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原来是优势?“静”争力变领导力

来源 :悦己SELF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002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你的认知里,你以为内向,就是宅、羞怯、寡言、敏感?
  告诉你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Facebook创办人马克·佐克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村上春树……都是内向的人。内向,从来就不是缺点,内向的人,自有他无可替代的力量,只要善加利用自己的优势,你照样可以超越外向的人,达成人生新高度。“圣雄”甘地曾说过:“你可以用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cdin(领英)不久前公布了去年用户简历流行词榜,“领导力、擅长、专注”最受HR追捧,而“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有责任心”等流行词也列入前十。职场人越来越渴望给雇主展示一个专业、能承担重任的专业形象。“领导力”这一历久弥新的能力,已成为职场人的首要标配杀手锏。
  Amazon的畅销书榜单中,《内向者也能当个好领导》名列前茅。书中写到:“研究显示,世界人口中,外向者绝非占大多数,职场里因为体制等因素,60%的人都属内向。长久以来,内向的特质与需求,没有得到相对的重视,连内向者自己也忽视甚至贬抑了它们。但其实,内向者,自有他无可替代的力量,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发挥潜力,坐上职场高位。”
  内向,并不是缺点,内向者擅长分析、懂得倾听、独立、专注、稳定……只要发挥天生好潜力,创造力、领导力与影响力正是内向者的优势!事实上,成功的内向者主管多不胜数,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到Faccbook创办人马克·佐克伯,他们都曾经或者仍处在领导阶层,到底有何过人之处?现实职场中,那些内向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晋升的?
  而那些性格外向的人,也非万事大吉,学学内向人的沉敛,也许,你的职涯发展会更顺利。
  别把“内向”当缺点!
  李开复给内向者的9个建议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自的思考中得到能量。”内外向的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点,不必刻意去改变什么,内向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利的,所以,内向的人不应该谋求彻底改变自己,应当庆幸拥有这样的个性,并通过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获得能量。这里有些实践性很强的建议:
  1、接受并为你拥有的内向性格感到欣慰,从自己的性格中获取能量。
  2、给自己设定一些“较外向但又不会带来太大压力”的目标,比如要求自己开会时发言,或一个月主动交一个朋友等。
  3、以诚待人。
  4、利用你擅长的兴趣、嗜好去认识有共同兴趣的朋友,打开话题。
  5、练习和陌生人搭话的能力。
  6、参加一些社团,通过社团活动认识别人。
  7、要让自己更平易近人,学会微笑很重要。
  8、主动向别人释放善意。
  9、与人交流时,多听少说。
  “安静是有力量的,尤需刻意交际,做自己,你并不会失去什么!”
  Hana
  射手座,Hana&Shida创始人、序向室内设计合伙人、Hana's flower创始人
  我性格偏内向,但我从不认为内向是缺点或劣势。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室内设计,我发现,很多设计师都偏内向。内向,有时恰是一种优势,说话少,思考的时间自然多,做事时也更专注。我开始创业后,事业合伙人也都是属于内向者,话不多,但理念一致,很擅长把理想化、很纯粹的想法变为现实,再做到被很多人认可,进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我们从不主动社交,只透过产品说话,过程中很奇妙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陆续加入了我们。从总体上说,不得不承认,外向的人总是容易被人们看到,不管是在跨国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职场风气似乎偏向于栽培、奖励外向性格的员工。然而,生性内向的人就一定是弱势吗?那可不一定。
  我成功创立了好几个品牌,发现一个规律,比起习惯争取他人目光的员工,内向的员工往往才是认真思考问题解答、带领创新、提高生产力与增进利润的人。商业环境中,想成功,就得动作快、有自信、懂得团队合作以及当机立断,非常适合外向者。企业极度倚赖会议与报告,恰好给外向者提供了发光发热的舞台,内向者只能兀自凋零。会议与报告使外向者成长茁壮,因为最能言善道者的意见,就会成为主流意见。
  我看过一项最新调查,91%的高层主管表示,“团队合作,是商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外向者乐于加入团队、与人合作,他们受雇与升迁的概率,常常大于内向的同事。就连公司的硬体规划,也越来越有利于外向者。超过70%的员工,都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事实上,办公家具公司Steelcase早已配合潮流改变产品线,扬弃过去强调隐私(I)的私人空间,改采注重共事(Wc)的开放性设计。
  内向者与外向者相反,偏好独立作业、远离同事压力,喜欢倾听与深思。他们专注力高,事有所成前,绝不分心。内向者喜欢延宕满足,与其快速得到小奖励,他们更偏好“拿大奖”。相比一粒粒的小糖果,更爱好一口一块的大蛋糕。
  洞悉问题并加以解决,是企业创新的关键,能做好这件事的人,往往不是口若悬河的外向者,而是默默不语的内向者。一个外向的人,做一件事前,或许会让大家早早知晓,而内向的人,做一件事,被大家知晓前,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默默地完成大部分工作,最后爆发性的被认知!所以,我很认同一句话:“内向是有力量的,无需害怕,无需刻意交际,做你自己,你并不会失去什么!”
  当然,内向者不是比外向者更聪明,只不过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独处、专注和有毅力,就像内向者的最佳代表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并非我绝顶聪明,只是我解决问题时,能坚持久一点罢了。”
  “享受孤独,那才是最有力的。"
  袁春霞
  白羊座,牙医、深圳春霞齿科创始人
  没有绝对的外向,也没有绝对的内向。我偏内向,虽然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和人沟通,时时安抚他们,但工作之外,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待着。   我从小就不爱说话,初三转学到离家很远的寄宿中学,因为内向,总被调皮的同学欺负。有一次大扫除,被人拿着扫把直接拍我头上,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哭了一夜,都不想上学了。
  硕士毕业后,我去大医院实习。有一天上晚班,来了一位颌面外伤患者,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值班,那位患者满脸鲜血,直接扑通跪在我面前说:“医生赶紧救救我,我明天结婚,今天告别单身,和兄弟喝多了,脸缝好了,明天还要去办婚礼呢。”花了几个小时,给他里里外外缝了一百多针。一个月后,那位患者恢复得很好,送了一面锦旗到科室表达感谢,他说,因为醉酒忘了是哪位医生帮他处理的伤口,我也不好意思承认,因而错过了一个很好的留院机会。
  也许,因为一直不争不抢,老天额外补给我一份大礼。毕业后,我去了一所大型公立医院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优秀工作者”的称号,之后,被公派去德国法兰克福大學当访问学者,再之后,创办了自己的诊所。一路走来,有很多艰辛和付出,都阻挡不了我对这个职业的热爱。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你性格内向,怎么管理团队啊?我有6个方法——
  1.学会慎重。承担风险,就像一个“成人仪式”,性格内向者会更慎重。
  2.在倾听中学习,通过用心倾听,懂得什么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3.利用含蓄、沉着、冷静的特质,树立起专业形象。
  4.为人谦逊,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不同的观点。
  5.不怕独自工作。即便通过合伙或合资的方式创立了公司,也一定会遇到独自工作的时候,学会独立,安于独立,非常重要。
  6.不怕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以身作则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有人担心,性格内向如何搭建起人脉网络?千万别有这样的担忧,当你变得优秀时,自然会吸引到优秀的人与你为伍,所以说,“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有时候,内敛的力量,会胜过好口才,因此,内向者没什么可自卑的,也没有理由一定让自己变“外向”。我很喜欢一句话,“你不够优秀,是因为你还不够孤独!”学会和自己独处,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你自然会收获更多美好。
  “聆听的力量,内向者也能成为好领导。"
  李兵
  双鱼座,成都德思蒙酒店设计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我是一名设计师,也是公司的管理者。1993年创建公司前,我就明确了这点。我喜静,从小学习绘画,擅长利用图画抒发情绪,表达深层欲望。但作为公司管理者,每天与客户、员工沟通和协调,说实话,挺耗神的。所以,工作结束后,我会“不插电”,选择独处,恢复精力。
  外向的性格,一直被社会鼓励。小时候,大人都喜欢活泼外向、嘴甜的孩子,觉得那些孩子比较聪明。学校选班干部,基本不考虑内向话少的学生。从小就吃过“亏”,所以我很早就明白,与其讨别人喜欢,还不如用成绩说话。
  惯常的公司管理,都是划分上下级,下属汇报工作时,外向的管理者常常因为自身从业经验丰富,也爱发表看法、见解,很容易流露出领导者的权威。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会给下属造成压力,导致管理者听不到下属真实的“声音”,这不利于团队建设,也不利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设计师这个职业,十分仰仗创意,如果员工只是完成老板交办的机械性工作,或者一直觉得创意被压制,久而久之,就很难有创新。
  这时,内向的管理者,反而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不爱说话,因为我想把话语权交还给员工,引导他们多说,我听着就好!最后,点出一两个关键点,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设计,最终通过作品说话。只要对方认可你的设计,你拿得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那么与客户就有话可聊,而且聊的都是你擅长的领域,你侃侃而谈,能营造出一种你很健谈的“假象”。我的朋友涵盖面很广,不论做哪行,都有一个共通性:他们尊重我的专业,并且热爱美的东西。当然,并不是说我的人脉都是靠“聊”出来的,而是人类都有共性,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时,就说说自己以前的经历,很容易打开话匣子。
  内向,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低调的、寡言的,都只是身体上的收敛,但脑子是自由、开放、热情的。我是双鱼座,想法常常天马行空,我乐于观察人和空间,思考人在不同空间中的生存之道,因而时常会有新的设计概念迸发出来。
  另外,性格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演说时的优点,我没有开玩笑!内向的人只是“嘴笨”,可不是“脑残”,台下的观众如果知道你内向,就不会期待你巧舌如簧、口若悬河。你放松的发挥,往往更能打动对方。
  内向,是个中性词,是低调的、内敛的、不张扬的。不张扬的人,给人感觉真诚、专业,容易与人建立起信任感。他们是很好的聆听者。客户需要懂得聆听需求的设计师,员工需要懂得聆听诉求的好上司。他们适合从事创意工作,注重细节,关注事物本质。但因表达能力欠佳,“茶壶里煮饺子”有想法说不出来,所以,多与外向的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就能共赢。
  职场心理专家有话说
  “职场中,‘有特点’往往比‘最正确’更吸引人。”
  刘芊驿水瓶座,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
  我曾为一家企业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他们合作的四年中,我发现,有一半的销售人员是从技术部门转岗过来的,这些员工的业绩令老板非常满意。是不是很有趣?从这个角度看,职场中的内向和外向,是可以转换的。
  被认为是内向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与周围人的交流不多,但“输出”不多的他们,“输入”往往非常丰富。内向的人,倾向于在内心世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经常会在大家都无计可施时,给出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建议!
  在资源不够丰富的环境中,不善于表达,不能主动地为自己创造和争取机会展示才能,确实常常被忽略。但现在,人才已成为了企业战略上最重视的核心资源,职场展示才能的方式也更多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交流与沟通的局限,内向的人拥有了多的展示工具和平台。   对内向老板的建议一既然已成了老板,他们一定找到了适合自己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也一定拥有很多“外向”的团队成员完成协作。很多时候,内向的老板能“安静”地储备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他们有非常清晰的内在“标准”,由于好内省、重分析,标准可能高于平均标准,经常会表现出“过度追求完美”,这样的特质并非缺点,往往是他们成功的要素。不过,这种特质在情感和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一定要注意!
  内向的人通常感受力非常强,对外界信息十分敏感,公众演讲时,往往会在意听众的感受和评价,这是内向的人在表达时需要克服的心理。外向的人善于表达,是因为他们不担心“犯错”,他们乐于和他人讨论。内向的人在表达前,除了充分的准备内容,还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演讲风格,把自己最自信、最精彩的部分充分展现出来,“有特点”往往比“最正确”更吸引人。比如说,很多内向的人不擅长饱含激情的演讲,但他们能用娓娓道来的故事,瞬间打动所有人。这就是秘诀!
  职场中“小胜”拼智慧,“大胜”靠人格,我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当然可以在职场中为我们带来很多机会,但我们还发现,几乎所有在职场中走的最远的成功者,都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内向的人通常稳重安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容易分心,这些恰好都是成就有魅力人格所必备的特质。
  同场加映
  职场观察员有话说
  “内心戏别太长,‘傻大胆’有时更容易成功。”
  李筱懿
  狮子座,作家、媒体人
  内向和外向,都不是绝对的。这里特别说下“外向孤独”这个现象。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貌似“外向”,其实他们特别“孤独”,没有信赖的朋友可以倾诉,没人陪伴就会感觉失落、不安和空虚。甚至,他们“外向”的表面吓退了别人——谁会相信一个谈笑风生的人没朋友?所以,他们失去了很多交到真心朋友的机会,这种人的内心情感很丰富,甚至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表现出来,不喜欢找人诉说,周围人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这就是他们“孤独”的原因。所以,外向人里隐藏着很多“内向”潜质的人。
  我见过很多内向的职场人,最大的问题是“内心戏太长”,尤其女性,瞻前顾后,一个问题在心里过五六遍,排练出无数个被别人拒绝的假场景和假理由,结果,越想越怕,越想越不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和看法,错失了很多机会。很多内向者不是思路有问题,而是根本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多外向者的成功,恰恰是身上那股“傻大胆”的冲劲,她们说了就说了,做了就做了,没那么多千回百转,直截了当,更容易办成事。
  内向的性格,在职场上是吃亏还是占便宜?很大程度上与从事的行业有关系。在销售、行政、公关、演艺、媒体等需要更多接触外界的职业,外向的人,做好的几率相对比较大。但是,在科研、写作、工程、厨师、艺术等等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内向的人更聚焦和专心,假如做技术类的工作,钻研能力很强,提升会很快。
  内向的BOSS们,在稳定团队情绪、做出重大戰略决策以及吸引“死忠粉”方面,有先天优势,他们不必像外向的人那样看上去挥斥方道、侃侃而谈,那是演说家,不是BOSS,有句话说得好,“贵人语迟”,因为他们更深思熟虑,更举足轻重,才更有威信。
  很多内向的人不善于搭建“人脉网”?其实,在这方面他们也有先天优势,不会浪费大量时间去做无效社交,愿意交往的人都是谈得来的人,能相处的人都是真挚的朋友,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过度跟从自己的喜好交朋友,那样会让朋友圈都是同类型的人,接纳与自己性格、观点不同但人品好的朋友,更有利于内向的人丰富人脉关系,扩展自己的事业和视野。
  最后,讲个小故事:1943年2月,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一次演讲中说起一件事。她说:“罗斯福总统有一个放发言稿的玻璃箱,里面装着发言的第一稿、第二稿、甚至第五、第六份草稿。”宋美龄和罗斯福开过玩笑:“您这样公认的一流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吗?”罗斯福回答说:“其实有时候我得写到第12份,心里才有底。”
  罗斯福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口才建立在反复训练和提前准备的基础上。所以,千万别相信张口即来、滔滔不绝的即兴发挥,他们只是准备得比我们更充分,训练得比我们更多次而已。
  “比起思考什么,更重要的是,你如何思考。"
  张丽,射手座,职业心理培训师
  对职场人进行调研时,我们会用当事人“自我报告”和“标准化测验”两种方式,发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1、极度/极端内向和极度/极端外向的人,只占调研人群总数的6%-7%;调研人群中的83%,是既有内向特质也有外向特质的,这两种特质的差异并不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外向特点,是会随着他职业的变化、岗位的要求、环境的需要,慢慢发生改变的。
  2、调研结果出来后,会有人惊讶,“我A以为自己外向,原来内向”。这也说明,内、外向是性格多种维度中的其中一种划分维度,不能单纯以一个人外在的表现行为来判断,还必须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例如:做决定时,是更倾向自己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安静地考虑,还是依赖不断地向他人询问以确定答案。
  在职场中,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内向者的说话方式和外向者很不同。一个十足的外向者一所谓“十足”,指的是典型的外向者,在表达上更喜欢说一些复杂难懂、模棱两可……类似“或多或少”、“有可能”、“基本上”这样一些词语,不把话说死;一个十足的内向者,喜欢用确定、具体、简洁的语言。你更喜欢跟哪种人打交道?
  作为一名经常与不同企业类型打交道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我从不单纯地认为,某类性格的人更容易被赏识、或容易被埋没。什么样性格特点的人能在职场上获得晋升、拥有成就感,要取决于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工作设定、岗位要求、团队匹配等多种因素。首先,需要每位职场人对自己有认识,以知道自己的特点为首要,才能知道如何回应环境对你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行为调整。   无论是性格内向,还是性格外向的人,首要面临的挑战是——是否有足够的思考力,这意味着三点:
  1、比起使用你自己,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读懂自己这份说明书;
  2、比起正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3、比起你在思考什么,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思考的。
  说到底,我们是什么性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为了生命中哪些重要的事情去改变。这个问题,才是生命的重中之重!想清楚了,你一定会自己成就自己!
  同场加映
  性格内向≠缺点!
  4位名人告诉你“内向”,也可以“很成功”
  这个世界,似乎更偏爱性格外向的人,那些天生内向的人,存在感特别低、不讨喜。别担心,内向自有内向的好处!很多名人中,有不少人的性格十分内向!正是他们,默默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亚伯特·爱因斯坦
  世界上最出名、最受人推崇的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宁静生活的单调无聊,恰恰是激发我想象力的最佳功臣。”这句话曾被无数次引用,成为励志金句。
  比尔·盖兹
  当这位微软创办人、世界级富豪、慈善家被问及如何在这个偏向性格外向者的世界中间出一片天时,他的回答是:“其实,性格内向的人大可以不必自怨自艾。如果够聪明,你就会发现,内向的性格有很大的好处,比方说,可以静下心来花几天的时间研究一个问题,可以好好地看本书,这些都是外向的人做不来的。
  但是,这不表示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比方说,当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想要以此建立公司时,你的团队必须要有外向的人。我有史蒂芬·巴尔默这样很好的助手。你需要均衡你的团队,当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搭配在一起,才能成功,没有哪一方比哪一方强这个道理。”
  马克·佐克伯
  这位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首席执行长居然是性格内向的人,你能相信吗?2010年,脸书首席运营长SherylSandberg在接受New York Times的采访时透露:“很多人觉得马克·佐克伯缺乏亲和力,其实,是因为他生性害羞。他是一个非常温暖的人!他打从心底在乎每一个在脸书工作的员工。”
  J·K·羅琳
  这位《哈利·波特》的作者,也是出了名的内向者。某次从曼彻斯特到伦敦的旅途中,她萌发了创作《哈利·波特》的想法:“我从6岁就开始写作,从未放弃。那天脑海萌生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想要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可是因为太害羞了,竟连向其他乘客借支笔的勇气都没有。”
其他文献
有人说,Working Moms是最难取悦的一类顾客。因为,她们见多识广对产品质感、细节有超高要求,尤其是职场妈妈,对舒适度和时髦度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包包的选择,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境地。让我们从全球最有影响力潮妈最爱的包包清单里,找灵感吧。  Grace Kelly  守护秘密的Kelly Bag  1956年,Grace Kelly拎着一只Hermes的Sac a depeches手袋门,将
期刊
3月18日,悦己女性专属社群“悦己派”来到深堋,作为深堋时装周2017秋冬系列的特邀时尚媒体,参与了本次时装周,并带领悦己派的用声共同观看了时装大秀。来看悦己派发自现场的报道。  时装周除了看秀,悦己派 还能带你SELFCLUT!玩出新花样!  3月17-23日,深圳时装周2017秋冬系列席卷而来。七天、三大秀场,80场国际品牌大秀齐聚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以全方位专业的时装发布演绎最新一季流行趋势
期刊
有一类女生,被称为“公主”,不是因为她傲娇,而是因为所有美好都跟她相关。身为热播剧的公主专业户,麦迪娜以她升仙式的美、接地气的萌和一点任性一点帅,自成一派谜样公主力。你是不是很好奇,她究竟有什么保养小秘密?  这几年,荧屏小公举真是层出不穷,一律的洋娃娃脸加嗲白甜人设,让人傻傻分不清。但麦迪娜却能脱群而出,从挑战经典的含香、展现才情的阳凤,到玄幻言情两不误的岚裳,麦迪娜的角色脱不开公主闺秀。但她用
期刊
讀者订阅
期刊
3步,迷人电眼立现  “我天生睫毛短疏,每次涂了无数层睫毛膏,但觉得效果都不佳,怎么破?”  ——上海Vivi  睫毛的优化,绝对是妆容的点睛之笔。亚洲人的毛发不够浓密、眼部结构不够立体,但是,只要强化睫毛日常养护、选择高效的产品和精准的打造方式,大开双眼,惊艳浓密并非难事。  睫毛如何养?  睫毛毛囊很脆弱,日常养护需要十分上心。含有精华成分的睫毛底膏,一定要坚持使用,除了养护,还能给后续睫毛妆
期刊
Shopping Directory
期刊
金牛座 生日快乐  4/21-5/20  这个月金牛座的幸运色是粉红色,幸运数字是0,幸运物是镜子,幸运形状是心形,能带来好运的朋友星座是天秤座,好好把握这个月的好运气吧!金牛座完全无法抗拒美食,只要朋友说哪里有好吃的,立刻会垂涎三尺。所以,金牛座总觉得,即使努力控制体重,依然小腹便便。金牛座如果真想瘦身,除了少吃点,多运动才是最有效的。有些金牛座表面上对享乐主义没兴趣,但实际只是把外在享乐转移到
期刊
【摘要】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是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数感意识,有助于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激励斗志与进取心。具体做法是:课堂评价、作业评价、生生互评  【关键词】优化;评价;促进;发展    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育评价,而学生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瓶颈。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迅速建立起科
期刊
我国从事电除尘器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晚,1936 年开始使用电除尘器,50 年代初,葫芦岛锌厂自行设计和制造了我国第一台 12.6m2 的四电场电除尘器,但结构比较陈旧,而且除尘效率较低,其目的也只是为了炼锌氧化多膛焙烧炉回收有价值的金属物质。在随后的二、三十年中,我国的电除尘器仍停留在进口、或仿造的阶段。技术落后,经济效益较低,明显跟不上重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因为电除尘器的结构庞大,费用较高,一些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或浑浑噩噩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教师是人中楷模,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然而,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人的能力的发展永无止境,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知识在不断剧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现代科学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