)哇!”(第五一节)
  (26)老九来成慢说细道给海云说:“和财主们里攀亲戚,就是个这,只要他闺女待见咱的人,要让我看,这是老鼠拉秤锤,就是要盗铁(倒贴)哩。”(第四九节)
  (27)她问观音保:“开春以后我再来,你看什么时候好?”观音保说:“脑瓜盖上开铆,我可不敢钉(定)。”(第五九节)
  朝廷爷指皇帝,君也指皇帝,与“均”同音相谐,指平均分摊。例(23)、(24)是说打日本鬼子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需要的东西,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平均分摊,这样做才合情合理。例(25)中的“咯咕咯”是拟声词,形容石鸡的叫声,谐“各顾各”。春夏之交,七里铺遭遇大旱,在抗旱的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在正确意见占了上风,地主阴谋失败之后,是非不明的海云无可奈何地说了句:“石鸡上南山,咱咯咕咯(各顾各)哇!”既表示了他的失望,又表现出他的不满,是当时他心情的真实写照,也非常符合他自私狭隘的性格。例(26)中,地主的女儿仙容看上了穷人家的小伙子海生,央求来成做媒,在海生报名参军即将离开家时,送来了十块大洋,海生的哥哥海云不敢接受,“老鼠拉秤锤,就是要盗铁(倒贴)”是来成劝海云的话。秤锤是铁制成的,老鼠拉走秤锤,是要把这块铁偷走,“盗铁”谐“倒贴”。对仙容来说,只要小伙子有出息,将来可以夫荣妻贵,钱是不成问题的。来成是一个胆小怕事又很圆滑的人,这样的话出自他之口,既说明了问题,又显得含蓄不过分。例(27)中的“开铆”,是指在脑瓜上钉铆钉,“钉”谐“定”,指对某件事不敢做出决定。观音保用这条歇后语回答了素华的问话,诙谐而风趣。
  利用谐音来表现其他意思的歇后语有很多,正如温端政先生所说的:“这种用借用一个词来表示同音同形而不同义的另一个词,以形成真正的语义,是歇后语语义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手段。”(温端政,2005:394)
  (二)歇后语中的一语双关是歇后语语义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作家通过语义双关来描述事情的发展或人物的对话,使语言更加丰富、诙谐。
  (28)老九掩起笑脸,瞅住春燕,说:“就是黄龙背的砂茶壶,一张好嘴。你给我做来,我不穿?”(第五三节)
  (29)这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事情嘛,這规矩又不是我李家定哩!你们也睁大眼好好看看,这碑后是不是你们的祖宗三代?是不是七里铺的全村人!(第二六节)
  (30)旦他娘坐在地上,伸长胳膊,冲人缝把元英扯到自己跟前,说:“半天里飞个雕溜溜,就是一声好叫唤。不赶紧拿出咱主意来,空喊叫顶甚用。”(第五四节)
  (31)听了这些,特别是马家怪,好像装了满肚火,到底怎么点,怎么放,又该怎样烧,可真是死面蒸馒头,一个眼儿也没有。一遇事,就想拚命,实在也不是个办法。(第一九节)
  例(28)中的“嘴”有双关义,从字面上看是说壶的嘴好,实际是老九来成数落女儿春燕只会说好听的,并没有真的动手给他缝制衣服,委婉地批评了女儿光说不做,这比直接指责更容易让人接受。例(29)“清”与“青”同音相谐,一清二白,又有双关义,本义指豆腐和葱的颜色,实指事情非常清楚明白,没有一点儿含糊的地方。例(30)中的“叫唤”,有双关义,本来是指老鹰的叫声,实指人说话,讽刺人说得好听,却拿不出主意,没有好的措施。例(31)中的“眼儿”,有双关义,本指白面发酵后出现的气孔,转指心眼儿、主意,指人没有一点儿主意和办法。“死面蒸馒头——一个眼儿也没有”是对马家怪性格的真实写照,马家怪虽然性情刚烈,却很莽撞,脾气又暴躁,遇到不平的事情,拿不出主意和办法,只知道蛮干,动不动就去拼命,这就为日后李宝泰买凶暗杀马家怪埋下了伏笔。
  
  六、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书中的歇后语有不少方言词,使小说更富有生活气息,语言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32)观音保扭回头来,“哈哈”一声笑,说:“看你才是蘸着稀饭吃扁食,越吃越糊涂了,刚才举胳膊那叫干甚?” (第四七)
  (33)她咬着牙说:“那个天不收的野鬼,他胡子巴杈的人了,谁家媳妇姑娘要让他看上,总要掇门摘窗、生能百法,要把人家孩子们欺负了。”三孩说:“潘仁美吃扁食,这他算活人饭吃够了。”(第三二节)
  (34)一个农民党员,刚入党那时,红一阵黑一阵,倒也干了不少事,可总觉得有点二马虎数钱,越翻腾越糊涂。还不是指一堆吃一堆。领导怎么说,自己怎么做。这几年工作起来,倒是比从前敢放开点手脚。(第五八)
  (35)她从二十三岁上死了前夫,后嫁给双连,这是苦鬼遇穷鬼,一对凄惶人。就因为两人脾气对劲儿,少吃没喝,可是心上舒展。(第二九)
  (36)旦他娘坐在地上,伸长胳膊,冲人缝把元英扯到自己跟前,说:“半天里飞个雕溜溜,就是一声好叫唤。不赶紧拿出咱主意来,空喊叫顶甚用。”(第五四节)
  (37)人们已经在议论,有的说是“外村来引寡妇”,也有的说是“鸹活人妻”。双连看看在田,说:“伙计,黑老鸹(乌鸦)报喜,我看不是好消息。”(第四节)
  (38)她抢先说:“可是好哇。咱这都是黄沙圪梁上的野草,涝不杀,旱不死,先不先这根底正体性好。”她盯住双连老汉问道:“他爹,你说?”(第九节)
  (39)三孩笑脸满面,说:“当铺掌柜卖杂割,咱也不是真本实老行伍出身。要说是还懂点儿门头诀窍,我看火线上的事也好,后方的事也罢,听共产党、毛主席的话,这是个根本。”(第四二节)
  例(32)、(33)中的“扁食”,指的是饺子。例(32)本指稀饭和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呈现糊状,讥讽人思想糊涂。例(33)是指人死期将近。马虎是指做事粗心大意,例(34)的“二马虎”,却是指做事草率,不聪明的人。例(35)“凄惶”,是指可怜,苦鬼和穷鬼都是命运悲苦的人。例(36)“雕溜溜”,指的是老鹰。例(37)“老鸹”,指乌鸦。山西有一个说法,乌鸦叫预兆即将有坏事到来。例(38)“黄沙圪梁”是指黄土高坡,用野草来比喻穷人生命力的顽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能顽强地活下去。例(39)“杂割”,指猪、牛、羊等家畜的内脏,也叫“下水”。当铺老板卖“杂割”,干得自然不是本行。以上歇后语中的方言词,都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区方言的特点,作者信手拈来,运用得自然贴切。
  一部小说能否引人入胜,不仅要靠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富有悬念,而且还要靠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的生动感人、自然流畅,两者缺一不可。《太行风云》虽然只是讲述一个小山村几十年中发生的故事,但作者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把故事讲述的真实可信,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熟练、灵活地运用歇后语这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语言形式,为小说增色不少,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通俗自然、贴近生活,读来亲切感人。
  
  (本文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古今俗语专书研究”[SKYZD2006]的研究成果之一。曾在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太原,2007年7月]上宣读,会后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参考文献:
  [1]沈慧云.歇后语词典[Z].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温端政.歇后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巫建英 太原 山西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030006)
其他文献
什么是“蚁族”?引用《蚁族》一书的解释:“指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我们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从构成看,“蚁族”是有其语言背景的,它的构成其实并不新鲜,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追星族”“上班族”“有车族”等。随着“X族”在言语中的不断运用,“族”逐渐演变成一个类语缀,反过来又推动它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审核合格的398个产品颁(换)发农药产品生产批准证名单予以公告。
湖北省农业部门日前公告了今年秋播主推的15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其中,油菜主推9个品种,小麦主推6个品种。公告要求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及其种子管理机构,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严厉打
摘 要:近十年来,字母词语中的一类单字母词语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言学角度,对单字母词语的特点展开了调查分析,认为单字母词语特点包括:组合形式多样、具备特殊的表达功效、使用具有层级性。  关键词:语言学 单字母词语 特点    近年来,单字母词语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单字母词语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如对单字母词语进行全面研究的有原新梅的《文学语体中的单字
本文系统讨论徒手体操草图绘制方法,包括草图结构、比例、平衡、旋转和扭动、交接、投影、特定符号等具体内容,并附图说明基本绘法.
“滑行”技术是游泳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在游泳教材序列中,仅被列为启蒙游泳教学中的熟悉水性阶段的教材内容,因此在四式技术教学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在对滑行技术
青海省京科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于2001年6月首家入住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是国家在青海省唯一的一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
1、含氟拟除虫菊酯类,目前国内能够生产近十种含氟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些品种国内没有生产的,值得关注的品种有五氟苯菊酯、氟硅菊酯、三氟醚菊酯、氟氰戊菊酯等。
站话是黑龙江方言的一个小类别,与普通话比较,它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站话量词与普通话量词相比较,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站话量词的构形特点,二是站
由于受益于整体化肥市场走好及下游复合肥行业要货积极性有所提高的影响,近期磷酸一铵价格出现了盘升走势,同前期价格低点相比,大多数企业的出厂价上涨了20-150元(吨价,下同),高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