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杜家桥铅锌矿成矿规律浅析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简要叙述了勘查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从地层岩性、构造、矿化富集、物化探异常几个方面论述了织金杜家桥铅锌矿成矿规律。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规律;织金杜家桥
  1.矿体特征
  在勘查区发现了以锌为主的受断层控制的“断裂型”铅锌矿体以及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中大致顺层产出的以铅为主的“层控型”铅锌矿体。现就两种不同类型铅锌矿体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
  1.1以锌为主的“断裂型”铅锌矿
  该矿体严格受北西向含矿逆断层F16控制,其产状与断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倾向220°~230°,矿体倾角65°~80°,一般75°,矿体倾斜延深约310m,走向控制长约460m,矿体主要呈透镜状沿断层破碎带产出。铅锌矿体真厚度1.20m~7.28m,平均真厚度3.84m,厚度变化系为52%,矿体厚度变化属于较稳定。矿体单件样品Zn品位0.57%~18.79%,单一断面Zn品位2.57%~12.92%,平均Zn品位:4.84%,矿体zn品位变化系数48%,矿体有用组分属于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体单件样品Pb品位0.20%~8.64%,单一断面Ph品位0.90%~8.64%,平均Ph品位1.31%。
  1.2以铅为主的“层控型”铅锌矿
  勘查区局部地段零星可见铅锌矿体出露于地表,但绝大部分铅锌矿体为隐伏矿体。通过钻探工程施工揭露,在工作区内发现了5层以铅为主的铅锌矿体,铅灰色方铅矿呈细小脉状、星点状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之中,均呈层状、似层状分布,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倾向150°,倾角12°。
  2.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
  2.1地层岩性控矿规律
  区内赋矿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Z2∈dy),其出露厚度150m左右,在勘查区内未见底。仅分布于五指山背斜核部,自下而上其岩性可分为两部分:其下部岩性主要为浅灰色至深灰色层纹状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及泥至细晶砂砾屑白云岩,可见晶洞发育,局部零星可见方铅矿、水锌矿沿岩石裂隙充填,厚度大于103m;其上部岩性主要为灰至浅灰色块状粉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硅化白云岩,厚度40m~65m。
  2.2构造控矿规律
  区域性北东向大断裂F1和F2目前未发现跟矿化有直接关系的蚀变,但是F1和F2大断裂对勘查区内次一级断层的发育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勘查区内“断裂型”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这两条断之间的北西向断层之中,初步分析認为区域性北东向大断裂F1和F2对勘查区的铅锌矿体具一定的控制作用。
  勘查区内含矿断层在地表发育较差,在区内通过LD1、LD2、ZK101钻孔3个工程的揭露,该断层为一北西向逆断层,倾向南西,倾角65°~80°,一般75°,断层破碎带宽0m~20m,一般宽约10m。破碎带中可见断层角砾及破碎白云岩,断层角砾大小不一,一般0.2cm~10cm,偶见极大者可达20cm,角砾多呈棱角状,次之为次棱角状。胶结紧密,胶结物以白云岩为主,次之为细小的石英脉或石英团块,少量的泥质、钙质。可见强硅化蚀变。在LD2中可见该断层破碎带逐渐变窄直至尖灭,再现。可见铅锌矿体沿断层破碎带呈透镜状分布。同时,含矿断层F16与北东向区域大断裂F1或F2交叉部位铅锌矿体较厚,品位较高。
  铅锌矿体围岩有不同程度的硅化、白云石化,当围岩蚀变增强时,矿体品位亦增高,这说明铅锌矿化与围岩蚀变密切正相关。
  2.3矿化富集规律
  勘查区内矿体在纵横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富集规律。在纵向上的富集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矿石类型:由地表向深部,由氧化矿逐渐过渡成混合矿再到硫化矿。
  矿体规模:从地表向深部,由小变大。
  矿石品位:一般从地表向深部由贫变富,以“断裂型”锌矿最为明显。
  2.4物化探异常规律
  勘查区铅锌矿体与其围岩极化率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中高阻高极化率特征,其围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则表现为高阻相对高极化率特征。经综合分析判断认为,铅锌矿体表现出的高极化特征应为铅锌矿体中硫化矿物或伴生黄铁矿所引起,其高阻应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或硅化蚀变所引起,其表现出的相对高极化特征应由含硫矿物所引起,铅锌矿体与围岩问存在电性差异。
  勘查区极化率异常在其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上均表现明显为低阻或中低阻异常,异常对应较好;结合化探成果资料对比显示:极化率异常总体分布与化探异常分布大致吻合,再根据地质资料可知:灯影组为铅锌矿主要赋矿层位,而视极化率异常处于灯影组地层内且异常较为明显,均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此,视极化率值较高,故推测勘查区内视极化率异常由灯影组铅锌矿引起。
  勘查区化探异常浓集中心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灯影组,其岩性为浅灰色至深灰色层纹状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及泥至细晶砂砾屑白云岩,异常带上发育北东向断裂构造。其中Pb、Zn、Ag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其反映了勘查区已知铅锌矿点的Pb、zn、Ag组合异常。震旦系灯影组里的Ph、Zn、Ag组合异常的分布是寻找此类铅锌矿的重要靶区。同时,勘查区矿致异常区内Pb、Zn、Ag、Cd元素异常含量较高、变化较大。异常形成初步分析认为为深部含矿热液、构造热液沿构造活动形成的通道上升,热液中成矿物质与碳酸盐岩发生交代作用或充填于碳酸盐岩裂隙中。其中Pb、Zn等元素析出富集成矿或形成富集体,多以脉型、细脉型、浸染型存在于次级褶皱核部的虚脱空间、层间破碎带及断层破碎带中。
  在区内地层岩性有利成矿的地段,沿北西向断层有较好的物探化探异常出现,此类异常对指导找矿意义重大。一般次生晕异常大多呈面型分布,指示区带找矿方向,可圈定矿化范围,异常中心所处地段很有可能是隐伏矿体存在的地段。
  2.5热液活动规律
  关于勘查区内铅锌矿的形成温度,根据前人资料,矿石铅的单阶段模式年龄为591Ma~636Ma,与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沉积时代一致,因此,推测矿床成矿物资来源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是否说明了以铅为主的“层控型”矿体是在早期海底喷流直接沉积形成,而以锌为主的“断裂型”矿体可能受后期构造作用改造早期形成的“层控型”矿体,再次在构造有利赋矿空间富集形成。
  勘查区内,铅锌矿体围岩具白云石化、弱硅化、方解石化、硅化、重晶石化、萤石化,这表明了区内成矿作用受后期热液作用的特点,同时亦受成岩期“深部成矿物质”与碳酸盐岩多韵律作用,在有利岩性及构造部位多层成矿的特点。
  3.成矿模式探讨
  通过对勘查区铅锌矿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分析、总结,结合勘查区内的矿床特征,认为区内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改造层控型矿床,将区域铅锌矿成矿模式初步总结如下:
  雪峰期—加里东期区内由于黔中地区地壳整体上隆的微拉张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由北西向断层控制的断控盆地,成矿元素沿断层向地壳浅部运移,释放到断裂控制的盆地内,使震旦纪地层中成矿元素大量富集。寒武纪,盆地内同热液活动强烈,富含金属元素的热卤水源源不断地向盆地排放,形成了晚震世末至早寒武世初区内深水炭硅质岩层(习称“黑层”)中热水沉积成因的富含重稀土和Cu、Mo、Ni、Ag、U、V、Ba、Pb、Zn、Sb、Cd等元素的金属矿(化)层,并造成整个早古生代地层中Pb、Zn、Hg、Cd、Mo、Sb等元素的原始富集。
  至海西—印支期,勘查区西南侧的六盘水裂陷槽开始了陆内裂谷活动,在强烈的玄武岩浆活动带来的热动力的驱动下,地下水热液将先期矿源层中初始富集的zn、Ph等矿质淋滤出来,沿此期活动的断裂运移至有利的储矿层中沉淀成矿,从而形成了区内受岩性、地层控制的铅锌矿体。
其他文献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资管理是否得当影响着企业的库存成本和采购成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阐述了物资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物资管理的现状,以及针对如何解决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和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物资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
为了折腾“一部巨大的妄想之书”(《一种庞大的文本建构》),行将不惑方得其60万言,对于自负的闫文盛而言,犹是“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假如他这样的写作愿景总是处于“方生将生,隐
报纸
[目的/意义]智能化信息抽取工具是情报3.0工作流程中的技术基础。构建一个信息抽取系统智能化地进行情报采集和情报处理,生成研究对象人物相关的会议活动情报信息,从而揭示某
[目的/意义]解析香港"修例"风波中网民的情感演化过程,找寻此类大规模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规律并为相关部门提供舆情防范与应对的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针对复杂语境下的大量
[目的/意义]为克服用户功能需求挖掘过程中仅以消极评论中高频关键词作为分析依据,导致用户功能需求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结构主题模型的用户功能需求研究框架。[方法/
中国古代的话本、拟话本小说是由讲唱艺术衍生出来的文学体裁,它们与讲唱艺术一脉相承,并且保留着清晰的口头表演痕迹。本文以宋代至明末时期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为研究对象,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健康社区不同级别用户的参与行为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平台管理者了解用户的参与行为并为提升用户平台参与度、改善平台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意见。[方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特征,而快递业作为一个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也有必要去探索如何在大数据中创造价值。通过对大数据本质及其现代管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