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眼中的学校危机管理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目前我国广大中小学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危机;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2384(2006)07-0038-03
  
  2006年3月,我们以“当前中小学危机管理现状”为主题,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44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班的200余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实际收回问卷21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08份,有效回收率为83.20%。在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来自11个省的13个地区,其中有中小学校长188人(小学校长46人、初中学校校长89人、高中学校校长32人、完全中学校长1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90.38%。我们在对有效问卷进行总体统计的同时,还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的分类统计。
  
  中小学危机管理
  工作的现状
  
  1.中小学危机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危机管理工作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61.06%的被调查对象所在学校近5年内没有发生过自杀、他杀、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暴力、性骚扰、绑架等危机事件;13.46%的被调查对象所在学校虽然在近5年发生过上述危机事件,但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2.中小学校长对学校危机管理工作普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校长对学校危机管理工作认识非常深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中小学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的认识。95.6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小学有可能发生各种危机事件。(2)对中小学发生危机事件的影响的认识。无论是就总体统计情况而言,还是就分类统计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长都认识到了学校危机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3)对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的认识。从总体统计情况来看,98.2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对教师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99.5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对后勤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99.0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对广大学生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调查结果显示,基于上述认识,大多数学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4)对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总体调查结果显示,99.5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小学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55.2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必要”。
  此外,92.31%的被调查对象认识到,学校危机事件有些是可以预防的。就总体统计情况看,59.1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预防阶段最重要的是强化师生的危机意识;24.1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18.7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和公众的沟通。调查结果还显示,86.0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一旦危机事件爆发,就应当立即启动预防阶段制定的应急预案;75.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当危机事件结束后,68.7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召开总结大会,开展调查和分析工作”是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22.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寻求改进机会”是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还有8.1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为师生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是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
  
  中小学安全管理
  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的实效性不强
  尽管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所在的学校都对教职工进行过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的培养,但在回答“您认为目前中小学危机管理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时,20.6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教职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在回答“您认为引发中小学危机事件的首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仍有43.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危机意识淡漠。这说明,中小学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的实效性不强。分类统计情况显示:54.35%的小学校长、47.19%的初中校长、28.13%的高中校长认为,引发中小学危机事件的首要原因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淡漠。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校长的这一比率低了近一半。这说明:年龄越小的学生,越需要实效性、操作性强的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
  
  2.中小学危机管理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就总体情况而言,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小学危机管理的最大困难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3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39.9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所以难以取得好的法律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中小学难以借助法律手段来处理学校危机事件,更多的是依靠协商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介入来解决学校危机事件。
  
  3.中小学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99.5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小学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但是,31.2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最大困难。一般而言,学校危机管理制度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调查结果显示,61.0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应对、恢复机制;而33.6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只包括预防、应对体系。可见,超过1/3的被调查对象忽略了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
  
  4.大多数中小学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如果学校拒绝与媒体合作,那么媒体就有可能报道一些不太准确的信息,这样对学校更为不利。明智的做法是: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部分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1]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但是,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总体情况而言,只有37.0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该“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只是提供给他们客观事实”;58.6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3.85%的被调查对象“担心媒体的报道有损学校的声誉,等危机处理完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还有0.40%的被调查对象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说,62.90%的被调查对象没有正确处理学校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校长的观点差别不大。
  可见,超过半数的中小学校长在危机情况下,在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时,对上级主管部门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自主性比较弱。这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自主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予广大中小学校长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建议
  
  1.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学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是否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呢?本次调查显示,就总体而言,96.1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74.0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必要”。关于推动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34.1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法”;41.8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由政府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法,对学校危机管理作出详细的规定”;24.0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危机管理作出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促进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2.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1)提高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9.1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0.8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可见,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对学校领导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的培养,重视提高学校领导的预防和预测能力,确保他们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头脑冷静,决策果断、正确。
  (2)提高教职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调查结果显示,68.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28.3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2.88%的被调查对象则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资料,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应对措施的得与失;组织教职工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教职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调查结果显示,46.6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针对预案进行模拟演习的效果最好”;31.7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开展专题讲座或讨论会效果最好”;19.2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开设危机管理课程效果最好”;还有2.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效果最好”。笔者认为,中小学应采取感性体验比较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比如:进行模拟演习、开展专题讨论等;针对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求生知识和技能,以备在紧急情况下自救。
  3.开展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为中小学危机管理提供指导
  就总体统计情况而言,11.0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小学危机管理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尽管这个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这个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2]因此,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着零散的经验被动地应对危机,在危机发生时难免会出现恐慌局面。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尽可能预防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调查结果显示,就总体情况而言,42.3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31.7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17.3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问题”;16.3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首先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队伍建设问题”。分类统计情况与总体统计情况大体一致。因此,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危机管理的体系建设问题和危机管理知识普及问题,同时顾及危机管理的方法问题、队伍建设问题、技巧问题等。
  
  参考文献:
  [1]唐·倍根,唐纳德·R·格莱叶著. 周海涛主译.学校与社区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甘国华,秦川.校园危机与校园危机管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3).
  (编辑许丽艳)
其他文献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见到了这样一张家校联系卡:左右两边醒目地印着两句话,右边一句是“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左边与之对应的是“散漫,必将一事无成”。在卡的最上方画了一串快乐的气泡,气泡里写着:“我充实,我快乐!”联系卡的中间是表格,表格的横栏是时间,从周一列到周五;纵栏是午休、晚自习、晚睡、家务、我的业余安排以及我的周末安排。在我的周末安排后有一括号,里面写着“要有意义噢”。卡的最下方是家长寄语和班
课程表的编制不单纯是一项对时间、空间以及人员进行分配的技术性工作,更是学校课程管理理念的展现。传统的课程表编制采用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它讲究逻辑和规范,即依据一定的范例、模式和循序渐进的策略去实施。这种课程表在具体操作中,固然能保证教学的效率,有利于课堂的正常运转和课程监控,但是,它的规范划一、学科取向、应试取向,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忽略了学生生活本身的意义。“以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表的理念的提出
[编者按]第一次上海徐汇区教育党工委王纪远书籍讲徐汇区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是在2009年9月。随后,我们真研读了相关材料。2009年10月底,我刊又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起,就这个主题与王书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走访了几所学校。通过采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过去8年来,徐汇区教育系统突出“大党建”的思路。以“民主、公开、服务”为基本原则,创造了,“一个主题、两个载体、三个坚持”的党建工作的“徐汇
每个学生都不希望自己仅仅是母校的匆匆过客。若干年后,当他们回到昔日的学园,都希望能看到一丝当年的影子,找回与其有关的哪怕一点回忆,以及承载那段风华岁月的一砖半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湖滨草地上,为历届学生留下了集体的记忆:他们把每一届学生的在校学习年份和那一届学生的毕业生总数雕刻在一块块石板上,安放在草坡上,暖暖地延续着这所京师名校的血脉传奇。
自古以来都是妈妈带孩子较多,这也成為了一种“社会现象”。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老公不管娃,就算偶尔带娃,也总是“坑娃”,于是爸爸们更会以此为借口,更少地参与带娃。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爸爸多带娃的好处非常多。  爸爸不带娃是“代际效应”起作用  当你问孩子爸爸为啥不能多帮着带孩子时,很多爸爸第一反应会说:你看谁家男人带孩子?虽然随着家庭教育的不断推广,很多爸爸加入带娃
我校地处北京海淀区四季青镇西部,学校周边居住着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教育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我们本着全纳教育的理念,积极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有生理障碍或智力障碍的孩子入学。全校853名学生中,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90%,智力障碍、语言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孩子占4%。  这种差异性的生源生态,是我们学校赖以生存的条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精心呵护。如
新校长上任后,一般都要深入一线听课,以便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人数不多,校长短时间内就能听完一轮课。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长如果沿用过去那种一节一节地听下去的“老套路”,那么要听一轮课,恐怕就需要很长时间。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其他工作。  如何才能让校长在短时间内了解教学情况?笔者以为,新校长不妨尝试一种“短平快”的方法——“五分钟”听课法。理由是:(1)新校长听课是
[摘要]北京怀柔三小校长彭兴江在短期内让一所无名小学成为当地人气最旺的学校之一。从安静与变化、简单和复杂、近和远、固守和超前等特别之处解读其领导力。“慎独”是其实现领导力的源泉。  [关键词]领导力;“慎独”;怀柔三小;彭兴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7-0020-04    彭兴江,异地人不太熟悉的名字,北京怀柔三小(以下简称三小)校
摘要:在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第10次学术年会上,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学校改进”问题,对学校改进的力量、学校改进的质量标准、学校改进的具体举措、学校改进的校长使命、学校改进的教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校改进;质量标准:校长使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0)01-0024-03    2009年11月7日~8日,
在江苏苏州十中校园里流连,笔者只有一种感慨:这里的一切均不可复制——它作为昔日江南织造署旧址的文物价值无法复制,它与《红楼梦》、《水浒传》两大古典名著的文化渊源无法复制,它哺育出的费孝通、何泽慧、杨绛,彭子冈等名人大家的教育成就无法复制,它触手可及的名师、名生的动人故事无法复制……在这里,历史携着文化的力量款款而来,让人的内心因文化的抚慰而畅快淋漓。  笔者在四川金沙小学这所新建小区的配套学校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