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三年,语文教材选进了很多经典的古诗篇目,只是因为有了升学的压力,在教学中对古诗文便多了几分技巧性的讲解而少了几分审美性的欣赏。实际是,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学习并欣赏古诗文的美,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它的美体现在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施以正确的引导。
  第一、古诗具备了音韵美
  汉语是声调语,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 抑扬顿挫 、高昂洪亮的音韵美,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中国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读来或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柔和婉转、音调悠扬;或抑扬顿挫,优美和谐。那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把这种美带给学生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诵读,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包括诵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这个层面的练习主要以教师的范读和领读为主,一句一句、一节一节地细读。在教学中,老师的示范工作比几句鼓励的话更有表率作用,只有老师先投入地朗诵,学生才会抛下面子敢于出声,为欣赏到诗歌的音韵之美做前期准备。
  其次,让学生学会朗诵,只在心中默读并不是很好的方法,最好是能诵读出声,且反复多遍,但大声地读并不一定就是体会到了诗的音韵美,还要注重让学生在自由地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把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这样,能大大的增加诗的美感,也能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对文学形象的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第二、古诗更具备了意境美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情感自然地寓于景物,所写内容要么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清新素雅,所抒情怀空寂幽趣,远尘避世,风格飘逸;要么所写景事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所抒情怀慷慨悲凉。但在教学中,往往因为中学生阅历有限,不能很深地体悟古人的情怀,而教师又囿于教学进度的安排,只好以教师生硬地讲解代替学生自我的独特感知,这样一来,便将美丽的诗文公式化,标准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一问题呢?
  首先,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的风格和生活背景,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人们称之为诗风。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等等。如果能了解诗人当时写作诗歌时的背景,对诗歌意境美的欣赏就更有裨益了。
  其次,要教学生善于抓住诗中的意象。一般说来,秋雨、梧桐、夕阳、黄昏等象组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凄凉、感伤的情绪;月亮,一般表达思念之情,有时也可表达孤独、凄凉之意;杨柳多抒离愁别绪。把握住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便不难把握诗的意境美。比如说柳宗元的《江雪》,只有一个意象——江雪,没有人踪甚至没有鸟迹的白茫茫一片的江雪。江雪与诗中的人物,戴着蓑笠的老翁,构成本诗深远的意境:境与人互为映衬,作者孤高清洁的个性展露无余。
  再次,要给学生自我体悟和想象的空间,中国的诗歌是非常擅长省略和留白的。由于诗歌篇幅有限和文字精炼的特点,诗歌中的省略无处不在,诗人有意的留白和无心的插柳也是俯首可得。在诗歌的欣赏中要始终不离开一个“想”字,要给学生留出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用自己的想象补齐诗中的省略,还原诗歌的场景画面,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第三、诗文还具有人格美
  美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事物高尚品德的精神境界,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气节,体会其人格魅力。比如,《过零丁洋》中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东坡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等,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高不可估的教育力量。
  总之,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审美教育的作用,认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而文学正是美的世界。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音韵美、意境美、情趣美集萃的仓库,体现着美本身和审美观念上的发展规律。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语文教师有责任把最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精神污染,主动接收和吸取种种高洁、优美的“营养”,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审美的人。让学生由爱诗文而爱语文,由爱语文而爱生活。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孩子们识字是一项主要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汉字的规律出发,要激发孩子潜在的动机,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孩子爱学。    一、环境识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让儿童更多地直接接触环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
期刊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法学习小说。《孔乙己》一文,我们可以这样学习。  一、分析人物活动环境,把握人物悲剧发生的背景  《孔乙己》一——三段,叙述了三种现象,揭示了孔乙己生活环境。(一)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二)“我”的职务变换,说明社会冷酷势利。(.三)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表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
期刊
心理学研究证明,德商(MQ)、智商(IQ)、情商(EQ)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情商是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良好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实施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创新型教师懂得情感维护兴趣,没有情感的培养,便没有兴趣的存在,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失去了锻炼意志品质的可能及
期刊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和创新教学,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探讨:    一、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
期刊
寻求作文教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语文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读要求真    读是吸收内化,写是转化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懂真意,与作者创新思想对接;动真情,与作品创新思维对话;说真话,与教师教学创新思路对应。“求真”要求教师在指导阅读方法、内容和评价的导向上以突出学生学习需要为本,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人文关爱。  1、从封闭式的读背导向开放的心读与说
期刊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是无法学习你所教学科的知识的。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的做法是:  1、故事激趣法。2、悬念激趣法。  3、活动激趣法。4、奖励激趣法。    二、开放教学目标    以往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定的,或者是教师从教学用书上抄的,是以教学、教师为中心,上课起来肯定枯燥无味了。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他
期刊
要想学生学好文言文,仅仅让他们认识文言文的地位与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帮助他们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学习。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一个人只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不能创造语言。基于这样的认识,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形成一定语言的“社会习惯”——语感。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它不是一种理性的产物,而是感性的产物,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学生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
期刊
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并不是说它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识字课教学,事实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均已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文字学的知识。作为语言学的一支,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以及文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还有正字法和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而文字学知识则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我们的识字课教学。之所以选择文字学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辅助手段,缘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