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来源 :华南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并探讨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某医院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相关资料并进行术前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别于术后24、48、72h内各进行1次静脉血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研究1 370例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7.4%.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85例(83.3%)、肺动脉栓塞17例(16.7%).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左下肢多见(69.4%),常见症状为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肺动脉栓塞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239)、合并基础疾病者(OR=1.351)、开放手术(OR=2.268)、手术时间≥60min(OR=1.496)、术后D-二聚体水平≥500 μg/L(OR=2.869)、术后卧床时间≥24h(OR=3.136)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OR=0.710)是发生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以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主,受到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水平、术后卧床时间、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等多因素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对于高危患者加强干预,减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多重耐药(MDRO)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以2019-2020年焦作市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情况、疾病患者情况,从医院病历信息系统中调取患者手术及术前相关检测指标、用药情况等内容,对出现发热、切口红肿、引流液异常等疑似感染症状体征患者采集感染部位生物样本用于病原学培养及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 82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
目的 对西安市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西安市4家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18名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答题得分率分别为45.80%、40.73%和46.09%.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β\'=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