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整数笔算教学中算法的抽象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计算课,尤其是起始课,许多老师比较重视算理的教学,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算珠,或观察教具演示、图片,或联系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探明算理,也比较重视算法的不断运用,但往往不太重视算法的逐步抽象。笔者在听课中时常发现,许多老师把算法抽象得太快,像走过场。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相互交流和比较算法后,教师就迅速引导学生优化算法,牵引学生向最简洁的一般算法靠拢。教师没有在直观算理和抽象算法之间架设多座“桥梁”,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比较、优化和演变的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感悟、体验和发现的机会,致使许多学生迷糊地接受算法,机械地记忆算法,生硬地套用算法,计算中经常发生理解上的错误。这样的教学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以后自主迁移和创造。为此,笔者认为,算法抽象要慢些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算法的逐步优化和抽象过程,在此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深度体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学会数学表达,形成运算意识和技能。
其他文献
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为教而教,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们在引导学生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强调并板书:相同的)折出1/4、1/8,并通过分析得出1/8小于1/4。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引导他们探索“我们能不能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折出分子
素质教育是在对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已有发展水平上继续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这是当今年轻人重要的沟通方式——网上聊天或者手机短信聊天。写上句话,传个纸条的温馨心跳随着写字的日益稀少,变得越来越遥远。对于老年人来说,不熟悉
模拟器,电脑软件和游戏硬件的“私生子”,利用电脑软件来虚拟游戏机的硬件环境,以执行游戏软件,这就是这次讨论的主题——模拟器。无论是买不起昂贵主机的穷苦人家,还是喜欢
伴着笔记本多媒体、数码应用的丰富和相关硬件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兼具良好性能与多媒体视听娱乐、数码扩展应用的时尚多媒体笔记本概念已深入人心,并越来越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