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教主”不厚黑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w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有很多种读法,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惊悚”。梁启超读完,搁下一句话: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鲁迅读完,说:每页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字缝里都是“吃人”二字;李宗吾读完,某天豁然开朗: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厚黑”二字而已。
  什么是“厚黑”?脸皮厚,心肠黑。李宗吾的研究成果《厚黑学》早在民国初年就发表在成都的报纸上,读者哗然,因此大家叫他“李厚黑”。李宗吾不反驳,反倒自称“厚黑教主”。
  但按厚黑学的成功标准,李宗吾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
  李宗吾很早就加入同盟会,但辛亥革命后他因没为革命出力而深感惭愧,黯然回乡。后来,应昔日同窗邀请,他才出来做官,在四川审计院一类机构当过小科长,机构被裁撤后,他又到官产清理处任职。1913年冬,这个机构也被裁掉,他只好再次走人。这期间,他不仅没践行厚黑理论,而且相当鄙薄名利,堪称谦谦君子。
  江湖传说他主动要求减薪才肯去官产清理处任职,搞到后来丢了饭碗,连归家的路费都是找同乡借的。回乡后,他先去一所中学当校长,后来做到省督学。做督学时,他憨劲十足,力主严格考试,让混日子的学生相当不爽。一次,几个胆大的学生趁着夜色将他拖到室外狠打了一顿,临走时还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主张严格考试吗?”他大声说:“只要没打死,还要考!”
  1938年,年近六旬的李宗吾在四川政文编审委员会任职。就是这样一个冷衙门,遇到省政府改组时又被裁掉了,他只好转移到新成立的编译室。不久,编译室精减人员,“不厚不黑”的李宗吾成为第一个出局的人。1939年初,他带着家人辗转回到故乡。
  一个人得有多倒霉,才能像李宗吾一样,两次“混”官场都被裁掉。但他看得开,不以为意。
  他晚年极度嗜酒,到了杯不离手的地步,颇有魏晋风度。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锸随漫话》,“锸随”二字是说酒仙刘伶常乘鹿车,携酒一壶,让人带着铁锹跟着,说“喝死便埋掉”。他写此文有追慕刘伶的意思。
  抗战期间,南怀瑾曾拜会李宗吾,走时向他借10元路费,李宗吾给了20元。南怀瑾说钱给多了,而且不知什么时候能还。李宗吾说:“先用了再说。”南怀瑾后来深有感慨地说:“从这件小事来看,厚黑教主的为人一点也不厚黑,甚至很诚恳、厚道。”
  其实,并不是李宗吾教世人厚黑,而是世人自取所需,只从他的理论中看到了“厚黑”二字,不明所以就拿来用。有人曾问:“你教人做事离不了脸皮厚、心肠黑,我照此实行,为什么处处失败?”他答:“你的胆子真大,听见‘厚黑学’三个字就拿去实行,尚能保住性命就是你的造化。”
  据说,抗战期间,蒋介石在重庆读到《厚黑学》,说这是败坏人心、危害社会的书,下令禁止出版,并要通缉李宗吾。在幕僚吴稚晖说项下,此事才作罢。实际上,蒋介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当局不喜欢《厚黑学》,绝不是因为它败坏世道人心。
  跟梁启超、鲁迅一样,厚黑之术在李宗吾看来是“国粹中的国粹,根本上的根本”,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循着厚黑学研究下去,就可窥见人性的真相。他说:“自古迄今,社会上有一种公共的黑幕,这种黑幕,只许彼此心相喻,不许揭穿了,否则就要受社会的制裁。”
  李宗吾把社会上尤其是官场上的厚黑术剖析得太深刻逼真了,许多当权者可能会从他的戏谑文字中隐约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觉对号入座,以致恼羞成怒。
  有个朋友曾苦口婆心地劝他,说:“厚黑是社会病状,你的作品是医病之药,这些我都懂,但社会人不懂。如今仅以‘厚黑学’三字流传于世,你将得罪于社会。”李宗吾回道:“劝我不谈厚黑,等于劝孔孟不谈仁义,劝韩非不谈法术,劝程朱不谈诚敬,劝王阳明不谈致良知,试问能乎不能?”这位朋友后来形容李宗吾是叫声凄厉、形象可恶的益鸟猫头鹰。
  李宗吾虽没放弃宣传厚黑学,但终究还是听从朋友的意见,对厚黑学做了更多的阐释:“我发明厚黑学,等于瓦特发明蒸汽,无施不可。利用蒸汽造成火车,驾驶得法,可以日行千里;驾驶不得法,就会跌下崖去。我提出‘厚黑救国’的口号,就是希望司机驾驶火车向列强冲去,不要向前朝崖下开,也不要在街上横冲直撞,碾死行人。”
  他还特别指出,他的厚黑学被人用反了,“对列强用‘厚’字,摇尾乞怜,无所不用其极;对国人用‘黑’字,排挤倾轧,无所不用其极,以致把中国闹得这样糟。”他接着说,“我主张翻过来用,对国人用‘厚’字,事事让步,任何气都受,任何旧账都不算;对列强用‘黑’字,凡破坏帝国主义者,无所不用其极,一点不让步,一点气都不受,一切旧账非算清不可。”这才是他讲厚黑学的初衷所在。
  李宗吾见过晚清列强割据中国,也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用强烈的爱国情怀研究厚黑学,本质上是救国、救时、救世的手段,却被误解为一种个人的成功学,这真是莫名的悲哀。
  花草快到碗里來
  杯底是交错缠绕的木兰花枝,杯壁上也是木兰花苞的浮雕,容纳液体的空间则由硕大的木兰花瓣簇拥而成,仿佛花丛中怒放的一朵,别致可爱。用这个杯子喝酒,口感也会更清甜吧,就像尝到了花蕊间的甘露。
  这是一只做梦都想做竹子的瓶子,不仅凑齐竹节、竹芽这些必备的cos元素,连爬在竹子上的瓢虫都没落下。壁瓶通常是扁平状的,挂在墙上插花或纯粹装饰,传说中美丽勤劳的田螺姑娘就是从这玩意儿里跳出来的。
其他文献
张九龄出生在岭南,7岁时就会写文章,13岁时以文章拜谒刺史。刺史拍案叫绝,“此子必能致远。”那年是长安三年(703年),张说被流放到岭南,在机缘巧合下看到张九龄的文章,并把他的名字深深地记在心里。  18年后,张说回朝做了宰相,仍对那个文采出众的少年念念不忘。而少年已非昔日少年,此时张九龄也凭努力和才干被朝廷征召到长安。  张说非常欣赏张九龄,不惜纡尊降贵与他论谱叙辈,推崇他为“后世词人之冠”。在
三国棋盘上,孙权无疑是博弈高手,曹操甚至无比艳羡地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谁知晚年的孙权却频出昏着儿。  孙权个是情种,后官佳丽三千却独宠王夫人,太子孙和、鲁王孙霸均为王夫人所出,孙权爱屋及乌,对两个儿子的感情难分伯仲,因此孙和、孙霸在朝中享受同等礼遇。  由于孫权的纵容,孙霸拉拢一帮“铁杆儿”,杨竺等腐败分子以他为中心结成圈子,从而助长了他的野心——觊觎太子之位。  那时孙权倒还不算糊涂,听说
曾国藩是一个奇人,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国藩。”可就是这样一个千古完人,却有天下第一笨人之称。曾国藩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后人,笨,未必是yi 件坏事。  笨,所以更勤奋。  童年时候的曾国藩,就比一般小孩笨拙、迟钝一些。  道光五年(1825年),曾国藩在家中挑灯夜读,一个小偷趁夜潜入藏在窗旁,伺机盗窃。小偷听到曾国藩背诵的古文很短,以为他一会儿就能背完睡觉去,谁知道直至小偷睡了一觉醒来,曾
漫漫黄沙下,为了给心爱的姑娘复仇,身材雄壮的男人一往无前地冲向千军万马,如飞蛾扑火一样,于乱军中雄赳赳地高喊:“杀李元吴!”李元昊则以傲然的姿态阴冷地注视着一切,从齿缝里蹦出一句,“在史上留名的绝不是你!”仅一句话,对面那个怒发冲冠的人就像跳梁小丑一样被蔑视成渣了。  这是中日合拍电影《敦煌》中的片段。当然,杀李元昊的绝不会是冲锋的朱王礼,史上留名的也不是他。李元昊的命,要靠他在后官造孽后被人收割
饭圈是个朝气蓬勃的地方,众多新奇有趣的事物都在这里产生,也在这里被命名,于是饭圈成了大型网络新词的生产地。  爬墙  路人追星的日常操作,年轻人新兴潮流之一。基本原则为哪家花香爬哪家,爬墙动作尚可犹豫,但见异思迁的初心百年不动。  人参  是“人身攻击”的谐音 簡称,是一种诽谤、侮辱粉丝及爱豆的网络暴力行为。  大腿  多指位于追星食物链顶端的“粉头”,他们是与爱豆无限接近的传奇人物,而“抱大腿”
乾隆十一年(1748年)的春日,济南城内正是风细柳斜、花簇云霞的好时节,乾隆东巡一行的銮驾就在此时到达济南。  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乾隆的兴致却很高,丝毫不见疲惫之态,与之同行的富察皇后却因行程劳累而抱恙。但当贤淑温雅的富察皇后看到乾隆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而不愿出门,便强撑病体谎称自己的身体只是略有不适,劝他不必忧心,不妨在附近寻幽访胜散散心。  鹊山和华不注山是济南府附近的两座名山,也是乾隆首选的
淘编们从来不会好好说话,凑在一起聊天时,就像开展“一句话噎人”大赛,非要把对方怼得白眼朝天才开心。这番口舌下来,你觉得谁赢了?  子玉:表弟在家庭群里说:“明天去做发型,谁能发张照片给我参考一下?”我说:“我发小猪佩奇的照片给你参考。”表弟快要气坏了!  决微:请问你的哪个发小叫猪佩奇?  夕颜:我从网上买了一个韩国进口的电饭锅,声控的,特高端!  小荷:结果它听不懂中文,你哼哼哈嘿地吼了一晚上,
明朝人许镃性格耿直,他还是秀才那会儿,有一次上街购物,走着走着,突然看见有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年人在打架。这本来不关许镃的事,但许镃还是要管一管。原来,老年人上街买肉,回家后发现斤两不对,就找卖肉的中年人理论,哪知中年人不承认,两人就打了起来。许镃了解情况后,挽起袖子,一把抓住中年屠户的衣领就是一顿胖揍。不料,许镃本就壮实,竟把中年屠户揍死了。  出了人命,许镃出手相助的义举变成了杀人的刑事案件。周
魏晋时期,陈郡谢氏能人辈出,谢尚、谢奕、谢安都是名士,但这些“龙兄”背后还有位志大才疏的“鼠弟”——谢万。尽管他的才气、器度都不如几位哥哥,但他擅长自我吹嘘,加上有谢安罩着,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名士王述是谢万的岳父,三十多岁时还没出名,有人就埋汰他痴傻,后来他得到丞相王导的赏识才逐渐知名。谢万瞧不起王述,曾戴着白头巾去王述家走亲戚,一见面就说:“我老听人家说岳丈傻,今天一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那幅水墨丹青画《千里江山图》将曾经的万里江山星现在世人眼前。那一刻的震撼是多少年的反复奔波。它从兵临城下的北宋而来,卷着千年的风尘,只为让今人一睹当年的锦绣江山。   那日,天气晴朗,正适合作画。一张长达1191.5厘米的画卷缓缓铺开,一杆画笔将这气吞万里的山河跃然纸上。山川河流、茅庵草舍、水榭亭台全部收入《千里江山图》之中。   宋王朝至宋徽宗之时,已是风雨飘摇、外患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