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002
  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得到充分的认识。物理教学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物理概念和公式,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研究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敢于对问题有所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融入到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中去。
  一、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过程的动力。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也就是提问题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会遇到许多解释不清的现象,这样就可以围绕所学物理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有疑问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或者结论呢?”。
  无论是电学实验还是力学实验,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当,学生都可以带着问题去探究,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知识后,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路端电压在增大,而干路电流却在减小呢?这与初中学习的欧姆定律是不同的,这两个结论哪个对?哪个错呢?学生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实验探究,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去找问题的原因,有的问老师,有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有的自己推导等等。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达到不弄清楚不罢休的学习态度。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求知科学素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們的创造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和顽强的意志,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二、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自行去设计实验。例如: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金属导体在长时间通电的情况下,它的电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要怎样描述这个电阻的变化规律呢?如果用实验的话,我们怎样选择所有实验器材及它们的量程呢?通过以上提问,学生就会在课后进行设计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再经过实验教学来验证,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会让学生知道自己自主学习也可学到很多知识,充分肯定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
  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在课本的迷你实验中,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提出实验建议,让学生课后动手去做,虽然器材比较简陋,但是探究的过程是其他途径无法代替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设计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尽量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不限制实验原理、不限制实验步骤、不限制实验归纳结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到有效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心态和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就会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需要物理。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到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其次就是让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实践、社会热点、现代前沿科技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增加课外阅读,如科普刊物、报纸和电视的科技栏目,特别是有关高科技的报道分析,了解一些科学新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对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光纤通信纳米材料、超导磁悬浮列车等。努力开拓视野,把目光从狭窄的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对考题中的名词和事件感到陌生,甚至连题目都读不懂。物理实验就是让理论与生活零距离,即缩短理论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从而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步入最佳的求知状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据此来创设题目,进而指导他们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
  在新课程中,物理学科增加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更多的教学内容。早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专门提到合作学习,文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势在必行。
  在实验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人合作探究阶段,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再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鼓励学生要善于动脑筋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和辩论,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谈论。例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分别在三种情况下进行实验:(①材料、长度相同,粗细不同;②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③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下同)分别与灯泡串联,观察灯泡的亮度情况,各小组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对三个因素的影响理解得更透彻。在探究过程教师还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方法。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在其他小组介入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讨论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通过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了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从科技创新、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不仅仅要“育人”,更要“树人”,高职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中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从校企合作企业方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思政的优势及意义,并探讨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从而发挥课上和课下、理论和实践、学校和企业等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效应,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期刊
如果还让我选择一份工作,那我一定还会选择在农村,近3年的驻村工作使我从一个城市娃变为泥腿子、从一名教师变为农民书记、从一个孩子的父亲变为上百名孩子的父亲.是什么改变了我?乃至我的一生!是脱贫攻坚改变了我,是水丰的群众改变了我,是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改变了我.是什么使我还会选择到农村?是水丰群众眼中透露出的期盼与不舍、是水丰的山山水水留住了我,是那土地里散发的清香与郁郁葱葱的蔬菜留住了我.
期刊
当前,随着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早期的阅读对于幼儿后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阶段应“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通过高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幼儿教育实践发现,亲子共读是一种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己经日益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充分重视.中央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学龄前促使孩子智力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亲子阅读.
期刊
一、高考历史考查的主要内容rn1.必备知识.rn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即为必备知识.必备知识是有利于高考与课程标准衔接的知识,有利于高考与中学教学衔接的知识,有利于考生整体把握历史体系的知识.
期刊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进化中的宝贵财富,是指引学习者了解数学发展,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它能展现一些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显示数学的无穷魅力与价值,也能架起一座数学与人文的美丽桥梁.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还能让学生从更多元的维度了解数学.数学本身也是美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催化剂,让孩子感受“数学好玩”,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学习,让孩子也能“玩好数学”.
期刊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了让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养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也为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的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促进学科渗透与交叉,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应用实践能力.2021年4月20日,全省初中历史、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举行.
期刊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也一直困扰着许多高中学生与高中教师.从教材内容上看,文言文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距离当下的生活较远,这些知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增加了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难度.除此之外,语文本身是一门需要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学科,较难通过短期的学习取得显著的进步.因此,深受各科考试压力的高中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可能再投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必说攻克文言文这块“硬骨头”了.
期刊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当然,也应是心理教师必备的素质.树立科研意识,是教育科研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受到轻视,处于边缘学科的尴尬境地,大多数学校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展.加上教师忙于教育教学,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应对检查等,因而,无暇顾及心理教育科研的问题,缺乏科研意识.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阻碍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这种状况,牢固树立科研意识,是心理教师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期刊
一、“焦点解决”的理论概述rn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Steve de Shazer及其夫人Inn Berg Kim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BFTC)共同发展起来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
期刊
通常而言,在高中教学阶段就有了文科和理科之分,选择理科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必修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三门理科,这三门科目之间彼此紧紧关联,通常理科思维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将这三门同时掌握得很好,而理科思维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会碰到较多阻碍.对于高中教学阶段而言,化学科目是关键的版块,要将该课程学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