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编制:“以学习为中心”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表的编制不单纯是一项对时间、空间以及人员进行分配的技术性工作,更是学校课程管理理念的展现。传统的课程表编制采用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它讲究逻辑和规范,即依据一定的范例、模式和循序渐进的策略去实施。这种课程表在具体操作中,固然能保证教学的效率,有利于课堂的正常运转和课程监控,但是,它的规范划一、学科取向、应试取向,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忽略了学生生活本身的意义。“以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表的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编制课程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以学习为中心”
  的课程表的提出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是由国外学者艾伦、安德森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表设置方式,它是“将学习时间作最大应用,反映出课程的优先事项,并且将学生的学习需要给予最高的优先性,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成就”[1]的课程表形式。这种课程表“具有弹性,以学习为导向,时间是根据学习的需要而加以组织的,避免了让学习受到严格时间架构的限制;能反映对学生分组的做法,而不会将学生标签化,以便给予全体学生接受高品质课程的机会,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能给予教师适于教学的环境,将教师分配到他们的专长领域,能考虑教师即将任教学科的数目及其类型的偏好,以及对教室安排的喜好。”[2]
  
  二、“以学习为中心”
  的课程表的取向
  
  1.以学生取向代替教师取向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它遵循学习的规律,把教师分配到他们的专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水平来选择教师。另外,这种课程表根据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来决定课程的排列位置和课时量。
  
  2.以学习取向代替学科取向
  传统的课程表以学科为取向,把课程表看做是关于学科的时间安排。传统的学科取向的课程表虽然便于管理,但它的时间统一化(全天每个科目都是45分钟一节,偶尔两节连排)、环境固定化(固定的教室),不利于不同学习者学习不同的科目。但事实上,课程表是为学习而设的,而不是为教授学科而设的。以学习为取向的课程表设置,并非是以学科大杂烩的形式出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学习,在保证学科完整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区段时间”来代替“课时”进行教学。“课时”作为一个固定的教学时间单位,强调其长度的标准化、固定化和不容改变性。而“区段”强调教学时间的弹性,允许教师根据科目的性质、学生的学习水平灵活调整“区段”的长度。比如:可以以15分钟为一个“区段”教授生活常识,也可以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时作为一个“区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或研究性学习。
  “区段时间”的提出,使时间得到弹性利用,为学习的完整性提供了保证,并为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分层教学、实现课程统整提供了条件。
  
  3. 以发展取向代替应试取向
  研究一下当前的课程表,我们就会发现,“考什么就开什么课”是众多学校的教育选择。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这么久了,但在一些中小学的课程表上,连音乐、美术这些课程都没有,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也被所谓的“主干科”侵占。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探讨的中心议题是“什么样的学习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促成学习”。它关注学习的品质、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环境,最终指向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根据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的优先顺序,将时间分配到数个科目上,而不是根据科目在考试中的地位来决定课时量的多少。
  
  三、“以学习为中心”
  的课程表的编制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倡导的理念是引人入胜的,但是,课程的不确定性、流动性也给课程表的编制带来了困难。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学的混乱、无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时又能很好地贯彻其先进的理念呢?
  
  1.倡导“全体参与”的课程表设计理念,设立专业的课表研究委员会
  “全体参与”指的是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课程表的设计活动中来,大家通过积极讨论,确立学生所需要的课程、教师能力范围内所能提供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学习能力分组,自由选择任教教师,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个人特长向学生提供课程。课表研究委员会的任务是确认学校课程所要面对和处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疏通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并对“全体参与”背景下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学理上的论证。
  
  2.统筹课程表的时间安排,增强时间弹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时间的弹性利用,在这方面,国外的区段式课程表、轮调式课程表、循环式课程表比较有代表性,可资借鉴。
  (1)区段式课程表。把每天的教学时间分为几个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可以以较短的时间单元为一个区段来安排小型课程,也可以分派给教师团队大单位的时间区段,再由他们根据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需要来决定哪位教师具体占用多少区段。
  (2)轮调式课程表。按照轮流调换时间段的理念排列课表,如在周一第一节上的数学课,在周二改为第二节上,在周三改为第三节上,其他课依此类推(见表1)。这种设置方式,使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所学的课程,把学习遗忘率控制到最低水平。由于人的生物钟的差异,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而这种情绪表现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轮调式课程表避免将某一科课程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段内,照顾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3)循环式课程表。改变传统的以周为单位的循环方式,拟订不同的时间周期进行课程循环。比如:3天循环课程表,课程以3天为一个周期循环一次,到第四天重新进行循环。此外,还有6天循环课程表、10天循环课程表、月循环课程表等。学校可以根据课程属性以及学习的进度自由地调整循环周期。
  
  
  3.设置合理的程序来分派空间,以便将流动性降到最低
  由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强调“最大限度地服务学习”,而学习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弹性化,会导致空间的流动性过大而使学校难于管理。因而,课表研究委员会要采用人工与微机结合的编排手段,设置科学的数学模型,编制合理的程序来管理空间,以便将流动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Allan A·Glatthorn 著,单文经等译.校长的课程领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Anderson,l.w.(1985).Policy implication of research on school time,School Administrator,40,25-28.
其他文献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在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为学生设计了“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学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潜能,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也认识到,必须着力建设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保障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生涯发展规划”;研究性学习;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8-00
实行“科研行政”是我校在第六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北京市团结湖三中2000年9月~2005年9月发展规划》中确立的目标。几年来,“科研行政”经历了由部分到整体、由形式到内涵、由解决眼前问题到解决学校长远发展问题的过程。实行“科研行政”,优化了学校管理过程,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我们对“科研行政”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与此相应,“科研行政”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学校发
学校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了解学校信息,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知情权,也是保障公民利益的重要条件。  在我国,学校信息公开主要是指校务公开,它是伴随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在此背景下,我国于1999 年3 月25 日制定
不显山,不露水,也没见轰动张扬。  近些年,北京市一0一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成绩有目共睹—  1999年以来,多次获北京市科技教育金鹏奖,2002年通过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验收并被评为北京市园林环境示范校,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2004年获北京市艺术教育金帆奖……此外,在原址上翻建校舍21000平方米,外迁校内住户130余家;创办初中教改实验班;建立了不同体制共存的教育集团;在招生
“保护学生安全”首入师德规范修订稿    不久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修订意见。“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我国上一次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1997年。    多省市中小学校无条件接收灾区学生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许多省市采取各种优待措施,接收灾区中小学生入读本地学校。例如:武汉市教育局要求该市
在个别学校,你有时会看到几个学生在指手画脚地检查同学的活动情况。原来,负责检查的学生是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学生,是那种教师管不了、同学见了就害怕的孩子。学校“扬长避短”,让他们当起了“督导员”,检查学生的上操情况、纪律情况、到校情况。他们每天在校园里晃来晃去,一旦看到有同学违反纪律,动辄开口大骂,拳打脚踢,被管的学生则唯唯诺诺,不敢有丝毫的反抗。我们私下里称这种管理为“痞子”管理。笔者认为,这种管理的
马寅初校长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尽管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北京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一一零中学前身)听课,可谓中国名校长、名教授到中学课堂听课的第一人。笔者原为一一零中学教师,现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给大家。  1951 年春,北京大学奉命筹建一所工农速成中学,即北京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校址是五四运动发源
什么是“全心教育”?    “全人教育”、“全纳教育”、“全民教育”、“三全育人”、“全教育”、“心灵教育”、“全员德育”等国内外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它们要么追求受教育者数量的最大化,要么追求教育力量的最大化,要么追求教育目标的最大化,要么追求教育过程的极致化。在思考“面”上的问题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教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位于县城南郊,被誉为土族之乡民族人才的摇篮。  互助县民族中学于1982年建校,是一所以土族学生为主,兼收藏、回、蒙古、撒拉、白族等民族学生的全寄宿制完全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以上,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名,教职工150多名,学生大部分来自本县的偏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互助县民族中学占地面积6.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见到了这样一张家校联系卡:左右两边醒目地印着两句话,右边一句是“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左边与之对应的是“散漫,必将一事无成”。在卡的最上方画了一串快乐的气泡,气泡里写着:“我充实,我快乐!”联系卡的中间是表格,表格的横栏是时间,从周一列到周五;纵栏是午休、晚自习、晚睡、家务、我的业余安排以及我的周末安排。在我的周末安排后有一括号,里面写着“要有意义噢”。卡的最下方是家长寄语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