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初中数学教学利与弊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小学教改已经推行了很多年,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启发式的教学逐渐居于中学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种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学认识不清,张冠李戴,最终弄巧成拙。本文在对启发式教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启发式教学真正内涵,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成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利与弊
  启发式教学不是现代教育领域新出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孔子时期就已经有这种教学理念。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意就是只有在学生想努力弄明白但却仍然弄不明白的时候才能去开导他,只有在学生心理明白却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时候才能去启发他。孔子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极为相似,其目的就是要让学习者到达举一反三的目标,极大提升学习效率。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在意涵
  我们现在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是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对应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即片面强调教师将知识一股脑的全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慢慢消化。这其实是一种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就所学习的内容互动很少,学生将课下背诵知识作为课堂遗留的任务,老师则会认为将教材内容“朗读”给学生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由于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教学结果常常让人失望。有时会出现教师反复的重复一个知识点,学生却仍然不能掌握的情况,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常常事倍功半。
  启发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不再片面强调传统式教学的“任务导向”教学方法,而是在实际教学中,善于根據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充分调动全体或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乐意学并且爱学。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事过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大都有一个十分深刻的感受: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热情度不高,不仅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如此,就连许多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没有数学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也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他们最乐于做的是在数学课上看漫画书。启发式教学则能够有助于消减这种状况。一方面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通常能够成功吸引注意力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师生间的频繁互动能够减少学生的疑问,拓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第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完整的学习体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最为常用的一个教学工具就是背诵,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背诵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法无疑义的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学生与老师交流很少,压抑了学生自我个性的健康发展,将本来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成了一个充满了对学生异化的恐怖场所。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强调对于课本知识死记硬背(当然一定量的记忆背诵是不可缺少的),它关注的是在不断的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老师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采用下面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设一个反比例函数y=1/x。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可能就会自己在黑板上左画右画,最后告诉学生这个函数位于哪两个象限,他们有什么特点等等;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老师就会这样讲解这一反比例函数:首先,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动手画出这一具体函数曲线;之后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诸如这个函数分布在哪些象限内?在这些象限中,y与x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这一函数的曲线与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在什么地方?之后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反比例函数y=2/x和y=3/x的曲线,这三个曲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规律可循么?通过这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强调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使抽象的初中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初中数学之所以较难学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数学本身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没有具体事物相对照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起对于初中数学的直观感受。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初中数学并没有高中和大学数学那样抽象,其本身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正是启发性教学可以胜任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抽象的图形所对应的实物环境。比如,在讲授“对称轴”一节时,教师可以列举学生身边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物体的平面图可以成为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称为中心对称图形?将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的观察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第一,启发的对象局限性大。有些老师的启发性教学仅仅将启发的对象限定在优等生身上,对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干脆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启发式教育未能够真正理解启发式教育的真正意涵,让人遗憾。启发式教育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式的学习。只看重优等生的启发式教育本质上仍然是传统教学思想作祟,是为追求升学率、突出教学成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第二,把围绕着答案进行提问当作是启发式教学。比如就有教师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启发式提问:方程y=3x+5,当y=9.5时,x=?这种提问且不说其提问的水平,就是把这种提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实现工具也是极不恰当的。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它的真正主旨在于通过不断的向学生抛出引导式的提问,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举一反三。上述提问只能说仍然是一种强调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启发式教育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关键环节,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纠正误区,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静,张继福. 启发式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J]. 计算机教育. 2004(12)
  [2] 罗琴. 通过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 甘肃科技纵横. 2002(06)
  [3] 姜惠莉. 谈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03)
其他文献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其实,最成功的老板应该是员工的偶像!要做员工的偶像,首先就要有一般人所没有的个人魅力,那种魅力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一定是什么绝无仅
税收执法文书是税务机关按照法定执法程序和内容,依法制作、发布的反映税收执法活动过程和环节内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文书。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税收执法文书的质量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