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养是当前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
  引言
  在当代的初中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在以往的生物课程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相关科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算是完整的科学教育。在新课标中也指出,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达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对于人文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教育领域中,人文教育被认为是人的境界的提高和理想人格的培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教育。在人文教育中,有着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1)潜伏性:是指人文教育多是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学生的体验中完成的,而非直白的以课程的方式进行教育。(2)升华性:是指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进而实现情感上的升华。(3)持续性:主要是指人文教育过程的持续性以及教育效果的持续性。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上,由于该门课程的地位不如其他传统意义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教学也只是重视掌握生物知识而没有理解生物学科的意义,导致生物学科存在着一定的边缘化倾向。这种只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实际操作能力低下等问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具体实施策略
  2.1探索教材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点
  要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良好的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提取出教材中所包含人文因素,并根据自身的知识将生物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通过教材嫁接、内容融合等方式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例如在《生物与生物圈》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物圈、生物、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的介绍,使学生树立起“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到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以及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系统也以此为基础而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向学生强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就是维护人类的生存家园并引入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从精神层面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2.2建立良好的師生关系
  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人文教育的效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下,教师只有冲锋认识到自身与学生在课堂上各自扮演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3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采取多样化、开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将学生个人的感情因素融入到人文教育当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的由来》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各种素材向学生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净化,并从人类的生殖、生殖发育等方面向学生完整的展示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能够在内心中产生共鸣,体会到父母为了自己所作出的付出,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珍惜生命、孝敬父母的意识。
  2.4开发生物教学课外资源
  生物学作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公园、医院等都是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并将其运用于生物教学和人文教育当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到菜园、果园中对植物的特点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并收集和解剖植物的种子来探究植物生长、生殖的相关知识。通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真正接触绿色植物,将客观事实与生物知识进行链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分辨有益植物和有害植物,实现情感的升华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5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审美教育
  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生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并通过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针对某一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生物和风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在《生物多样性》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自认景观、常见生物、不常见的生物以及一些濒危生物的照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在感受生物和自然的美的同时,产生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的意识,并对人类发展与各类生物和自然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例分析
  整个自然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人类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观念中,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即人类是处于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是自然界的中心。然而现在这些观念不再被提倡,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中,人类是一种“理性生态人”,在人与自然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道义。这一观念是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在具体的生物课程教育中,通过利用生物知识来进行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人体激素调节》这一章中,人体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各种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以外,还要通过思考与激素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历程等来从人文角度对教学目标等进行审视。又比如,在人体内分泌腺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男性、女性的内分泌腺存在着那些不同,并以此为基础将生物知识延伸至人类的繁衍,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繁衍是人类传承精神文化,积累物质文化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使学生了解到人类长久历史下精神物质传承的可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生物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风兰. 初中生物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8):147-147.
  [2]许飞. 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36):43-43.
  [3]易孟良. 初中生物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J]. 教育,2016(11):154-154.
其他文献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在全球性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借鉴发达国家
期刊
摘要:城市内涝、地下水枯竭等问题的频繁出现,使得我国开始大力推行基于"LID模式"、"海绵城市"的城市设计开发理念。在城市道路中推行LID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型和可行性。本文介绍LID模式的道路的功能、技术措施以及国内外设计案例,可以为基于LID模式的道路设计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关键词:LID;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1.引言  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
期刊
摘要:用微磁学模拟FePt(30 nm)磁晶各向异性Ku的变化分析矫顽力的变化,与曾实验得到生长温度为700℃用磁控溅射法在MgO(001)基片上生长FePt薄膜对比,得到磁晶各向异性参数Ku。  关键词:L10-FePt;矫顽力;磁晶各向异性参数Ku;微磁学模拟  FePt[1],CoPt[2]和FePd[3]等有序相(面心四方,L10相)合金材料,在交换耦合纳米磁体中,具有高单轴磁晶各向异性(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入蓝墨云班课软件的原因,以及利用该软件功能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蓝墨云班课;教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简称组胚)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形态学课程,主要阐明了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以及个体发生、发育及其发生规律。笔者所在的中医院校开设组胚课程的专业较多,由于本课程学时较少,为32学时(包括11次理论课和5次实验课,每次课2学时
期刊
摘要:从粲偶素能谱角度来分析,人们发现对于阈值之下的所有态,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而对于阈值之上的许多态,它们难以在理论计算得到粲偶素谱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如何解释这些状态,成为了研究热点,人们尝试给这些粒子一些解释,例如:粲夸克偶素,胶球态,四夸克态,分子态,混杂态等等。传统的势模型只考虑介子由两个夸克组成,我们认为介子组分中的高Fock态的贡献应该不容忽略,即在介子中应该存在四夸克成分。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锚杆支护应用的巷道工作机理进行简单介绍,了解锚杆支护应用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锚杆支护快速掘进技术的工艺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锚杆支护在煤巷快速掘进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锚杆支护影院及快速掘进技术,同时也为后期更好的发挥锚杆支护在煤巷快速掘进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锚杆支护;煤巷快速掘进;工艺原则  1引言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能源是支撑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对职业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是确保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岗位要求的基础和关键。不过,当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和强化。本文简单介绍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其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在英语考试中占的分值很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文章从单词的积累,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九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词汇量;中心句;兴趣  英语在考试中极为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九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要求如下:课外阅读量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校园微媒体的建设受到了重视,其思政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校园微媒体平台的推送功能,将富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移动微视频推送给大学生。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作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微视频作品,通过校园微媒体平台扩散影响力,发挥积极的思政教育功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视频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其后就微视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究,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新的合作模式。论文从学校、企业和合作过程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构建有效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模式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职学校的学习模式由单一的校园教育转化为校园教育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如何让高职学生走出校门,把理论知识与企业实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