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囊团成员
刘延英南方杂志社资深编辑
吴重生资深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
林莉杭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学高级讲师
提问信箱: ztc@zjjybkzs.com
答疑的艺术
大虾问ZTC智囊团
我今年读高三,在班里成绩还算不错,所以常常会有同学来问我问题。有些同学不乐意为同学答疑,觉得这会妨碍自己的学习,我倒不这么想。答疑既可以温故而知新,又可以帮助同学,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时间久了,我也有些困惑。就拿今天来说,上午第三节课下课,我正在做数学老师留下的思考题。正想着,大胖来问我问题,等我给他讲解完了,再继续做题,发现自己已经和之前的思路“脱节”了,只能从头再来。有时候,我觉得有点累,想休息一下,但有同学来问问题,我就只能放弃休息了。当然,这样的情况不多,不过多少还是会让我有些不舒服。还有的同学问完一道题没多久,又拿着另一道类似的题目来问怎么做,这样重复“做功”,我再怎么耐心也会有厌烦的时候。
我也说了,其实我挺乐意帮助同学的。我能理解有些同学不愿问老师,他们可能觉得老师很严肃,有点“怕”,所以我也不会说“别问我了,你去问老师吧”这样的话。我怕拒绝他们,他们会不高兴,最后搞得大家朋友都做不来,所以我能解答的问题尽量解答,可是有时候答疑真的会影响我自己的时间安排。我该怎么办?
ZTC智囊团 答 大虾
大虾你好,很高兴知道你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同学们愿意问你问题,你也愿意回答,说明你既有帮助人的能力也有帮助人的愿望。
现在的烦恼是,同学们的问题常常说来就来,就像天气预报里没有提到的阵雨,搞得人手忙脚乱。我猜想是随时可能“被回答”的状况让你“不舒服”吧。
这个“不舒服”太正常了,对一个很注重时间安排的人来说——我判断你是一个很会安排时间的人,你的成绩好很大程度归功于此吧——被人打乱计划当然不舒服。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帮”与“不帮”,而是怎么“舒服地帮”。看看你每天的学习安排吧,再做个决定,准备每天抽出多少时间来帮助同学,也许20分钟,也许半小时,这个由你定;然后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课间的某个时候也好,放学之后的几十分钟也行;再然后“昭告天下”,跟“问题同学”约法三章——答疑时间,“来者不拒”,排队轮候;非答疑时间,请勿打扰。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总有些“冥顽不灵”的同学,怎么办?我的意见是:你该学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同学们的问题总有你不会的,也总有你不方便解答的时候,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中这样“你情我不愿”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学会拒绝,也是必要的技能。
这儿,我有一个看来一劳“长”逸的办法——消除“大胖”们的“恐师症”。告诉大胖:“走,我陪你去问老师!”面对老师,让大胖提问,你在一边鼓励他,给他打气,这样,大胖应该不会感到紧张。而当他得到老师耐心细致的回答后,就会认识到老师也不是他想象中那样严肃和难以接近,不懂的问题问老师能比问你得到更详尽的回答呢!
·他人的智慧·
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年龄。
——魏武挥,blogbus.com前首席运营官
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挫折,这表明你做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创新性。
——伍迪·艾伦,著名美国电影人
刘延英南方杂志社资深编辑
吴重生资深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
林莉杭州外国语学校心理学高级讲师
提问信箱: ztc@zjjybkzs.com
答疑的艺术
大虾问ZTC智囊团
我今年读高三,在班里成绩还算不错,所以常常会有同学来问我问题。有些同学不乐意为同学答疑,觉得这会妨碍自己的学习,我倒不这么想。答疑既可以温故而知新,又可以帮助同学,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时间久了,我也有些困惑。就拿今天来说,上午第三节课下课,我正在做数学老师留下的思考题。正想着,大胖来问我问题,等我给他讲解完了,再继续做题,发现自己已经和之前的思路“脱节”了,只能从头再来。有时候,我觉得有点累,想休息一下,但有同学来问问题,我就只能放弃休息了。当然,这样的情况不多,不过多少还是会让我有些不舒服。还有的同学问完一道题没多久,又拿着另一道类似的题目来问怎么做,这样重复“做功”,我再怎么耐心也会有厌烦的时候。
我也说了,其实我挺乐意帮助同学的。我能理解有些同学不愿问老师,他们可能觉得老师很严肃,有点“怕”,所以我也不会说“别问我了,你去问老师吧”这样的话。我怕拒绝他们,他们会不高兴,最后搞得大家朋友都做不来,所以我能解答的问题尽量解答,可是有时候答疑真的会影响我自己的时间安排。我该怎么办?
ZTC智囊团 答 大虾
大虾你好,很高兴知道你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同学们愿意问你问题,你也愿意回答,说明你既有帮助人的能力也有帮助人的愿望。
现在的烦恼是,同学们的问题常常说来就来,就像天气预报里没有提到的阵雨,搞得人手忙脚乱。我猜想是随时可能“被回答”的状况让你“不舒服”吧。
这个“不舒服”太正常了,对一个很注重时间安排的人来说——我判断你是一个很会安排时间的人,你的成绩好很大程度归功于此吧——被人打乱计划当然不舒服。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帮”与“不帮”,而是怎么“舒服地帮”。看看你每天的学习安排吧,再做个决定,准备每天抽出多少时间来帮助同学,也许20分钟,也许半小时,这个由你定;然后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课间的某个时候也好,放学之后的几十分钟也行;再然后“昭告天下”,跟“问题同学”约法三章——答疑时间,“来者不拒”,排队轮候;非答疑时间,请勿打扰。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总有些“冥顽不灵”的同学,怎么办?我的意见是:你该学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同学们的问题总有你不会的,也总有你不方便解答的时候,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中这样“你情我不愿”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学会拒绝,也是必要的技能。
这儿,我有一个看来一劳“长”逸的办法——消除“大胖”们的“恐师症”。告诉大胖:“走,我陪你去问老师!”面对老师,让大胖提问,你在一边鼓励他,给他打气,这样,大胖应该不会感到紧张。而当他得到老师耐心细致的回答后,就会认识到老师也不是他想象中那样严肃和难以接近,不懂的问题问老师能比问你得到更详尽的回答呢!
·他人的智慧·
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年龄。
——魏武挥,blogbus.com前首席运营官
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挫折,这表明你做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创新性。
——伍迪·艾伦,著名美国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