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宜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几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型人才。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深入思考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例如我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是一位残疾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作家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时常去地坛,社会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常人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由课文选材到社会的实际联系对于学生的认知具有极强的意义,比如《背影》一文的内容是写父亲。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仔细审析,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觉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四、展开多种课外活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五、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
  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背影》是我国白话文学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它所叙的只是一位老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形。可是,那永难磨灭的父亲的背影,却使中国人的父子亲情,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同时还要通过讲课外故事让学生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这样让学生更加能够融入课文。
  以上是我几年来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寻求作文教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语文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读要求真    读是吸收内化,写是转化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懂真意,与作者创新思想对接;动真情,与作品创新思维对话;说真话,与教师教学创新思路对应。“求真”要求教师在指导阅读方法、内容和评价的导向上以突出学生学习需要为本,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人文关爱。  1、从封闭式的读背导向开放的心读与说
期刊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是无法学习你所教学科的知识的。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的做法是:  1、故事激趣法。2、悬念激趣法。  3、活动激趣法。4、奖励激趣法。    二、开放教学目标    以往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定的,或者是教师从教学用书上抄的,是以教学、教师为中心,上课起来肯定枯燥无味了。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他
期刊
要想学生学好文言文,仅仅让他们认识文言文的地位与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帮助他们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学习。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一个人只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不能创造语言。基于这样的认识,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形成一定语言的“社会习惯”——语感。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它不是一种理性的产物,而是感性的产物,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学生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
期刊
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并不是说它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识字课教学,事实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均已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文字学的知识。作为语言学的一支,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以及文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还有正字法和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而文字学知识则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我们的识字课教学。之所以选择文字学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辅助手段,缘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
期刊
初中三年,语文教材选进了很多经典的古诗篇目,只是因为有了升学的压力,在教学中对古诗文便多了几分技巧性的讲解而少了几分审美性的欣赏。实际是,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学习并欣赏古诗文的美,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它的美体现在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施以正确的引导。  第一、古诗具备了音韵美   汉语是声调语,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
期刊
心理学研究证明,德商(MQ)、智商(IQ)、情商(EQ)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情商是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良好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实施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创新型教师懂得情感维护兴趣,没有情感的培养,便没有兴趣的存在,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失去了锻炼意志品质的可能及
期刊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导入激趣    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虽然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不尽人意,但却有少数的语文尖子,问其学习经验,答“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还了解一些名人作家的成长历程,如:刘绍棠、叶文玲等,他们也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的。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也有明确规定,要求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期刊
一、关于语文教育的主要弊端    1、语文教育的泛政治化  一是教材编写上,潜意识深处还是受“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惯性操纵。这在人教版初高中教材里都有典型反映,尤以议论文为甚。二是对教学内容的阐释和评价体系,完全受机械、保守的《教学参考书》的制约。诸如用“通过……揭露和批判了……”一类的固定模式,从外围去包装课文甚至异化其深沉丰富的内涵。三是作文教学以眩目的政治道德泡沫掩饰社会现实与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