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民居的可规划改造状态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方便化,原本封闭的地区村落也已经开始改换面貌,所以这导致原本属于的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逐渐消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取而代之的情形就是千篇一律,哪里都是砖瓦房,哪里都是一种规划模式,毫无特色,毫无文化气息。这当然是可悲的,所以阻止这种状态的发生的迫在眉睫的。
  【关键词】:交流;弊端;热爱;传承
  正文:
  红河州是一个彝族的村落相对集中和密集的地区,在这里的彝族村落多在山区,为了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民居建筑材料问题,所以彝族村落基本采用泥土来建造当地的特色建筑——土掌房。这种建筑不容易散热,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土掌房,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作为文化遗产,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一大热点。
  于是这次我进行了一个典型彝族传统村落——红河州石屏县老旭甸村,老旭甸村又被称之为化石村,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以化石为材料建造的土掌房建筑,本论文以此村落的彝族土掌房为研究对象,结合村落状况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又详细的剖析和阐述,为这鲜为人知的土掌房村落起到一个保护和广为传播的作用。极其现实的是能让外界的重视外加老旭甸村民的思想上的改变,从而珍视其村落的这一宝贵财富。并且通过科学的保护性规划和对于一些残破的建筑的修复,能够让这些遗产流传下去。选择传统村落建筑保护计划,是对农村和地方生活的融入,在另一层面上又涉及了乡村建设的议题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下,对乡村建设的参与,既要保护传统文化和延续传统智慧,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文创与跨界设计的方法。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人们的意识仍然缺乏,并且在保护措施的研究上,只有系统的轮廓性框架,但非常有针对性保护措施仍然缺乏,所以在古建筑民居的保护上必须深度展开,因环境、民俗、材料等具体的去深入研究。但是这个村落 目前也破坏相对严重,进行改造保护迫在眉睫,我首先对于整体村落的的大致情况有了一个了解,目的是对于这种传统村落的民居遗产保护与改造,以及为更好地传承发展旅游规划做铺垫。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方便化,原本封闭的地区村落也已经开始改换面貌,所以这导致原本属于的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逐渐消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取而代之的情形就是千篇一律,哪里都是砖瓦房,哪里都是一种规划模式,毫无特色,毫无文化气息。这当然是可悲的,所以阻止这种状态的发生的迫在眉睫的,但是怎么个阻止的办法?这是一大难题,因为不可能让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大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化时代,新材料,新工艺时代的更替交换日新月异,而单单的让这些古村落,出于对文化,对民族遗产的保护这一貌似很伟大的理由而继续承受原始建筑的弊端带来的困苦,毕竟那不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即使保护,那也应该是出于一种热爱,与对于传承的决心。换句话说,谁不想居住在宽大明亮的现代建筑里呢?让一个普通的百姓披上一个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名义而逃离宽敞的居所?这未免强人所难,不近人情了。
  以老旭甸村目前的情形来说,这个村落整体的态势仍然有规划的必要和规划的可能,因为传统的民居遗留的量仍然不算太少,而且保存的完整程度也还不算太悲观,只是这些整体的传统村落中,一些民居已经拆掉,换成了水泥房,还有一些因为原来民居的墙和顶破损掉,从而用现代的材料来代替。
  所以就目前的形式来说,保护不算晚,我们只能遗留的不能再让其破坏,破坏的努力去修复改造原样。而彻底变成现代建筑形式的,也尽可能的去给外观加以改造,从何让和整个村的整体风貌相和谐。这几点是古村落民居目前迫在眉睫需要去做的,如果再不加以重视,这种人类重要遗产的古村落将无处可寻,我想没有人希望去到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话题再回到前面来,在改造的同时,村民的感受如何去解决呢?他们希望住宽敞明亮房子的愿望,我想毋庸置疑。在同时,我们也希望村落里的村民能够主动地去保护古民居,这样,就必须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可实施方案,让村民得到满意,也同时让古民居得到保护。我在考察老旭甸时有了一个最初的设定构想:将村落的规划面积扩大化,圈定周围的耕地等作为规划用地,多出一定的土地来供不愿意住原旧民居的村民去建新的现代住所,但是不能建在原来古村落区,努力改造古村落,一定要保证古村落的原生风貌,在古村落改造和保护完成后,极力宣传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这样在有经济收益的情形下,一些村民也积极愿意居住在原来老居所,而对于整全部村民来说,这样一个带来经济收益的古村落,他们当然会尽力去保护,这样的话可谓同时兼顾,顺应民心。这样的话,在规划中需要同时兼顾的问题就很多,也是需要设计师去具体构想,步步落实的,比如具体的村落出彩之处,像老旭甸村,全化石的建筑特色,古树,宗祠,庙宇,还有很多有传说意义的节点,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情形加以适当修饰,然后再改造。
  再具体到实际情况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红河来说,这种彝族的古村落有很多个,基本情形都很像,那么这样的情况来看,如果规划的模式都按一个大类来的话,这个村落发展旅游业很难同时吸引到游客,那么这样的情形,就需要规划设计师按照具体的村落大情形的情况下,找出每个村落的特点,然后依照这儿特点为主题,进行整个村落的设计与整合。这样才能形成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色,才能因此而吸引游客,进行村落发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传播这些珍贵的遗产。
  在改造规划时候,虽然这里都依据红河这块地理位置,但是仍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尽相同,所以,民居的改造与保护上一定要依照环境来进行,否则违背自然规律,可能会适得其反。
  并且,需研究当地的风土民情和民族特色,对于了解其民族建筑的来龙去脉也有相当的意义。老旭甸传统村落及民居是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的衍变、凝聚、提炼、沉淀后才发展成为今天所呈现的状态。通过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的平立面形制、建筑取材及技艺、装饰手法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时代变迁中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创造的,与云南其它地区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有着典型的共性但也有为适应逐渐形成的市井商业文化及近代西方思想冲击下的交流为背景的个性特征形态,还可以从近代的民居及商业建筑装饰手法上看到了中西文化在撞击中的交融和共生,甚至在同一村落内存在和显示出几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制上所表现出来的建筑本身在时间推移上的变化。
  所以说,在现今情形下,进行了一个考察,作出了一个保护规划概念,目的出于对于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希望它能永久保存。
  在进行保护与规划的时候,我们应当顾及到,整体的风貌,细节的出彩,文化的内涵。这是关系到这个村落是否能够吸引游客来此的重要原因。也在同时对于古民居的保护传承,发扬有很大作用,再者,彝族所在的村落都为山区,交通欠发达,这也是在规划中应该极力倡导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没有一个便利的交通,何来那么多游客?再然后,规划中民意,民愿一定得把握恰当,以保证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以保护为目的,带动经济,传承发扬文化,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一个规划与保护工作者的目的与准则。
  参考文献:
  [1]《世界文化遺产: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案保护方法研究》吴晓勤著
  [2] 《城市边缘的彝族村落:云南宣威县庄子村调查与研究》朱爱东著
其他文献
【摘要】:以当代艺术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基于艺术创作者和品鉴者两个角度审视当代艺术现状。探究当代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究其根本是创作中平衡思维与媒介的关系。以媒介与思维的创新来推动当代艺术创作方式的创新,创作方式的变革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新方向,为当代艺术创作借由相应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当代艺术;思维;媒介  以“当代艺术的现状”为基石,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餐厅的需求不断提升,近年来,新中式风格的主题餐厅逐渐兴起,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用餐创造了生动、优美的环境。软装设计在展现餐厅风格、升华餐厅主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许多新中式餐厅软装设计上还存在着形式刻板、内容陈旧、材料环保性低等问题,不仅难以体现餐厅的层次,也不利于顾客的用餐体验。本文在分析新中式风格主题餐厅软装设计类型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软装设计存
期刊
【摘要】:绘画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其表现手法无外乎色彩、线条和构图。那么作为绘画的表现手段之一的色彩在艺术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东方;文化;色彩;五色   中国传统的颜色体系是把黄、青、红、白、黑当作正色也称之为“玄色”,。太极图也是在出现文字之前产生的,即是用黑和白表示阴阳的融合,这主
期刊
【摘要】:戏剧舞台设计与造型的应用可以增添戏剧的表现效果,丰富戏剧表内涵,突出戏剧表演主题,实现戏剧表演者与公众的情感共鸣。本文从我国戏剧舞台设计与造型的功能入手,对戏剧舞台设计与造型的理念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充分发挥戏剧舞台设计与造型的逐步完善,推进我国艺术创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戏剧;舞台设计;造型  引言  舞台设计与造型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舞台布景设计、音乐、灯光等多种
期刊
【摘要】: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主体,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艺术家或感性或理性的思想与情感。其中联想与想象就是艺术创作者头脑中联系与认知、建构与创新的功能性思维。作为思维的具体形式,联想与想象之间必然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同时,由于发启的原因与产生功效之间的迥异,联想与想像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对艺术创作中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与联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艺术接受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的情感意蕴,也
期刊
【摘要】:民族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里的一个主要声部,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演唱技法,还理性结合西洋美声和通俗唱法的演唱技法,科学的加以运用,使其在声乐演唱上既呈现出专业性,又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关键词】:美声;呼吸;发声;共鸣;通俗  在声乐里,民族男高音因为声音的震撼,情绪的高亢而感染人心,是古今中外家喻户晓的经典演唱形式。在中国,民族男高音的发展不仅结合中国历
期刊
【摘要】:电影《刘三姐》是一部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影片中的唱贯穿了整部电影,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化的主题,称为电影的主线。本文将结合影片中的歌曲进行民歌赏析,解析壮民歌在表现斗争主题、体现人物情感及劳动生活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民间文化,让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刘三姐》;民歌;赏析  电影《刘三姐》结合了民族音乐和民族风情,是新中国电影史
期刊
【摘要】:广告业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拥有了更为有效的传播媒介,广告设计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可以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受众订制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广告方案,进而提高广告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加强广告的成效。同时,新媒体广告设计的互动化、创意空间的个性化、科学技术的数字化、信息传达的人性化、广告表现的多元化,使广告信息的视觉化更具有趣味性。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设
期刊
【摘要】:音乐文化是人类大文化土壤里生机而肥沃的一片之一。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地域、政治、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异同,中西方在音乐文化上也形成风格迥异的音乐文化。随着历史的演进,两种文化各自不断发展、彼此之间又在发展中碰撞与交流。  【关键词】:中国音乐;西方音乐;音乐文化;碰撞;交流  一、中西音乐文化交融背景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形成背景非单一因素使然,实受地域、政治、哲学、宗教等因素综合影响。古代农
期刊
【摘要】:书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积淀的工具,不仅便于流通,保存,又因为其设计风格,使每本书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价值。书籍的装帧艺术也就是其审美价值,它依附于书籍的产生,又使书籍品位拥有了新的高度。如今,它已上升为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需要美的精神享受,书籍装帧艺术也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现如今图书不再是简单地记录文字的载体,它可以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保护、审美的功能,敢于尝
期刊