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级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有常法,但无定法。所谓的“常法”就是指在各科教学中无数老前辈创造的传统教学方法,所谓“无定法”就是指按照“知识迁移”理论创设新的科学、管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总结。
  关键词: 九年级思品课教学 议论文分析法 自学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伟大的科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对于教师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素质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收到“方法对了头,一步一层楼”的效果。我将分析议论文的方法应用到九年级思品课教学中来就是遵循知识迁移的原则而进行的尝试,即用知识迁移的理论圣水酿造管用高效的教改方法的玉液琼浆。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其根据是:
  首先,从语文学科与思品学科均属于文科的大教育体系角度看,二者在知识体系中共存的社会性、文化性、文学性和理论性是借用分析议论文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从思想教育体系看,二者虽然是不同学科,但在中学阶段,又都属于集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支柱学科,所以二者也是属于同一范畴。如果说思品课教学侧重于直接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具有显性特点的话,那么语文课则是以文章为载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地渗透着思想教育,具有隐性特点。譬如《藤野先生》、《雷电颂》、《海燕》、《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都是和思品课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交相辉映的。这是借用分析议论文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必要条件。
  其次,从学生本身看知识迁移的可能性。九年级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明白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具备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是借分析议论文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知识基础。
  最后,从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和九年级思品课教材体例结构特点的角度看知识迁移,也适合采用议论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有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和议论的范围,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理论论据(分论点)和事实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而九年级的思品课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为总论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全书的总论点,各课就是分论点;如果从各课的体例结构上分析,各课的标题属于该课的中心论点,各节及目题(框题)是分论点;如果将目题(框题)设为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论据)就隐含在该目题(框题)之中。例如第八课“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课题就是该课的中心论点,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第二节“灿烂的文明之花”(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两个分论点(论据)。如果将第一节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一目(框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设为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则为:(1)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就更是如此;(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结论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不难看出全册教材内容就是按论点、论据和论证相编排的。所以,无论是从教材体例特点分析,还是从学生接受能力上分析,都适合于采用分析议论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品课。而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与思品课教材存在的同一性则是采用这种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的根本依据。
  那么,如何用知识迁移原则的理论圣水来酿造思品课教法改革的玉液琼浆呢?我的做法是:
  第一,每学期的第一课,宏观上把九年级思品课教材与语文课议论文中相似的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特点这种同一性向学生做简明扼要的介绍。著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由于学生有心理准备,带着这种“有准备的头脑”去听课,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微观上,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点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从议论文的角度找出本节课内容的中心论点、论据(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把它串成线。如在学习第四课第四节第一目题(框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时,我利用课后的小结时间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这部分内容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理论依据(分论点)是什么?
  (3)事实依据是什么?
  (4)这些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的?
  学生很快归纳出,中心论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依据为:“(1)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结论: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事实依据(事实论据)即教材“相关链接”中的:“(1)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时代,从而全面开创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文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从化工、电力和内燃机等工程技术的突破开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现代化的大生产普遍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速度加快,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2)‘863’计划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目前已在信息技术、生物与现代农业、自动化与现代制造业、资源与环境、新材料、能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并由此带动了集成电路制造、高速通信网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成果对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钢铁、造船、汽车、化工、机床、发电等传统产业之外,形成了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等,这些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这样就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论点和论据、理论和事实相脱离的老问题,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在每学年的综合复习时,再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对全册教材内容加以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将板块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形成体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思品课有其内在质的规定性和规律性,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因而必须把握好二者结合的度,否则,过犹则不及,出现负迁移。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从1993年以来,我把分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借用到思品课教学中来以后,改变了学生厌烦学习思品课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走出了思品课内容互不联系,学起来乏味,理解起来困难的认识误区,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激发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学生说:“用这种方法分析教材,老师不讲也能学得懂,记得住”,实现了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实践证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校经济等情况,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成功性。接着,从传承中华民族、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角度,将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学生的收获等角度对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的“校本课程”、“剪纸”的经验做出了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 美术校本课程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剪纸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校国家教育方针及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师资优势、学
摘 要: 高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必须本着认清职责、强化责任和注重方法的原则。作者通过对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缺失、相关职能弱化的现象的检视,根据自身学生工作经验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力求实现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摘 要: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源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下,高校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能够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延安精神 科学内涵 现实意义 创先争优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
摘 要: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用卡进入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中。信用卡因其小巧的外形、便捷的方式、强大的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兴事物较快、观念较为先进的特殊群体,信用卡在他们的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态度怎样?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怎样的认识?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大学生 信用卡 使用现状 对策  
记得六年前有一日,秋桂问我治书史书论之心得,箐曰:先打好文学、史学、哲学、美学之基础。然后从“大文化”的立场去考察。先以“鸟瞰”后才细读以缜密之法为之。记得,她连我引证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近人钱钟书《谈艺录》中的箴言,一古脑儿详记在她的小本子上,我很感动。见其气质举止。迥异于市井俚俗之辈。不久,她先后有《甲骨文书法艺术回顾与展望》被选入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在宁举行的国际书学讨论会;《汉碑书艺赏
摘 要: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交际,善于表达。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生活实际 训练形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现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口语交际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一个人如果听别人说话而不能快速作出反应,就难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势必
摘 要: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社会与公民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古希腊人把荣誉视为公民价值观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战争所带来的荣誉——战争荣誉则是公民实现个人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获得公民权更为重要,对于雅典公民来说,没有什么荣誉比实现公民价值更为光耀。而处在古希腊的“战争年代”中,战争为古希腊社会与公民个人带来显著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雅典公民在民主政治
摘 要: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如果无视或忽视情感教育的这种作用,无疑是放弃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性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伴随知识输入融进教师主观情愫的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浸润和熏陶之中自主接受知识,完成课程
摘 要: 老乡会是高校中重要的非正式群体,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直接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文对云南某高校学生老乡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高校学生老乡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老乡会的引导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老乡会 非正式群体 学生管理 管理对策    老乡或同乡,是指同籍在外地的人。在高校,中国传统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同学间互相帮助的关系,增加了同籍学生在一个学校
摘 要: 凌廷堪所作《论曲绝句三十二首》,是我国戏曲理论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其中第十一首是论述戏曲语言的。他主张戏曲语言不能隐晦深奥、令人费解。这种观点作者十分支持。  关键词: 凌廷堪 《论曲绝句三十二首》之十一 “光明锦”    妙手新缫五色丝,  绣来花样各争奇。  谁知白地光明锦,  却让陈州粜米词。   ——凌廷堪《论曲绝句三十二首》之十一  徽州为钟灵毓秀之地,自古文化昌盛,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