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类检测:量身定做来治病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做盲目的“东亚药夫”
  我国每年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住院人数高达500-1000万人,每年死亡人数高达20万;100多万聋哑儿童中约50%是药物致聋,每年需花费1770亿美元……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字!作为中国研发个体化用药第一人的周宏灏表示,基因检测就等于给患者开出一份精确的诊断书。个体化用药就是根据患者个体对不同药物的代谢酶活性进行分析,能够立即为患者选择出安全有效的药物。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怎么就这么大呢?周宏灏说,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生理、病理、遗传和环境等因素都有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间还会互相联系,盘根错节,共同决定了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复杂性。
  提到个体化用药,吴慧言也不无感触地说,以前我们曾被叫“东亚病夫”,现在国民体质明显好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过度关注健康也把一部分人带入歧途,只要身体稍有病痛就用药,看别人用什么好就跟着用什么,不惜财力物力。但实际上,不适合的药不亚于毒药,是药三分毒,这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肾衰竭。世界上像我们中国人这样如此盲目“追随”健康的不多,我们千万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却给自己又扣上“东亚药夫”的帽子。
  以身试药 致毒又致命
  张家界德高望重的陈德祥老师因一场普通的感冒就此离去。其女儿陈晓红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父亲9时30分开始注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脂葡萄糖注射液;9时40分身体出现四肢抖动、寒战、高烧、失语不良反应;10时40分送至张家界人民医院抢救,疑为克林霉素惹的祸;12:05分心脏停止跳动。这是陈德祥生命的最后155分钟。无独有偶,哈尔滨6岁女孩刘思辰因静点克林霉素也导致死亡。
  众多的患者为什么唯独这两个人导致死亡?患者家属很痛苦,痛失亲人;医生很无辜,按正常计量处方,却一辈子都要背上沉重的十字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基因突变与所用药物不匹配导致的结果。
  吴慧言介绍说,目前我们的临床治疗基本上是循证医学或叫试误医学,是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对症”开药、“按量”服用,如一个阶段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换药,实际上相当于是用患者身体在试药效,如果药物无效,浪费药费是小,更重要的还会延误病情,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致病、致死。其实,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不同人体中会产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效应,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量体裁衣给出患者适合的用药方案,经济有效。一位高端人士患有高血压,一直在用国外最好的药,可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在做了基因检测后,医生建议他服用一种在药房就能买到的只有几块钱的降压药,结果服用效果非常好。这位高端人士高兴之余自嘲道“就是这药也不符合我身份啊。”其实,药根本没有贵贱之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链接】
  药物可能导致的“致命”反应
  乳腺癌:靶向药物赫赛汀(价格:25800元)目前临床经常使用该药物,但是如果患者的HER2基因为阴性时,该药物是无效的。
  急性哮喘:治疗药物沙丁胺醇(albuterol),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给患儿使用这种药物,但是如果患儿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该药物将导致直接死亡。
  抑郁或者癫痫:治疗药物卡马西平,临床医生对该药物的使用具有普遍性,但是如果患者的基因HL-B*1502发生突变,将导致患者发生中毒性皮肤溶解症(约翰逊综合症),死亡率在30%-40%。
  基因检测助力靶向治疗
  病例一:
  潘老先生今年70岁了,发现患上胃癌时是2011年。当时切除了大部分的胃,并进行了化疗等治疗,病情稳定了下来。去年年底,潘老先生身体不适加重,肺穿刺活检显示,癌细胞转移到了肺上。医生为其确定了化疗加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先给潘老先生做了一项Her-2的基因检测,结果为三个“ ”号,提示用药效果会很好。在进行相关检查之后,1月份潘老先生正式开始了化疗,并加用了靶向药物。第一周期化疗潘老先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反应,CT显示肺部肿块明显缩小了。两个疗程下来,潘老先生肺部肿块持续缩小,胃口也有了。
  病例二:
  吴女士今年46岁,查出癌症是在2009年,当时吴女士没有原因地出现了中上腹的隐隐作痛,并伴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癌,病情严重,无法手术切除,进行了6个周期的化疗。2011年复查时发现胃癌转移到了双侧的卵巢,又进行了卵巢摘除手术,又在其他医院接受了化疗、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等治疗。三个月前,吴女士的病情越加严重,吃不进饭,连喝口水都会吐出来,体重降到68斤。吴女士的Her-2的基因检测是阴性的,说明对首选的靶向药物不敏感。结合吴女士的情况,医生为吴女士制定了新的化疗方案,并加用一种抗血管生成的药物。现在吴女士的病情已经稳定,能吃流食,体重稳定下来。
  吴慧言介绍说,个体用药在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使用上大显身手。癌症其实是种基因病,所以癌症与基因变异密不可分。基因突变是遗传病和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某些特定突变的携带者会对某一类抗癌药特别敏感,或者特别耐受。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的检测,选择合适的抗癌药,让癌症患者尽可能多地获得收益,尽可能少地减少毒副作用。某医院有两位得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一位患者做了个体化用药检测,适用吉非替尼的药,有效率达到70%,用药之后效果非常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的病友看见他治疗效果这么好,就想省点钱,从其他渠道买到吉非替尼,以同样剂量服用,结果四个月后死亡。原因很简单,死亡病友的基因型用吉非替尼无效。一片药500元,四个月六万,不只是钱白花了,主要耽搁了有效治疗期,生命无法挽回。
  吴慧言最后表示,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就是对家人的负责、就是对孩子的负责。而基因检测就像是给自己用药买一份安全护照,同时也给肝脏、肾脏买了一份保险。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因检测并非万能,科学在不断进步,基因也非终生不变,不是说检测出没有疾病基因就可以“为所欲为”,很多疾病的产生是自身、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经常喝碳酸饮料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佛蒙特大学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则评估了碳酸饮料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每天喝碳酸饮料越多,就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其中每天喝4杯或4杯以上的儿童,破坏别人东西、与人吵架或殴打别人的可能性是不喝碳酸饮料儿童的两倍。
去年底,《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当中开展了“年度心情”的调查,结果,“累”字高居榜首——2013年,华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2014年1月2日,著名影视公司小马奔腾的创始人、董事长李明猝然离世,终年47岁。为这个“累”字添上了一笔沉重的注脚。  在这个全民喊累的大背景下,1月7日,香港“娱乐教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安然离世,享年
更年期的时候,内分泌紊乱的症状90-95%的人都会有,只不过有的人轻,有的人重。  更年期头疼、心脏不舒服应考虑内分泌紊乱  47岁的杨女士上个月开始阵发性头疼头胀,像要炸开一样,这让她无法安心工作和生活。量血压后只比平时偏高一点且仍在正常范围。做了颈椎的磁共振、头部的磁共振、头部血管的磁共振都显示正常,没法解释她的症状。医生建议到内分泌科看看。杨女士纳闷,头疼看内分泌干嘛?将信将疑的她到内分泌科
近日有报道称,某知名保健品公司元老、高管多有早夭者,一时间,有关保健品的各种争论喧嚣不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保健意识,是保健兴起之源,却也由于它的过度泛滥铸成保健之殇。  保健品伤人威力别小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增强,开始向保健品、营养品“要健康”。殊不知,保健品如果食用不当,伤人的威力还真不可小觑。  市民林小姐平时特别注意保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品天天不断,
对于A片为什么一直存在,文化人类学家莫理斯博士所著的《裸猿》说得好:“我们的窥淫活动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是不正常的。但相对而言,它有益无害,因为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性的好奇感,而且避免使人们卷入可能威胁配偶关系的婚外性关系。”    在台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夫妻结婚多年后,妻子发现丈夫越来越沉溺于色情录像带,而且还经常要求妻子与他一起看。妻子接受不了,所以总是在丈夫看得入迷的时候
蒋女士给女儿报了个作文辅导班,半年下来,女儿的作文果然有长进,写起来有板有眼。可是蒋女士发现,女儿的作文一个套路,像八股文,一点孩子应有的活泼语言都没有;孙女士的儿子小学时候特别爱读书,爱写日记,可是自从上了初中后,每次写作文都像挤牛奶,日记也是为应付老师才写。作文就像孩子学业之路上绕不开的跨栏架,成为令老师、家长、孩子都头疼的问题。      三因素左右孩子作文能力     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
武国忠养生经  武国忠, 北京孔伯华医馆首席坐馆专家,被称为“北京最贵的医生”。其医学主张融仙学养生、丹道养生与武术养生三大流派精髓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中国传统养生学主张。著有《扶阳祛湿》、《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人体通补手册》等保健养生力作。    何为“带脉”     练武的人,打起把势来的时候,总是要把腰带紧一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扎上舒服呗,不然怎么使劲啊。”一般人都会这么回答
有些小儿肺炎无发热症状  “很多家长只知道发烧、咳嗽等症状是小儿肺炎的表现,殊不知,即使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也可能得了肺炎。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免疫力比较低,一开始出现肺炎,并不一定会出现发烧现象,再加上他们的气道反应还没有发育成熟,即使气道有炎症,通常也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咳嗽反应,有些患儿甚至不咳嗽。”辽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胡国斌说,在接诊中遇到过不少不发烧、不咳嗽的肺炎患儿。由于这些患儿
别以为只有大人才会得脂肪肝,如果你的孩子营养过剩又缺乏运动,脂肪肝很可能会主动找上门。    【病例回放】  别人都把迪迪叫做小胖墩,原来今年13岁的他,从小就养成了无肉不吃饭的习惯,刚刚上初一年级,体重竟然已经有102斤了。寒假期间,迪迪突然觉得肚子疼,爸爸领他到了医院,医生问他哪儿疼?他就摸着自己的肝脏部位说是肚子疼。医生让家长带着迪迪做了超声检查,结果诊断为脂肪肝。  听到医生的诊断,爸爸很
春节到了!一家人又可以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了。那百吃不腻的“妈妈菜”,有多久没吃到了?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本是一句网络流行的调侃,但说到“回家吃饭”四个字,却成为很多都市人遥远的回忆和越来越迫切的渴望。  餐馆美味,你害怕吗?  小时候,在家吃饭是一种必然。长大后,生活变了,去饭店吃饭几乎成为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餐馆美食美则美矣,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隐患的曝光,也着实让人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